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近年来,中国电影产业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中国电影产业与其他传媒产业相比,规模还显弱小,急需确定明确的发展战略才能做大做强。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战略应该是要在不久的将来,建成完善的电影管理体系、完善的电影产业体系、健康的电影市场格局,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市场之一和世界最重要的电影输出国之一,让中国电影成为中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让世界通过中国电影了解中国。

[关键词] 中国电影;电影产业;发展战略

电影作为一种最具跨国文化传播能力的符号形式,也是各个民族之间文化沟通、文化交流、文化贸易、文化影响的最重要的手段。因此,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对于满足大众日益增加的文化娱乐需求,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继承创新、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和国际影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国家文化实力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当前形势下,确定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战略已是当务之急电影正在进入一个全球竞争和多媒体竞争的时代。目前,美国在本国电影市场趋于饱和的同时,将电影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寄希望于海外市场,继续千方百计地扩大自己的强势优势。而其他传统电影强国,如英国、法国、日本、韩国等,一方面在努力抵抗美国电影的全面占领,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向其他国家渗透和发展。同时,印度等第三世界国家,也在大力发展本国电影产业,并把国际化作为重要战略目标。而在中国,随着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新技术的出现,观众能够更丰富更自由更方便地接受世界各国的电影、电视、游戏和其他娱乐产品。在这种全球化、数字化的大背景下,确立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战略,已是中国电影发展的当务之急,是中国电影产业腾飞的重要保障。

二、随着中国经济的增长,中国电影产业也迎来了发展机遇中国电影的战略目标是宏大的,也是艰巨的。电影作为文化产品的特殊性质带来的政府管理上的复杂性,中国市场经济秩序维护的艰巨性,中国电影观念、人才、技术上的滞后性,加上国外文化产品的竞争,应该说,都会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带来深刻而长远的制约和影响。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和中国文化产业的不断改革,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也面临一个难得的机遇。

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利用独到的历史和现实文化资源来做大做强,这些丰富的资源大多与西方国家的历史和现实形成了巨大的差异,如果能够通过艺术的手段传达,往往具有一种独特的文化特性和魅力。如《卧虎藏龙》《英雄》等中国风味浓厚的影片在海外获得了较高的评价,将中国带有武侠元素的传统文化通过高新技术使观众得到了完美的视听享受。这种差异性也拉近了国产电影与国内观众的亲近性,这种差异不仅意味着好莱坞电影很难替代中国本土电影的文化亲同性,而且也意味着中国电影在亚洲、在世界的华人文化区,都可能具有好莱坞电影所不能替代的文化亲同性,给中国电影产业留下了巨大的市场想象的空间。因此,中国电影如果能够创造性地利用中国的文化传统资源,不仅是题材的资源,也是价值观、审美观的资源,中国民族电影就可能在中国自己的电影市场,甚至亚洲和世界的华人电影市场、乃至中华文化圈中拥有广阔的位置。

三、中国电影产业发展战略

中国电影在未来要建成积极的电影管理体系、完善的电影产业体系、健康的电影市场格局、具有市场领导力的电影综合性大型企业,实现中国电影综合收入大幅提升的战略发展目标,就必须选择正确的发展策略。

(一)以培育和扩大国内市场为基础,巩固国内电影市场根据地

尽管电影已经越来越成为一种跨国性文化产品,但一方面中国电影从整体上看目前还不具备国际化的条件,另一方面中国本身的电影消费市场潜力巨大,所以,中国电影首先必须依赖和开发本土市场,为之服务,并以此作为根据地走出国门,逐渐扩大在全球电影市场上的份额。中国电影在发展策略上,首先应该继续实行对进口电影的配额审批。其次,通过优惠和鼓励政策,吸引外资、民营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投入国产电影的生产和发行、影院建设和渠道建设。同时,要强化电影产品的本土性和本土服务意识,拓展中国的电影市场,提高国产电影的国内市场份额。如果中国国内电影市场每年能够达到目前30%左右的增长幅度,而其中50%以上由国产电影获得的话,中国电影的整体实力将会不断提高,即便中国电影很难具有西方跨国媒体那样的国际性优势,但广阔的本土市场仍然可以成为中国电影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柱。在全球化背景中,中国电影并非没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发现、发掘、培养、扩大自己的潜在竞争优势、利用自己的优势来改变自己的劣势,扶持和壮大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能力。

(二)以国际市场为补充,扩大中国电影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还无力与好莱坞电影正面竞争,甚至在中国的本土市场上,还会面临好莱坞电影的巨大冲击。美国电影的国际化道路已经经历了近100年,在产业规模、渠道控制、市场经验等方面都是目前中国电影望尘莫及的。

最近几年,美国电影的国内市场虽然略有萎缩,但是海外市场却仍然在扩张,2009年其海外电影票房达到了194亿美元,远远超过了其国内105亿美元的票房收入。而中国电影2009年在海外市场的收入则为27.7亿人民币,相当于4亿美元,仅仅是美国电影海外票房收入的2%。

尽管如此,随着中国电影对外合作的深度和广度的增加,中国电影的国际竞争力应该说正在迅速提高。尽管中国电影的海外收入不能与美国电影相比,但是与国内电影票房相比,却可能是相当可观的数字。要开辟海外市场,首先必须加大与海外的合作力度,通过合作更加容易地获得国际市场。这也是世界各国文化产品进行跨国贸易采用的通常手段。其次,除了与美国合作以外,还应该加强与韩国、日本这样的文化接近的亚洲国家,俄罗斯和其他与中国有历史渊源的东欧国家以及正在逐渐对中国感兴趣的欧洲其他国家的合作,以进入不同的国际细分市场。同时,还应该建立具有国际发行、推广和交易能力的专业电影经营公司,吸收具有丰富国际经验的香港企业的参与,提高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上的交易能力。

