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声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声乐演唱艺术与其他器乐演奏的表演艺术是不同的,它是以人声为乐器的一门音乐艺术,歌唱的乐器是声带。它是歌唱者心理意志与生理协调共同完成的情感表达过程。思维作为心理基本因素在歌唱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它揭示歌唱发声本质和运动规律,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的一种方式,在声乐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可以丰富他们的音乐想象力、锻炼他们的创造力。

【关键词】思维;概括性;间接性;创造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J617.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242-02

声乐艺术是一门生理和心理学科,在一定程度上讲,歌唱心理因素是主要的,它贯穿声乐艺术的全过程。目前国内徐行效、邹长海、王茹湘等教授发表了关于声乐心理方面的专著和论文。人们开始改变以往声乐教学的纯技术传授方式而把声乐教育的心理教学也提到了同等重要的位置。本文将专门从“思维”这一心理基本因素出发,全面系统地论述思维在生理、心理机制影响下的活动过程。重点阐述声乐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及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的和必要性。通过对声乐教育心理方面尤其是教学中思维运用的探讨,揭示声乐教学活动中教与学的心理规律,剖析影响歌唱发声这种特殊感受性学习的诸多因素,使学生掌握声乐知识与发声技巧,发展歌唱能力及形成自己独特艺术个性及品质的一般规律。

声乐是人体科学范畴中的一门音响学科,即在自己的身体中建立一种良好的歌唱生理状态,从而发出音质优美的声音,并最终为表情达意服务,但声乐艺术的实质是一门心理学科,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情感等心理因素在演唱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们直接影响着生理的变化。我国古人总是把心与思维联系在一起。《乐记》中也讲到:凡音之起,由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动,故形于声。①这些都表现了朴素而又鲜明的歌唱境界,同时还讲“情动于中,故形于声,声成文谓之音”,同样也说明了歌唱心理的积极作用。在目前的声乐教学中,我们不能同以往一样,只是单纯地追求技巧训练,而应结合心理教学,特别是思维在教学中的运用。因为声带和发声技能是触摸不到的,发声的状态也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难以测量的,这就决定了声乐教学只能通过教师的启发,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去把握自己的发声机能,使自己保持良好的发声状态,进行完美的歌唱运动。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述

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创造性思维也不例外。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创造性思维产生的过程中。创造性思维的产生首先要经历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我们要学习和了解与声乐艺术有紧密联系的多种知识,因为只有量的积累才会有质的飞跃。对知识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的积累能加深我们对作品内涵的理解,为正确生动地处理作品提供依据。其次是酝酿阶段,人们通常说这是创造过程中最艰苦的一步。在酝酿的过程中,人们要不拘于旧的传统的看法,寻求多种途径,找出独特的见解,并且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发散思维。例如:美声唱法中的呼吸p读字p表演可以应用到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中去。戏曲中的手p眼p身p法p步的表演方法,也可以应用到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的演唱中。经过充分地酝酿后,我们就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悟,这就是人们通常说的豁然开朗阶段,人们通常发现这种感悟是“求异”的结果。最后是验证阶段,即对我们得出的结论进行反复的验证。通过对创造性思维的产生过程进行分析,我们能总结出创造性思维的特点:求异性、发散性、创新性、积极性、主动性。

二、声乐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必要性

(一)目前现状

当今教育成为推进社会进步和增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前提,社会更加注重创造性人才。而且全国各地都在强调创新教育,而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所以学校的使命就是培养具备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而目前的声乐教学仍然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他们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对学生单向的传授知识,把学生当成知识灌输的对象。他们不知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只会把学生培养成为理解和应用前人知识与经验的应用型人才,而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创新人才。声乐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不利于声乐的发展。

(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

培养创造性思维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即使学生具有对已知事物或未知事物从新的角度和新的途径重新进行思考,提出新颖的、独特见解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形象思维、审美思维,激发他们的创作思维。

