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控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控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高层建筑的结构转换层作为建筑物内不同结构形式受力的连结与传承的关键节点,因此控制和把握转换层结构施工质量是非常重要的。本文着重介绍结构转换层的施工方法及其质量控制。

【关键词】高层建筑;转换层;施工;质量控制

1、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居住条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转换层作为当前高层建筑施工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满足建筑物的功能需求,其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也处于不断完善之中,通过科学的管理方法,严谨的施工质量控制、科学技术手段的应用,从整体上提升高层建筑质量和转换层施工措施。

2、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重点

2.1模板支撑系统。因转换层钢筋密集、混凝土与钢筋自重以及施工荷载非常大,因此如何确定转换层模板的支撑系统为转换层施工的重点,必须保证支撑系统的承载力和整体稳定性。

2.2钢筋的连接和绑扎。转换层梁及板的配筋量大,主筋长,布置密,在梁柱节点区域钢筋更是密集交错,因此,如何正确地下料,保证钢筋位置和数量正确是钢筋施工的关键。

2.3混凝土浇筑及裂缝控制。转换层梁柱交叉的核心区域钢筋纵横交错,钢筋间距小,混凝土自由下落困难,且易产生温度及收缩裂缝,因此,如何保证混凝土顺利浇筑和防止裂缝的产生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关键。

3、模板及支撑系统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

3.1高支撑体系设计。转换梁施工时最大荷载为92.5kN/O,下部各层模板设计荷载之和小于转换层施工所产生的荷载,为保证施工安全,转换层垂直荷载要能有效传递到地下室顶板,故该转换层及支撑系统设计为关键设计。经过技术、经济分析,可选用钢管脚手架支撑体系作为转换层模板的支撑系统。转换层楼板模板采用δ=12mm胶合板拼装,背50×100木方@≤500mm.采用Φ48×3.5mm满堂钢管脚手架支撑。另第一、二、三层结构施工时,支模架还应按转换层相应位置立杆搭设计要求加强,并保留三层模板及支撑,到转换层施工后强度达到设计强度时,方可拆模。梁底模、侧模采用δ=l8m胶合板,梁侧模竖向背50×100木方@≤300mm,梁高≥2200mm时,梁底模横向设置50×100 (h)@≤300mm,木方各跨度不大于600mm.梁模支承架亦采用Φ48×3.5mm钢管,梁支架搭设要求根据梁横截面面积不同而有所区别。

3.2框支梁支。由于框支梁(h=2.2m)施工时产生的荷载很大,其下各层楼面设计荷载之和小于转换层框支梁施工时产生荷载,故所有框支梁均采用“斜撑三角形钢管桁架支模”的方案,将转换层框支梁施工时产生的荷载传给本层柱端1.5m范围及下层柱端600mm范围内,柱梁内相应增加Φ25抗剪钢筋。

3.3支模安全保证措施。施工前编制专项技术方案,从组织管理、材料使用以及技术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严格控制,高支撑模板搭设完成后,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作业。混凝土浇筑期间,观察模板及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该工程结构转换层混凝土浇筑一次性完成,施工速度快,模板支撑数量大。必须保证转换层混凝土的结构质量,满足结构设计要求及模板支撑体系稳定可靠,确保高支模板施工的安全;选材方便,降低工程成本。

4、钢筋的连接及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

4.1钢筋的连接。板钢筋采用搭接接长,柱主筋采用电渣压力焊接长,梁筋采用直螺纹机械连接方法,施工时按相应的规范要求执行。

4.2钢筋施工。由于框支梁的钢筋需插入柱内1.2~1.5m(从梁底计),所以柱内混凝土必须待框支梁的钢筋绑扎完毕方可进行浇筑,浇筑时应避免钢筋移位和混凝土污染钢筋。框支梁钢筋绑扎时应先搭设临时钢管支撑,待柱混凝土浇筑完毕并拆除柱模后,重新搭设正式的框支梁支模架。梁宽≥850mm时框支梁除按设计要求配筋外,为保证钢筋骨架在就位后的施工中不变形,须在梁上部下排筋下面加设Φ22≤200的横向支承钢筋支撑上部钢筋骨架,并沿梁骨架两侧加设Φ22@l00mm的斜撑垂直支撑筋。预埋剪力墙钢筋安装定位后,应沿其两侧在梁、板面筋上加焊一根≥l0通长的定位钢筋,使预埋插筋在混凝土振捣时不会移位,同时在剪力墙(或暗柱)筋预留段应绑扎至少3道箍筋或分布筋,以保证预留位置的正确。对于梁宽≥850mm时框支梁,因梁自重大,若采用混凝土垫块设保护层,将压碎混凝土垫块,故采用Φ25(L=150mm)短钢筋作垫块,按纵距离≤l000mm、横距@≤300mm梅花形布置。

5、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

5.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必须由具有相应设计资格的试验室在对施工现场使用的水泥、砂、石、外加剂等进行试(检)验的基础上,设计出混凝土配合比。为防止在浇筑中出现施工冷缝,要求在混凝土配合比中添加缓凝减水剂。

5.2混凝土浇筑及下料方法。混凝土浇筑采取从房屋一端的边梁开始浇筑,在边梁浇筑完成后再浇筑垂直于该边梁的其余各框架梁,浇筑长度至相邻轴线的框架柱暂停,再返回浇筑楼盖板混凝土,以此浇筑方法类推,向前平行推进,直至浇筑完成。在浇筑框架梁混凝土过程中,对于截面高度为1800 m的梁应采用4次下料浇筑,4次振捣,每次浇筑厚度不大于500m 的方法;相应地对于截面高度为1200m 的梁应采用3次下料,3次振捣的方法;以确保混凝土密实,不出现施工冷缝,并有利于减小梁侧模板承受的侧向压力。计量工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散装)、砂、石、外加剂等必须认真过称计量,外加剂由专人负责计量下料,保证供应,如采用商品混凝土也应保证供应。

5.3防止混凝上裂缝措施。由于梁的截面比较大,易受水化热的影响产生温度裂缝,因此,要采取抗裂措施。为防止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能力而采取以下施工措施:①做好转换梁的保温及养护工作。转换大梁主要采用外部保湿保温的养护方法。该梁采用外部保湿保温,内部设置水管进行循环通水降温的养护方法:用双层湿麻袋及薄膜覆盖混凝土,实行外部保温,梁内部埋设水管循环通水降温的养护和保温方法,以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②浇筑时表面二次振动,然后用木抹压混凝土表面,以防混凝土表面收缩裂缝。③选择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掺入泵送混凝土减少剂,减少水泥用量,使混凝土缓凝,推迟水化热峰值的出现,降低水化热峰值,使混凝土的表面温度减少。④对混凝土内处温差进行监控,在大梁的中部和端部设一组热敏电阻测温点,由专人对大梁内外温度进行监测。通过循环系统,控制梁内部温度。使混凝土内外温差不大于25℃。

6、结束语

总之,结构转换层的施工,要解决的问题最主要的是梁系模板的支撑和大体积混凝土的裂缝控制。实践证明,通过合理布置支撑体系并结合混凝土分次浇筑,可以有效减小转换层施工对下部结构的不利影响,还能够达到降低施工难度、节约施工成本、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志强,浅谈建筑施工转换层施工技术[J],经营管理者,2011(12).

[2]刘龙宽,牛潇,梁式结构转换层施工质量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4(27).

[3]李金龙,谭蕾,高层建筑转换层的施工质量控制[J],门窗,20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