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筑美术训练的设计思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筑美术训练的设计思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美术与建筑,历史同源。美术的创作中隐含了设计思维。建筑美术的训练任务,包括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建筑美术教育,使建筑学专业学生对艺术作品、艺术价值和艺术创作的理解、把握和参与,成为一种职业的自觉行为。艺术自觉地存在,使建筑学生学习受益并贯穿于建筑师的职业生涯。

关键词:建筑美术;设计思维;艺术自觉

中图分类号:TU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104(2006)07-0080-03

1.建筑学中的美术存在

1.1艺术的生活本质

人类的生存有没有终极的目的?至少生活的过程需要有追求的目标,而对生活追求的价值判断之一是艺术的存在。尽管不是在这里探讨艺术的生活发生本质,尽管“生活产生艺术,艺术丰富生活”已是老生常谈,却也是颠覆不破的至理。

艺术同时也是天赋人权。观察河姆渡出土的画有人面和鱼形的陶盆,并倾听盆壁被敲击而发出的悦耳音韵,便已经超出了“当其无,有器之用”的生存利用的目的,这超出器物之用的价值,被接受为艺术的存在。

对艺术门类之分化产生的理解,一定程度上,与不同门类的艺术品(或艺术表现)的物质性以及艺术价值的发生过程的差异有关,即外在的,艺术的发生与分化与工具的发展有某些联系,而工具直接地来源于生活。最基本的工具是人的身体、感官和精神,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艺术的发生渗透到人类生活的任何一个角落。很大程度上,艺术发展史见证了人类文明史,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的建筑现象。

1.2建筑的艺术价值与美术同源

艺术源于生活,生活需要艺术。

人类发蒙以后,房屋的建造是最经常的应用技艺。而当美术成为独立的艺术门类以来,回溯历史进程我们会发现,自觉的美术创作与建筑现象同源共生,同时建筑又是人类艺术的集大成者,建筑并肩负有传达艺术价值的责任。

是共同的造型本质使美术与建筑不可须臾或分,建筑文化中的精华同时贡献于造型艺术的发展。

人类生活在有形的世界中,所创造的一切,与造型有关的人类活动,具有基本的人类美学认同。人类及其个体对建筑的初期认识,也总是从造型和装饰开始,建筑学生从造型的研究开始入门,并贯穿职业生涯始终,建筑造型的创造是无止境的,而造型的基本原则与美术的价值判断是相通的。

另一方面,建筑的创作首先是一种生活的设计,美术在其中的作用,正是艺术对生活最直接的反馈。

1.3美术史中的建筑艺术

建筑史曾经是美术史的一个章节,建筑中艺术的巨大存在是谁也不能和不曾忽视过的。

西方建筑历史中,在风格的观念仍占主导地位的时期,建筑的风格与艺术的思潮也是互动的,严格地说是联动,建筑的风格变化经常滞后于艺术的发展。

建筑的古典理论使用与艺术理论相同的语汇,如造型、色彩、构图、比例、尺度、韵律、节奏、母题、形制、夸张、联想、通感、组织、有机,等等,不一以足。是不是因为职业的原因,美术家对艺术的判断更敏锐于建筑家,而在现代早期,毕加索也曾向柯布西耶讨教过建筑图样的制作方法。看不懂画家的作品吗,便不会真正看得懂并要求进而设计高尚的建筑。

建筑的艺术在当代,已经是一种后文化现象。现代建筑技术一定程度上掩盖了艺术的存在,使大量建筑设计成为普通智力下的、少量心血投入的简单重复劳动。中国建筑现实中的文化贫乏的环境,折射出时代精神的多元化和当下大众文化流于庸俗的局面。建筑师不了解现代艺术精神,如何使现代建筑承当时代的文化角色?

