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管窥作文写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管窥作文写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围绕着作文教学,许多专家学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后话题作文”实际上在2005年就已经出现,何郁先生在《近两年高考作文命题六大关键词》中已经明确提到了“新材料作文”即“后话题作文”这一字眼。所谓“后话题作文”,就是为考生提供一段材料,但没有明确给出一个话题,要求考生“根据你对这则文字的感悟”进行写作,就需要考生二度命题。当年的湖北卷、福建卷、上海卷都是这种类型的作文。

要想真正了解“后话题作文”及其写作,很有必要理清高考作文发展的大致脉络,高考作文命题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999年高考改革以前,主要属于命题作文时代。这一阶段由于“应试思想”作祟,“样板作文”泛滥,“新八股”之风盛行,高考作文命题略显封闭。学生写作时感性的东西多了,虽然审题容易,但是往往没什么切身体会,产生不了佳作。

2.1999年高考作文改革以来,话题和材料作文兴起。所谓“话题作文”,一般只规定一个相对广泛的写作范围,不限文体或尽量减少文体的限制,给学生更多自由选择的空间,降低了审题的难度。它强调思维的广阔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创造性,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反映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

3.2005年以来出现了后话题作文,作文的关键词出现了多义性。比如,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2006年“北京的符号”等,这都需要学生首先提出话题,再选取角度来进行写作,这无形中就加大了审题的难度,立意的切合与否直接关系到作文的成败。

那么,面对新形势下的高考作文发展趋势,又应当如何指导学生写作呢?这就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总的来说,就是既要夯实学生写作的基本能力,又要有所创新,简而言之就是“继承与创新”。

一、继承

所谓“继承”就是要看到作文改革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作文写作是有规律可循的。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以往对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非但不能放弃,反而更需要加强。

1.从生活中积累素材。不管高考作文如何变化,都要引导学生努力去观察生活,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积累写作的素材,因为写作自始至终都是来源于生活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写作就是生活。的确,只有扎根生活,才能写出好的文章。“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钱梦龙先生也曾经说过,写作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发展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上。没有深厚的生活底蕴,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不细心体悟生活,是很难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独占鳌头的。

2.注重写作基本功的训练。比如,字、标点、卷面、语句的通畅等,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中,多引导,多提醒,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讲解字音、字形时,不能仅仅停留在基础知识层面的把握,更要上升到写作的高度。

3.坚持写作基本环节的训练。比如,审题,进入“后话题作文时代”非但不应该忽视,相反还要加强。从某种意义上讲,立意是否切合直接关系到这篇作文的成败。值得一提的是,关于文体的问题。有人认为既然大多数作文都要求文体不限,那么就可以不必在意文体特征。这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文体不做限定,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文体特征,在平日训练中,还是要提醒学生在写作中要体现一定的文体特征。

二、创新

所谓“创新”,不仅仅是学生写作思路的创新,更应该是教师写作教学上的创新与探索。应鼓励并引导学生的写作向纵深发展,即关注人文,关注自身,关注社会。要引导学生善于思考问题,学会透过现象看清楚本质,能在写作中运用思辨的技巧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这样的文章才能真正打动阅卷教师。比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2005年山东卷“双赢”,等等,都需要学生运用创新思维,教师在启迪学生思维的过程中,要切实给予有益的帮助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