(三)以强化发行能力为关键,建立中国电影的产业体系

对于电影产业来说,制作是头,市场是腿,发行则是腰。电影制作因为发行才能获得资金,电影产品因为发行才能走向市场。好莱坞有发行系统完善的大公司作为电影制作市场中间的支配性力量。而在中国,由于发行领域限制外资进入,国有公司又缺乏体制动力,所以,中国还没有出现像好莱坞大电影公司那样具有电影投资融资能力、市场干预能力、国际市场拓展能力的大型电影发行公司。中国发行公司的规模和竞争力都明显不足。目前中国电影还只能依靠销售海外版权的方式获得海外收益。中国电影的发行在电影产业链条中还处于弱势地位,这直接导致了中国电影生产与市场存在明显的脱节,也导致了电影市场赢利空间的狭窄。

因此中国电影产业需要建立健全自己的国际销售渠道,包括海外销售,要争取到影片海外发行的合理权力,以更专业化的营销方式积极地全方位推介中国电影,树立中国电影的整体形象。同时还要培养专业的电影发行策划、熟知国际贸易规则的专门人才。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将我们的优秀影片展示给世界。

(四)以降低票价和提高服务为基础,扩大电影观众规模

与中国国产制作、发行环节相比,中国的影院市场可能是目前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中更令人乐观、进展也最为迅速的环节,但中国的影院市场还远远不能满足当前的观影需求。中国还需要继续推动院线、影院的建设和扩大市场竞争,尤其是加快多厅影院的合理布局和建设。特别应该指出的是,高票价目前成为限制电影观众规模扩大的障碍,中国国产电影的票价在一流影院已经达到了50至70元,进口电影达到了60至80元,甚至超过了美国电影的平均票价。这对于平均收入水平远远低于美国的中国消费者来说,看电影成了一种奢侈消费,过高的票价抑制了很多观众对电影的消费。目前,在电影消费需求上升的时机,电影院应采用适度的营销策略和定价策略,加大电影对社会群体的渗透力,培养观众对电影的持续消费热情,让电影走进百姓的日常生活。

(五)以垂直和横向整合为方向,建立以综合性大型媒介集团为主导的大电影产业

电影作为创意工业,必然趋向于规模经济,而规模经济也必然趋向于市场集中。美国电影产业一直都在向垂直整合和横向整合的目标努力,如今,好莱坞6大电影公司几乎都已经成为综合性大型媒介集团的一部分。而中国电影企业目前这种行业割据、行政割据、所有制割据、媒介割据的局面,造成了中国电影企业的规模小、体制复杂、运营艰难的局面。中国电影应该在政府放松媒介行业管制的基础上,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一批跨媒介、跨行业、跨区域、跨级别的以内容生产和发行为核心的品牌影视企业,自主经营、自我发展、扩大融资、整合资源,按照利益普遍性原则进行纵向和横向产业整合,形成理念、机制、资源配置和市场目标等各个方面真正意义上的集团企业。

(六)以电影新人培养为重点,促进中国电影的持续发展

无论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产品结构,中国电影产业面临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是,人力资源的积累不能适应电影产业发展的需要。当前的电影市场上,具有市场号召力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导演,已经是多年前就在中国电影业内占据主要位置的导演。虽然一些青年电影人开始步入创作第一线,一些年轻导演也陆续摆脱了以往拍摄“地下电影”的状态,力图融入主流电影体系,但他们要成为国产电影创作的主力还为时尚早。同时,随着电影的产业化转型,不仅在创作环节,在制作、经营、管理等方面也缺乏对市场有良好预判能力的人才。这种被动局面如果得不到改变,最终将影响中国电影的产业生态,对中国电影的未来发展带来深刻危机。

政府应该制定鼓励政策和提供资金支持,开展电影专业培训和扩大电影教育。对电影行业管理人员、骨干人员进行现代电影制作、经营、创作、管理方面的培训,鼓励更多的人到国外学习,鼓励艺术院校以外的综合大学参与电影教育,提高电影行业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应该设立一项基金,支持和培养一批有潜力的青年电影人进入电影第一线,扶持有艺术创新特色或市场运作空间的中小制作,培养中国电影经营、制作、管理、创作的后备力量,以保证将来中国电影的可持续发展。

尽管中国电影在以美国电影为代表的全球化扩展中还处于竞争劣势。但是,高速发展的经济,不断增强的国际影响,电影产业改革的良好开端,国家文化产业政策的逐渐完善,应该说也为中国电影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通过集合各种电影人才资金优势,创作与发行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相信中国电影的未来必将随着中国经济及中国电影不断开拓的市场空间而变得更加美好,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参考文献]

[1] 李怀亮.国际文化贸易导论 [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

[2] 李怀亮.文化巨无霸:当代美国文化产业研究[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

[3] 张英进.影像中国――当代中国电影的批评重构及跨国想象[M].上海:上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4] 饶曙光.中国电影分析[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2009年中国广播电影电视发展报告[R].新华出版社,2009.

[作者简介] 李倩(1980― ),女,湖南岳阳人,传播学硕士,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文史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