(三)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必要性

目前在声乐教学上,有些教师遵循着传统的声乐教育法(集中思维),强调以老师为中心,单向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他们不知一名优秀的教师应教学生寻找真理,并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传统的思维只会使我们的认识永远停留在前人的水平上,不可能产生新的理论和新的思想。正是由于这种传统的思维模式存在很大的弊端,我们才更加强调要从传统中走出来,要有所创新,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声乐教学中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既能促进学生更好地全面发展,所谓全面的发展是指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在创造性思维培养的过程中还能起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和作品表现力的作用。因为每个人对作品的理解有所不同。有的人会先从作品的创作背景出发,然后通过分析作品的结构、歌词、乐句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人们会极大地运用发散思维,以便于更好地理解作品,而有的人只会依照作品原有的理解,束缚自己的思想,这样肯定不利用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培养创造性思维还将丰富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创造力。人们通常说歌唱的一度创作是作词作曲,而歌唱艺术实质上是“二度创作”,这种再创作是把无声的歌词变成活的情感,把无声音符、旋律变成运动的音响,把歌曲中的形象变成有血有肉的艺术形象。这个再创作过程包含着演唱者的审美态度、情感体验、以及演唱者的性格、气质及声音色彩等。一个演唱者在演唱时要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就必须自始至终处于创造性思维中,要不拘泥于传统的陈规,敢于在演唱中出新出奇,做到恰如其分地表达歌曲内涵;最后创造性思维还对开发他们的思维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人的思维有集中思维与发散思维两种,创造性思维更加注重发散思维的能力,只有运用了发散思维,人们才能得出新颖的、独特的见解。

三、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多方面,其中主要是对形式新颖事物的好奇。教师要努力营造良好的、愉悦的课堂氛围,这样才有利于培养学生最佳的创造力。例如:在上声乐课时,教师可以播放与今天所学内容相关的音响资料,当学生进入教室时,便会觉得进入了音乐的世界。而设立思维的空间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在声音训练的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锻炼他们想象思维的能力。学生也应该充分发挥想象力。例如:在唱某声乐作品高潮部分的最高音时,我们启发学生要找声音越往高处走气息越往下沉的感觉。学生可以通过想象“搬哑铃,抬东西,咳嗽”的动作来体会横隔膜处支点受力的感觉。相信通过给学生留有思维空间让其充分想象后,学生能顺利地唱出高音。想象力是引发创造性思维的动力。在声乐教学中,我们应启发学生在完成动作之前想象生活中熟悉的动作,这样可以摆脱那种纯理论性的术语给学生带来的困惑,并最终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老师总强调要找到鼻腔共鸣的位置这时我们就可以通过想象平时“哭泣”的感觉找到它;在歌唱时,老师强调要打开喉咙、上颚和稳定喉头,要同时做到这三步并不容易,这时我们就可以想象“打喷嚏”的感觉;还有在理解歌唱中气息均匀的程度时可以想象吹口哨。除此之外,生活中还有许多事物和歌唱有着密切的联系。例如:我们在唱跳音练习的发声练习曲时,可以想象拍皮球的游戏,回忆皮球起落的情形,这样能更好地体会跳音的唱法。这种方法在实际学习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对于初学者入门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教师设立的思维空间中,学生积极地调动想象力能激发创造性思维。

四、结论

人们常说歌唱是生理学的、物理学的,但归根结底是心理学的。因为人的任何动作是受心理意识支配的。完全不受意识支配的动作是不存在的。在感觉、知觉、意识、意志、记忆、想象、情感、思维、气质等心理因素中,思维因素有着重要的地位。作为声乐演唱者,不应简单地认为有一副好嗓子就能唱好歌,声乐实际上是一门复杂的综合性艺术。我们必须懂得发出美妙好听的声音首先由思维开始,歌唱这一思维活动必然要通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等一系列的反复活动,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只有充分认识思维的过程才能在演唱中合理地运用它,而思维的方式也多样,主要有形象思维、创造性思维、审美思维等,在这些方式中,创造性思维显得更为重要。它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又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表现能力;既丰富了音乐的想象力,也锻炼了学生的创造力,对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声乐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和应用这些思维方式,使之更好地为演唱服务。学生在声乐演唱中也要充分地调动这一思维。通过研究,我们了解到这种思维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具有新颖性和创新性等特点,并且这种思维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它在声乐技能的形成中也有重要的意义。也许我在此方面的研究还有许多不足,但希望通过声乐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研究能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提供理论依据,也在提高声乐教学的效率、加强科学性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

注释:

①朱h.歌唱心理与歌唱生理关系浅析[J].中小学音乐教育,2003,(08):13.

参考文献:

[1]曹日昌主编.普通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0.

[2]华东师大主编.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

[3]柏西・布克.音乐家心理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6.

[4]普凯元编著.音乐心理学基础[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88.

[5]姚依乐.浅议声乐教学中形象思维的运用[J].人民音乐,19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