艺术家原是替人类保存和宣扬理想的人,历史上美术家从来就是领先于建筑师的。所以美术的意义和艺术的精神之于现代建筑尤为重要,有著名建筑教育家呼吁中国建筑补现代主义的课,则从建筑教育抓起,让建筑学专业的学生先补现代艺术精神的课。

2.美术创作中的设计思维

2.1美术的创作

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一个综合复杂的过程,包括现象感知、主题构思、表达制作等潜在的心理变化和外在的行为表现,通常要经历反复的存废、修改与推敲研究,最终达成艺术价值。这其中工具的技巧与材料的掌握是必备的专业技能,灵感的被捕捉,包括创作冲动、主题发现和表现方法,也是所期待的,这一切只能来自于长期的艺术实践经验的积累。

建筑物的设计生产,包括建筑作品的创作,理想化地,与艺术创作的情感体验和一般过程应该是相同的。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艺术品的创作,可以由艺术家相对自由地操作,而建筑方案的产生却一般是技术性的命题设计,这一特点使设计的概念小于创作的内涵。并且同样地,在具体的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中,设计的概念也同时技术性地存在,换句话说,“设计”本身是艺术创作的工具之一。

绘画创作中的设计成分最直接地表现为画面的经营,如造型、构图、比例、光影、色彩、调子,无一不是技术性的设计思维在发生作用,并逐渐产生技巧和手法,于绘画的艺术境界中,已是等而下之的匠人手艺了。

成熟的艺术家是艺术本身。艺术创作是天赋职权,并且是艺术家的生存本能。这本能的形成依靠多年的艺术实践积累,靠理论的学习和思考,最终反映到艺术创作时忘我的境界中。在创作构思和画面经营中的“从无到有”的过程中,“设计”看似无形,却真实地隐身其中。

所以艺术家更自由,艺术品更纯粹,艺术生活也就成为一种理想。

但从技术上说,没有单纯的观察。观察总是有“发现”的目的,从而就没有纯粹感性的表达,从来没有纯粹感性的艺术的存留,拿起笔,就已经是理性的方式。如何小说的艺术不能尽用影视的方式表达?小说已不是纯粹感性的艺术形式了。所以绘画艺术,以造型与色彩刺激视觉感官,本质却是理性的。

2.2建筑的设计

建筑设计具有更大的理性成分。由于造型材料的不同物质存在和建造者目的之要求,建筑设计思维与绘画艺术相比较有更多的“技术”成分,但就“设计思维”本身的发生而言,于情感体验和心理运作上是相同的,并且这种相同是永恒的。

建筑设计是解题式的主动过程。建筑设计的对象是三维的空间存在物,原是多元技术应用的综合性创造劳动。这里限于造型与空间设计的方法和工具而论,建筑界数百年来形成了图解设计的行业传统,制作精良的图纸或妙手天成的草图,具有绘画一样的表现力。

绘画和设计,从无到有、无中生有。绘画的结果与建筑的被设计方案,同样地可传达情感并预见有机的内在和谐的世界景象。但是,绘画可以无畏地想象,音乐可以无言地倾诉,文学可以无形地刻画,但建筑必须坚实地站立并真实地触摸。

从而知道建筑物与建筑物的被设计方案不是同一样东西,二者是不同性质的存在物。

2.3绘画与图纸

艺术品构成的世界,当“画意”超越于画布载体之上以后,这个世界独立于物质的世界,成为精神世界的一部分。而 艺术品本身则是精神的物化,这一点与设计方案(图纸)的阶段性成果的属性是一致的。艺术品所期待的是理解和升华,这里“升华”的语义是准确的,艺术价值跨越一切中间形态而获得精神上的认同。而建筑被设计方案自身则有待于进一步地转化,即需要经由建造的过程而使设计图纸物化为方案所同构指向的建筑物实体。

美术的“虚拟性世界”与建筑设计的本质相关联,建筑设计其实是一种“虚拟的建造”。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建筑设计本身及其专业教育,都不是直接的房屋或构筑物建造,而是主要地进行图上的作业,已经是一种模拟的方式。绘画与图纸的差别只是来自于艺术与技术的目的上的分别,而绘画与建筑设计表达物的形态,在认知对象媒介的水平上,是一致的。

3.建筑美术训练的任务

3.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建筑美术教育的任务,是以培养建筑学生的美学基础素养为中心。这个中心任务靠两个基本点来完成,即表达的基本技法训练和设计的一般情感体验。

