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前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微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高中物理课堂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微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我们教师的关注点越来越多地集中到了传统课堂模式的弊端上,并由此出发思考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的策略与方法.笔者结合高中物理学科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问题

1.1 教和学的失衡

有效发挥师生生命活力的基本前提就是教师在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处理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

许多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有所偏差.在高中物理课改实验中,教师确实给学生一定的学习主动权,学生独立掌握知识、主动训练能力的机会也有所增多.但是我们倡导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并不是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熟练把握教材和学情,还要讲方法、讲技巧,最大程度的促进学生的学习.在课改实验中,“教师主导”式的课堂教学已经有所改善,很多教师采取了“学生主导”式的教学,不断地提问学生.表面上看,学生似乎是在主动学习,但提问的最终目的是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主动探究的好习惯,不断地提出问题使学生仓促的回答问题或保持沉默,这是另外一种的“满堂灌”形式.

传统的教学观一直存在误区:“认为教师教的越多,学生则成绩越好!”导致片面解读了“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而事实上,教与学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复杂而又有规律.“教”未必能够保证“学”的全然发生,教学的效果可以预期,但是无法精准地达成,因为学生的学习效果,除了与教师的业务素养有关外,更多地决定于学生本身,尤其是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除此之外,还与教学内容的安排、情境的创设有直接的关系.

1.2 师生关系不和谐

教师和学生作为课堂的生命主体,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是构成课堂灵动性重要的生态因子,有效的课堂师生关系一定是和谐融洽的,而现实中情况又是如何呢?

这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所形成的“师道尊严”的传统文化不可分割,即使新课改的实施让我们的高中物理课堂有了一定的变化,物理教师都积极地学习课改精神,课堂上学生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不过学生的表达还是被框在教师预设的轨道上,“自由言说”、“创新表达”的机会却很少,师生关系身上依然深深的烙印着“师尊道严”.教师长期扮演着“知识权威者”的身份,严肃的执行教学任务,学生则成为教师的“附庸”,成为教师单向知识的“输入容器”,师生关系处在尴尬的“我讲你听、我说你记”的恶性循环中,这种单向作用的师生关系严重的阻挡了师生之间情感、信息的自由传动.

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呼唤优化的师生关系,现实中的师生关系生态的失衡,影响到整个和谐的课堂教学的进行.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直接灌输”与“被动接受”的师生关系、改变师生交流“不畅通”的局面,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信任、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的建立.

1.3 评价方式不够科学全面

《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之一为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要求把存在于课堂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视为完整意义的人,反对知识与技能的分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分解,强调课堂是一个完整的个体,评价要对完整的人进行评价.在自然情境下收集原始资料,对评价对象进行整体性、全面性的了解是生态课堂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

学生本身很多方面具有差异性,如在同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不同的学习兴趣、策略、主动性,由此带来的成绩也千差万别.物理新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倡导一种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物理课堂教学的评价要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为目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的喜悦,使教师能适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益.在物理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总有一些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而掉了队,他们有的是因为家庭原因,也有的是因为自身懒惰.

2 以生为本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与案例分析

2.1 注重实验和问题的设计

实验是物理规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可以将规律强塞给学生,而应该从物理学科特点出发,演示实验或引导学生分组实验,从丰富的感性认知中自己寻得理性规律.

例如,对于曲线运动的教学,引导学生发现研究复杂运动可以采用分解的思想,可以从常规的蜡块实验出发.演示实验:红蜡块在玻璃管内的运动,在竖直方向匀速向上,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如图1所示)

一个实验,学生的关注点往往是比较散的,为了引导学生集中注意点到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上,还得设置具有引导性的问题.

问题1:如何确定蜡块的位置?(讨论交流)

问题2:蜡块的速度是多少?

问题3:蜡块运动的轨迹?

从实验现象和问题的探讨出发,学生很自然地联系到前面的学习与曲线运动的联系,继而很顺地就引出合运动与分运动的概念.

2.2 强化小组合作学习

新课程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是学生间又存在着个体差异,而课堂探究时间只有45分钟,此时怎么办?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首先学生自主学习,然后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讨论与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最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例如,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内容相对比较简单,但是学生对物理学史和线索不是很清晰,对“理想实验”也不是很了解,如果直接灌输效果不是很好,笔者采用了自主阅读加小组讨论的 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如这节课中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首先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牛顿物理学的基石――惯性定律”.自主总结牛顿的观点:一切物体总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然后设置了5个讨论话题,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概念”.

讨论1:牛顿第一定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讨论2:牛顿第一定律能否用实验来验证?

讨论3:牛顿第一定律有没有实际意义?

讨论4:牛顿第一定律表达的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或者某一方向受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如何?

讨论5:为什么说是惯性定律?什么是惯性?惯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最终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对概念认识逐步深化,不仅仅获得了知识,能力和情感也得到了有效提升.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生态化的,它不是简单的谈话式、讲授式、实践活动式等方式,而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前提,通过精心设计各种教学活动,综合选择多种教学方式,保持生态课堂的整体性、共生性、生成性等特征,从而圆满的完成教学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