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以文育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以文育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是基础学科,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从语文课是传承知书达理的工具的重要性、以文育人的课堂教学方式及其以文育人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等角度阐述了语文课堂教学中以文育人的渗透。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育人

语文教育是基础教育、交流工具教育,也是人文教育。作为语文教师,除在正常的语文教学范围内,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语文教学“育人”优势,创造高层次的智育、美育与德育相融合的教学情境,从而做到德育与智育共进。在当代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做到以文育人”,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所要面临的严峻问题与考验。

1 语文课是传承知书达理的工具

课堂传授的教材知识本身就凝聚着人们的智慧和灵感,闪烁着思想教育素材的光芒,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完美的个性,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语文教材中选人的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名篇佳作,它们不仅启迪人的智慧,陶冶人的德行,而且读来赏心悦目,情感激荡,长期陶冶,会对生活充满希望,会追求阳光,会走向更加健康的思想殿堂。如晗的《谈骨气》一文中引用了孟子的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来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他远大抱负的体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是他人格光辉的闪光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些传统名篇中脍炙人口的名句对学生道德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2 以文育人的课堂教学方式

2.1 明确目标,把握重点

语文教学目的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多认识几个汉字,多阅读几本书籍,而且是要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要树立明确的教学目标,把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抓重点、抓难点,分清主次,从而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2 优化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活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永远沿袭一种教学方法,而应因时因人进行改革创新,在讲解中推陈出新,借鉴新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只有好的教学方法才可以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文化。同时还要创建一个有活力的、积极热情、主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动”起来,变“呆板教学”为“丰富教学”,只有让学生参与进来,课堂教学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3 调动学生的热情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学习的热情,才能主动学习,才能提高效率。想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1)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故事、一篇文章来引入教学内容。讲授的内容一旦吸引了学生的目光,那么课堂教学的目的也就达到了一半;2)在讲课过程中可以增加趣味问答、小组讨论、分角色朗读等互动形式。这样做可以加强课堂的互动性,加强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交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2.4 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要时刻谨记“一切为了学生”,要保证学生的参与度。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把教学活动与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多说、多讲。培养他们的思维,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重点,提高课堂效率。

2.5 寻求多元化阅读教学内容

阅读教学向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占据了大部分语文课时。进入高中教学阶段以后,随着学生理解水平的不断提高,仅以教材中的课文作为阅读教学的内容己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应尽力寻求多元化的阅读视角,运用丰富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领略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与世界的种种精神交流和审美体验,感受时代变化,以期取得最佳效果。

3 以文育人要与现实生活紧密联系

3.1 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现代社会教育技术在语文教育中的运用,一方面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充分发展与运用,提高了学习效率;但是另一方面学生的书写字体和应用能力较差,语文知识的灵活迁移和综合运用能力普遍不高,而且写作水平也普遍降低,特别是现实社会生活应用能力低,甚至能正确地一次性填写一张汇款单的大中学生都比较少。语文应用能力的提高与语文的人文素质教育紧密联系,教师在语文教育时要注意培养语文现实生活的应用能力。因此,语文教育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对社会有价值的人,就是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使学生逐渐学会现实生活的知识与技能,把知识转化为综合能力,以适应社会各种生活的需要。

3.2 语文教育对人文教育的长效性影响

人文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连接个人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语文教育中的人文教育都要以较好的方式,教给学生较好的生存知识与技能。学生不断接受语文教师的人文教育,才能使自己不断适应社会环境,并能较好地生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和谐的社会语文生活。因此,我们要构建现实的和谐社会生活,就要不断学习,语文教师在语文教育过程中,把人文教育与长期学习思想灌输给学生,使人文教育具有长效性作用。语文教师还可以从语文学科的角度指导学生通过现实生活的环境促进人文教育、体悟现代人文性的新思维,全方位开拓学生的视野。学生只有学会人文性的认知、相处、做事、生存能力,才能为今后的继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4 小结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德育为本”。青少年肩负着国家兴亡和民族荣辱的重任,所以语文教学工作者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既符合德育教育长期性的特点,又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知识水平的发展规律,常抓不懈,教师的“润物细无声” 自然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郑彬. 试论高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渗透[J]. 安徽文学,2013 (2):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