美学修养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画家的成熟需要大约二十年的时光,普通的艺术教育中,即使对于天资极聪颖的学生,足够的艺术实践也是自我发现的必要过程。

创作和设计,必须经过学习,本质上却是不可以教的。教育首先是外力施加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触发受体的感应,感应的存在正是人类的学习本能,是每一位个体都具备的能动的心理机制。教育有使受体自身觉醒的目的,便不可单凭热情地教,不能仅守道德地学。艺术创作是生命力的投入,需要激情。在这一点上,设计的冲动,也即感知、表达和创作的欲望,是美术训练成为设计基础的本钱,并且不仅是基础,正是设计本身而贯彻始终。因此掌握建筑美术作为实用美术的工具性,只是其一,美术训练使精神境界的进阶和艺术修养的养成才大目标。

需要有明确的教育思想的指导,通过训练量的积累,形成对象的观察力、表现的欲望和胆气、表达的抽象力和技巧,使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达工具和方法,体会创作的冲动,验证主动设计并捕捉灵感的心理和情感经验,对美学基本的自在规律的把握便发生于艺术的实践的过程之中。

3.2建筑学专业后续学习的要求

传统的建筑教育体制中,这里指突破巴黎美术学院的建筑教育思想以后的,现代已形成的建筑教育的一般意识,美术训练课是作为专业学习的基础之一而设置,期望与后续的建筑设计学习相接续,但是这一期望因为操作的简单化和理论依据的贫乏而发生脱节现象。建筑学专业的教师有时会无奈叹息,相当一些学生的建筑设计草图和作业的线条表现得琐碎幼稚,缺乏色彩观念,构图与造型意向丑陋甚至愚蠢,仿佛从来没有学习过美术。作为职业的教师自然不能一味要求所有学生具备先天素质,为解决这样的问题,设计课教师自有义务要承担,但美术教师的辛劳苦心也不可被如此轻易虚掷。

这里再次强调美术的存在和作用,却不是单纯的美术教育观念,而是建筑师职业教育的美术教育思想。

最直接的,学生徒笔画的勇气和图解的习惯、徒笔线条的表现力、基本构图常识和能力、基本色彩观念、基本观察能力和方法、基本表现工具的使用,是两年的美术训练所应该要求达到的目标。

同时,一般美术作品和美术史常识的了解也是相关联的过程。这一切是为了最重要的、核心的,造型美(学)的修养和美(学)的判断力的养成。

总之,让学生学会像艺术家那样去工作。

在当代条件下,美术的技法和工具是多样的,徒笔的技巧也不是设计的唯一表现和表达技术,尤其如数字化技术的影响,更使美术基础教育训练和艺术境界的养成显得尤为重要。

3.3美术训练不只是建筑设计学习的前奏

建筑学专业的学生,什么时候开始“正式”学习建筑的设计?实际上,从造型设计的本质上说起,所谓的“设计”,从美术课的第一幅素描静物的第一根线条就开始了。造型,光影,环境,主题,空气,整体,细部,线条,速度,力度,节奏,情绪,情感,感知,表达,点线面体的维数转换,其中的美术创作、画面经营的心理体验,无不与建筑空间与造型设计表现为相同的本质。所以让基础的建筑美术训练真正成为建筑设计学习的有机组成,而美术训练中存在的设计和研究性,可以让建筑美术训练延伸到建筑设计学习中,并成为建筑设计学习本身。

美术的训练当然不去替代建筑设计的研究。贺兰山房的旧闻,是某个号称艺术家的家伙给中国艺术家带来的耻辱,几乎没有发现建筑家任何正式的评论,一定程度上说明建筑艺术的独特性质,不是可以简单跨越的。也许贺兰山房的策划者,深受平庸的建筑师低能的创造力的困扰,希望通过艺术家给当代建筑家一些颜色看看,但是所谓艺术家的表现如此苍白无力,着实让建筑家大大地出了一口恶气。也许是视觉经验与建成造型环境的生活影响,破坏了现代艺术家的感觉,但是艺术表达方式的移情最是人心的试金石,总是能够考验艺术家的艺术精神境界。

