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受西方诗学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受西方诗学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卞之琳是中国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诗人之一,他在将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融为一体,其中西方诗学对其创作的影响是值得从比较文学的角度进行深究的。西方象征派诗学对其就有着很深的影响,其中波德莱尔、艾略特、瓦雷里对其影响尤为突出。除此之外,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也对其创作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造成这些影响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卞之琳 诗歌创作 影响 成因

中图分类号:I20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1

卞之琳(1910―2000),是中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现代派诗人之一,他在诗歌创作实践中既重视对中国古典诗歌的继承,同时又接受西方学的影响,将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方现代诗歌融为一体,互相渗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强调具象性、理意化、非个性论和多重主体的变化,克服了国内初期新诗创作中空泛化、概念化的弱点,对中国新诗的发展贡献巨大。他对于诗歌艺术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敏感,“被人们称为最醉心于新诗技巧与形式实验的艺术家”①。

一、卞之琳的诗歌创作

卞之琳诗歌创作受“新月派”影响,但更多是继承中国古典诗歌创作和西方诗学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他的诗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搜寻诗的内容并进一步发掘出常人意料不到的深刻内涵,但也常常出现重意象创造而省略联络,诗意晦涩难懂的弊端。在这些的基础上他的诗歌创作也很快走向了现代诗风,成为了和戴望舒、施蛰存、废名等诗人一起的“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卞之琳以“我”为主,将传统的“意境”与西方的小说化、典型化、非个人化的“戏剧性处境”融汇在一起,并将传统的“含蓄”与西方的“重暗示性”和“亲切感”融汇在一起,形成了“平淡中出奇”,“用冷淡掩深挚,从玩笑出辛酸”特殊风格。在语言上,他则追求在口语基础上实现欧化词汇、句法与中国文言词汇、句法的杂糅。因此,从他的诗歌创作和主张中我们便可得知西方诗学对卞之琳的诗歌创作的影响之巨大了。

二、 卞之琳诗歌创作受西方诗学的影响

1、 受西方象征主义诗学的影响

卞之琳曾经就自己表示过“最初读到二十年代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还好像一见如故。有所写作不无共鸣。”②。因为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卞之琳处在现实的苍凉和茫然的无可奈何之中,而西方现实象征派颓废地表现末世惨淡图景的笔法正符合他当时的心态。实际上西方象征主义的那种孤独和厌倦之感正巧也是当时中国人普遍有的心态。进一步分析,我们则可以看出,主要是受波德莱尔、艾略特、瓦雷里三人都影响比较突出。

(1)受波德莱尔的影响

卞之琳在回忆自己的创作时就曾自己说道:“我前期最早阶段写北平街头灰色景物,显然指得出波德莱尔写巴黎街头穷人、老人以及盲人的启发,后期以至解放后新时期,对我也多少有所借鉴的还有奥顿中期的一些诗歌,阿拉贡抵抗运动时期的一些诗歌。”③。卞早期诗歌创作中的那些描写“社会下层平凡人,小人物”和城镇“灰色景物”诗都是受到波德莱尔影响之后的产物,情调的灰暗,人物选择的特殊性都有着鲜明的波德莱尔特色。如《古镇的梦》、《一个和尚》、《路过居》……这些诗作中都显然受到了“波特莱尔写巴黎街头穷人,老人以至盲人的启发”。

(2)受艾略特的影响

卞之琳曾将艾略特看成中国新诗创作发展方向,因此他格外关注艾略特的诗歌创作,不仅借鉴其诗歌创作方法,还翻译了艾略特的大量诗作。艾略特对其的影响可以说是各个方面的。首先,对其诗歌语言的运用有所影响。最明显的就是他对艾略特的诗句的化用现象。其次,艾略特的思想知觉化理论也对卞之琳有着很深的影响。卞之琳就是在受到这种理论的影响下提出了“智性诗”的主张,这些“智性诗”有一定的哲学意味,有对相对性的思考,对时间和宇宙人生的冥想。除了这些之外,卞之琳对于诗歌“戏剧化、小说化和非个人化”的主张也直接收到了艾略特的影响。

