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守候报纸的“再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守候报纸的“再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我们将在未来某个时候停印《纽约时报》,日期尚未决定。”去年9月,《纽约时报》发行人苏兹伯格在伦敦一次论坛上讲的这句话曾经引起了美国乃至世界报业各国报纸和办报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在美国,每天早晨,在地铁站花两美元买一份《纽约时报》已经成为许多美国人生活中的一部分。而对另一些美国人来说,这只是一条无关紧要甚至是相当正常的消息,每天早晨,打开电脑喝着咖啡,上网浏览各大报纸的网络版也已经逐渐成为他们的习惯。

近十年来,全世界依托网络等新传播技术,新媒体快速发展已成为事实,传统报业遭遇很大挑战,而世界金融危机则点燃了一直以来的报业经营危机。2008年以来,世界因金融危机而不寒而栗,而对美国报业集团来说,这一年就像12个月都是冬天一样,报业集团的股票下跌幅度远远超过其他行业,美国报业龙头老大《纽约时报》的股票甚至一度被标普列为垃圾股。这种情况一直未有明显好转。《第一财经日报》对《纽约时报》印刷版停办的传闻做过跟踪报道,在华尔街从事公关管理的弗朗西科・贝奥奇对《纽约时报》停止印刷感到非常惋惜。他做了一个比较偏激的比喻,他说“纸媒被网络媒体逼得走投无路,有点像一个母亲好不容易把孩子生下来,却反被孩子给掐死了。”这个比喻其实相当形象。在今天的美国,很多消费者可能愿意每月花费30美元上网,但却觉得每月花费1美元订阅某种报刊太贵。人们宁愿花几千美元买渠道,不花一分钱买内容,因为现在网上有几千种信息来源可供选择。

今天的消费者更愿意为“连接”或“渠道”付费,不大愿意为内容付费。许多免费网站比传统报纸对读者更有吸引力,而搜索引擎在信息爆炸时代替代了传统报纸当上了把关人。人们已经习惯通过搜索引擎来获取各种信息:谷歌的爬网蛛每天都在不停地抓取全球各大报纸网站上的文章,并将这些抓来的新闻附上广告赚钱,而报纸却往往“颗粒无收”。其实,如果不想被谷歌转载,只要加入一段不允许抓取的文字即可,但报纸并不愿意这样做。因为在浩瀚的网络中,这样做往往会使精彩的报道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最终导致默默无闻的传播效果。

由此使我们想到,报纸的发展还有什么优势?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曾经做过一项调查显示,虽然新媒体的崛起减少了报纸的销量,但大量首发新闻仍然来自报纸。该中心选取了去年某一时段中发生的6条重大新闻,收集了53个媒体渠道的报道数据,发现在这些新闻的最新信息或最早报道中,报纸及其网站的报道占61%,地方电视台及其网站的报道占28%,广播电台及其网站的报道占7%,纯网络平台的报道只占4%。这项研究再次说明:虽然如今新媒体快速崛起,但是报纸的新闻内容生产能力依然非常强大,保持着重要消息来源的地位。因此,我这使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问题,“情绪化时代需要冷静”。

那是因为,优秀的报纸在长期的积累、调整和发展过程中,已经建立起了一支专业的采编队伍和成熟的报道机制,目前这是新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相对网络上海量但是往往比较粗糙的信息而言,报纸在有限版面上提供的报道是经过筛选和深加工的,这些精选出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了相对稳定的舆论引导。许多优秀的编辑和记者,他们在多年的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情感,这一切是任何时候都不可以小视的财富。很多做过报纸的人,他们都对自身从事的职业有一种优越感和特殊情结,认为这个职业是社会舆论的引导者,是高尚神圣的,具有永恒的价值。翻开世界的许多知名报纸,都可以从它们的观点理解到这一点。报纸与网络不同,它们总会主动背负更多的社会整体责任感,这导致它们写出的观点要字字斟酌、经过许多人的研究和碰撞,最后相对平衡和冷静。《朝日新闻》编委加藤千洋认为,报纸的优势在于:报纸的每篇报道都有署名,记者的报道要经过编辑的层层把关;此外,报纸有评论作为灵魂,好的评论不仅可以提出问题,还可以为读者指引解决问题的方向;相对于网络的情绪化,报纸更为冷静,有助于人们静心观察。

从某种意义上讲,报纸的生死是一种国家大事。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喻国明教授说过,当政治问题特别为人民所关心的时候,报纸的发行量反而会增加。在美国社会里,报纸一直在传播信息、承担责任、监督政府、维护民主制度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如果报纸全都倒闭了,谁还来做这些事情呢。对于整个国家和社会来说,不管报纸等传统媒体是“第四种权力”还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对维持稳定的统治和发展都至关重要。现阶段网络还无法成熟地做这些事情,聪明的政府绝对不会在网络的成熟与自律没有发展到位的时候放弃报纸。

报业对备受消费者青睐的新媒体的特性并不理解,更不能充分利用新媒体的这种特性,导致报业本身拥有的各种资源和优势不能发挥出来。至于草根媒体博客和社交网站Facebook等,许多报人往往是怀着困惑不安的心情看待他们,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年轻人搞的一些比较新奇的东西。实际上,今天互联网已经极大地减少了出版的障碍,不需要印刷机、不需要多年从业经验,甚至小学生都可以制作网页。少数媒体不可能独自控制信息传播。如何认识这种根本的变动,就是下一代报纸的中心原则。

几年来,人民日报报业集团中重要的一份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就在经历类似的考验。作为中国最早的“外宣媒体”,《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外宣功能早已逐渐被当今许多其他媒体所挤压,虽然几经内容改版和经营改革,仍然难以跟上市场的变化速度,甚至在体制内部都出现了对它存在必要性的质疑声音。在反复讨论和研究之后,海外版下定决心开始加快数字化转型的工作。若干年后,那里的编采人员都将为给网络生产内容。与许多报人一样,他们对自己的将来安排感情上难以接受,“谁都不愿意成为最后一位报纸编辑”。但很快,整个人民日报报业集团都开始探索网络时代的报纸生存之道。传播渠道更强调报网融合、占领新媒体阵地,集团旗下的几乎所有报刊内容都免费上网,报社自创的人民网迅速壮大,最近更是创办了“即刻”(原名叫“人民搜索”)搜索引擎,马上又筹划上市;同时,内容生产更强调独家、深度和权威,《人民日报》开始历史上第四次改版,版面剧增、风格渐变,利用国家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机遇,强化一线记者力量;所有的记者都在接受摄影、摄像、网络培训,要求在采访中不仅提供文字和图片,还要注意生产录音、视频,鼓励办网站、写博客、开微博。

不论是今天还是明天,报纸的报道方式和内容依然对读者和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个时代的中国报人应该觉悟,纸的最终退出是不可回避的。报纸将死,报纸永恒。即将死去的是报纸老旧的传播方式,只不过是传播史翻过去的一页的注脚。而报纸的真髓不会死。它会在数字技术的支撑下继续存在,报纸也将在与新媒介的整合过程中获得“再生”。

(作者为人民日报国际部评论编辑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