建筑与美术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互动,这种互动应该在建筑学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就开始并持续地发生。建筑学院中的美术家是建筑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资源,这一资源长期以来被忽略并浪费了。我们曾经有过尝试,美术课教师受邀请以艺术家的身份参与学生的建筑设计作品讲评,对建筑造型与建筑空间的艺术价值进行直觉地判断,成效是显著的。在美术家眼里任何艺术价值中的瑕疵都是不能忍受的,美术家对于造型比例和色彩调和的缺陷的高度敏感和激烈批评。得到设计课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和欢迎。

3.4建筑家的成熟

一位建筑家的成熟,在职业技能之外,要求其有更多的社会生活经验,了解人和人群的行为与心理,洞悉当代艺术精神的真谛和走向。有著名建筑家说过建筑设计是老年人的工作,当然这老年人还需要有如毕加索般年轻的活力。

美术训练本身,作为艺术创作的雏形,正是一种生活体验,即表达的欲望和创作的冲动的情感和行为体验,学生的专业境界的成长在这一生活体验中完成,将是一段不可多得的经历。傅雷说傅聪,学习音乐,不一定成为艺术家,但是有一块艺术园地可以耕耘,一生都受用不尽。二年的美术学习和其后(三年)的美术存在,如播种机,使艺术的滋养、成长和收获,贯彻于建筑师的整个身心和职业生涯。

4.艺术自觉

艺术发生时,人类首选欣赏自身的价值,形成自我中心的情感,然后移情为对外物的观察和感受,分辨了自然艺术与人工艺术,所以才有“夺天工”的说法,但反过来,本质的,人工艺术又如何不是自然艺术的延续。艺术家就是来源于具有天赋感受力并富于表达的冲动力的自然人群,他们并具有非凡的献身精神,最终生活于艺术的自由中,所以总是少数人的群体。但是艺术作品和艺术的行动精神,以及艺术所发现、记录、传达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则是全人类的财富。

可是人类如何得到她的艺术家?敏锐的眼,灵巧的手,丰富的情,亢奋的性,执著的心,长寿的命,谁人有如此齐备的天赋才情去担当艺术的使命?所以能够有机会,哪怕是偶然地或者被迫地,获得资格去学习美术和亲近艺术,已经是人生中天贶般宝贵的礼物了。

但是无论如何,建筑学院并不承担培养传承美术本身的人才的任务,未来建筑师的艺术精神境界才是头等大事。

在建筑学修养的初级观念中,艺术与技术之间是存在矛盾的。并不是任何一个房子造出来就具有艺术价值,有些刻意设计的房子反倒证明设计者的浅薄或愚蠢。真正的建筑设计师,其天赋使命正是将艺术引入工程。

学生的基础条件不可以奢求。职业教育从来具有某种强制性和定向性,并不总是让人心甘情愿、心情愉快,但是当学生经过数年的艰苦训练,超越工具和技法的限制,获得设计的自由的时候,教师和艺术家,艺术教育的传播者的职业甘苦也正在这里获得价值体现。因为尽管艺术的发生有工具发展的因素,但是先验的,在发生后的时段里,工具不在时,生活在,艺术在。素描在,色彩在,书法在,绘画在,情感和精神在。

不只哲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也观察世界,感受并发现规律,而且更直接、更人本,差别是,艺术经验的传达方式通常是个体的,科学因为转化为技术,所以更普及,艺术先于科学,艺术引导科学,艺术的想象刺激科学研究并引导科学的运用。

又不只是艺术家能够创造艺术品,艺术家的先锋精神和前卫工作,引领大众的生活,令大众在生活中亲近艺术,消费艺术,并成为新艺术产生的土壤。通过学习和训练去懂一点艺术,并能对艺术作品、艺术活动、艺术创作有一些理解、把握和参与,是每一个有心人都可以做到的,况且还有职业的要求,尽管对于一些人来说,完成这种要求是被迫的。

建筑学科的美术训练,让理解和亲近艺术成为一种生活。让运用和创作艺术成为专业本能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