(3)受瓦雷里的影响

梁宗岱发表在《小说月报》上的关于瓦雷里和《水仙辞》的译介,引起了卞之琳的注意,使他感到耳目一新。因此他便转向了对瓦雷里的学习,在诗歌形式上卞之琳受到了瓦的很大影响,如:《白螺壳》袭用瓦雷里的《棕榈》的复杂精致的韵式,每节10行,兼用交韵、随韵、抱韵卞之琳最喜欢的诗人是瓦雷里,最喜欢的诗歌是瓦雷里的《石榴》,认为“石榴在这首诗里成为智能的象征,全诗主旨在表现智能的力量,因此思维的形象(石榴)和诗本身都显得硬朗、结实。”④

2、受西方现代意象诗学的影响

中国三十年代的现代派新诗创作“自觉地接受了西方现代诗学突出‘象从意出’的体验的意象表现策略。这种体验性意象表现的影响主要为意象的幻象型、变异型、隐喻型以及意象的智性化与玄秘性特征”。卞之琳对这种西方现代意象诗学予以了肯定和接受,他的“智性诗”和“非个人化”的主张与西方现代意象诗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卞之琳所主张的智性化诗歌就是努力尝试着将智性转化为诗,将智性,哲理的因素融入于诗歌创作中,这种创作倾向体现了与20世纪英美现代主义诗潮接轨的努力,也是中国诗歌感性化意象传统的一次具有本体意识的革命。

三、受到影响的原因

卞之琳的诗歌创作受着西方诗学方方面面的影响,这些影响是如何造成的?卞是怎样接触并接受到西方诗学的?这与他对西方诗作及诗学理论的翻译活动、其学习和生活经历以及所处的中国现代派新诗创作潮流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1、卞之琳的翻译与诗歌创作

卞之琳也是著名翻译家。他曾翻译过许多西方诗作以及诗学理论,这些翻译不可避免的对其诗歌创作产生影响。经整理发现他的翻译领域经过了从浪漫主义到象征主义,再到现代主义的发展道路,而他的诗歌创作恰好也是这样的发展路径,因此我们可以看出他的翻译活动和诗歌创作基本上是同步的。那么在他的这种翻译活动中,难免会对这些人的观点或是创作所影响,并将其吸收入自己的创作中。

2、卞之琳的学习及生活经历

卞之琳曾学习过一年法文,有利于接触西方象征主义诗学以及波德莱尔等法国诗人的诗作,影响到自己创作。1947年曾经赴英国牛津大学做过研究员,这次西方诗学文化的零距离接触也对他的诗歌创作有所影响。他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二届外国文学评议组成员,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副会长,这些经历都是他与西方文学有着紧密的联系和频繁的接触,掌握着最新的理论动态,那么这必然会导致他对西方诗学接受,并且反映在其创作实践中。

3、现代派诗人的诗歌创作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新诗创作呈现了现代化倾向,涌现出以戴望舒、施蛰存和卞之琳等人为代表的中国现代派诗歌流派,更突出一个特征是现代派诗歌普遍都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影响。诗歌创作向西方学习,借鉴国外创作经验已经成了一个较为普遍的潮流,处于其中的卞之琳也不例外。

四、结语

卞之琳的新诗创作广泛地从中国古诗和西方诗学中吸取营养,自成一格,充满智慧的光芒和哲理的趣味,架起了西方现代新诗与中国古典诗歌的桥梁,为我国的新诗创作提供了典范,为其发展开拓了新天地,有着重大的启蒙意义和贡献。

参考文献:

[1]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温儒敏 屋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 略论卞之琳对新诗艺术的贡献,袁可嘉,《文艺研究》,1990年2月。

[3] 《自序/卞之琳文集》.,卞之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4] 《英国诗选》,卞之琳,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

[5] 中西艺术交汇处的卓然创造――论20世纪30年代的“现代诗派”,罗振亚,《长江学术》,2011年1月。

[6] 译诗和写诗之间――卞之琳、冯至、穆旦的比较研究之一,萧映,《理论与创作》,2007年第6期。

注解

① 《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钱理群 温儒敏 屋福辉[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283页。

② 略论卞之琳对新诗艺术的贡献,袁可嘉,《文艺研究》,1990年2月

③ 《自序/卞之琳文集》.,卞之琳,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④ 《英国诗选》,卞之琳,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