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项脊轩志》中学习散文写作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9-0109-01
苏教版必修五在“此情可待成追忆”这一板块中收入了明代归有光的《项脊轩志》。苏轼曾评价“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清代桐城派大师姚鼐曾评价他为“太仆最胜之
文”。可见《陈情表》自古以来都是文人极为推崇的优秀散文,它之所以能够打动人主要是由于它所流漏出来的浓烈的感情。
本文是必修五教学的重点,我们不但要体会文章中催人泪下的感情,更要去学习优美散文的创作方法。我们在生活中不但要学会发现美,欣赏美,还要学会创造美。那么从本文中我们究竟能够学到哪些现代散文的写作方法呢?
1 优美的散文离不开生活的源泉
一切优美的艺术都来源于生活。项脊轩志之所以能够奠定在中国散文史中的地位,这与作者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归有光的一生执着于举业,然而仕途坎坷。他七岁入学,九岁能写文章,十四岁应童子试,在乡里颇有才名,二十岁以童子试第一名补苏州府学生员。这一时期可以说是意气风发,年轻有为。但此后却是一直科场失意,35岁中举,此后8次会试都是名落孙山,生活也变得拮据起来,只能靠教书养家糊口,直到60岁才考中进士,但66岁就病死于任上。可以说他一生都在为功名忙碌。其间有过太多的苦痛与折磨,这种感情伴随他一生,对他的一生文学创作有很大影响。项脊轩志中体现的最为明显。
《项脊轩志》写于两个时期,前部分写于19岁,后部分写于32岁以后。19岁时归有光生活可谓是一帆风顺,对生活充满了自信,所以他的感情多是以“喜”为主。“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这些都是多么优美的景物描写,俗话说“言由心生”,没有恬淡优美的心情怎么能写出如此优美的句子,这也正是归有光这段时期真实的生活写照,年轻有为,事业丰顺,道路一片光明,看待万事万物都明显的加上了自己的感彩,32岁以后生活经历了诸多磨难,首先是妻子早逝。回想起与妻子共读的岁月,不禁潸然泪下。而功名未就,更是心中难以言说的痛。文章中“吾妻死,室坏不修”,深深地透漏出对妻子浓烈的思念之情,“卧病无聊”,“自后余多在外”,更是对妻子死后自己百无聊赖的生活状态的描写,也有对自己功名难就的无奈流漏。此时,再望见与妻子所共同栽种的枇杷树如今已是“亭亭如盖”,一切都已物是人非,这又是何等的悲痛啊!后一部分可以说是“至悲”,正所谓“以我观物,古物皆著我之色彩”。
所以,我们在写作散文时,一定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创作时要有感而发,不能凭空捏造,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优美的散文。
2 优美的散文离不开细节描写
能够从日常生活中选取那些自己感受最深的细节和场面,重点去描写,从而表现出人物的风貌,寄托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是散文成功的关键。《项脊轩志》中典型的细节描写比比皆是,这也正是归有光散文的一大特色。如写修葺后的南阁子,“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明月半墙,桂影斑驳”对项脊轩中的书籍摆设以及周围景物环境的细节描写,把作者的心情舒畅、怡然自得的情绪充分表现了出来。如写母亲听到大姐“呱呱而泣”时,用手指轻轻叩打南阁子的门扉说:“儿寒乎?欲食乎?”极普通的动作描写,极平常的生活话语,生动地描写了母亲对孩子的慈爱之情,读来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倍感真切。“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悲戚的感情是很自然的生发的。这是散文中细节描写的中的重点,任何优美的叙事散文在选择对人物进行细节刻画时,动作及语言的典型的细节描写是必不可少的,当代散文家朱自清的《背影》中对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就是典型的成功的例子。再如写祖母的一段文字,“大类女郎也”,“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他日汝当用之”简洁细腻的语言描写,绘声传神, “比去,以手阖门”,“顷之,持一象笏至”简洁生动的动作描写,惟妙惟肖。这些都把奶奶对孙子的牵挂、赞许、鞭策的复杂感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所以,我们在写作散文时,一定离不开典型的细节描写,如果说生活经历是写作的基础,那么细节描写就是最重要的创作手法。一篇散文能否成功,能否凭借亮点打动读者,创作的手法就极为重要了。细节描写的好坏,成度的高低也就决定了散文写作是否成功。
3 优美的散文离不开情感的抒发
“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重要特点。这里所说的神就是散文中的“情”了。项脊轩志中处处都流露着归有光的感情经历,从“喜”到“悲”是作者的感情主线。文章第一段写项脊轩修葺前的破败和修葺后环境变得幽雅可爱进行对比,由此“偃仰啸歌”这种自得其乐的感情很自然地就表现出来了,这里是从“喜”字立意,而后文中又写到由于妻子的离世,项脊轩破败不修,自己多在外,不长居,又与前文的优美环境进行对比,这样悲便在最后抒发出来,引出了作者对往事的无限追怀。第二段叙父辈分家,完整的庭院被分隔得杂乱不堪,项脊轩不再是一个读书的幽雅所在。而后以抚育两代人的老妪作为联结,围绕项脊轩回忆母亲与祖母遗事,抒发自己怀念亲人的凄侧之情。这段重点从“悲”字立意。第三段写“轩凡四遭火”的变故,虽“得不焚”,亦足见项脊轩命运之乖蹇。这是“悲”的内容的进一步补充。最后一段是作者后来又补写的部分,主要叙述作者与妻子以前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点点滴滴,但是现在景已不是以前的景而妻子也早已亡故,前后对比,抒发作者沉痛的悼念之情,使全文的悲情更上一个台阶。由于文章自始至终贯串着悲、喜的感情变化,又有项脊轩作为全文寄托感情的载体,所以一些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结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散而神不散。
所以,我们在散文写作时一定要有一个感情的线索,不论全文是何种感情基调,写作时或明或隐的都要把感情注入其中,这样就能够做到形神兼备,形散而神不散了。
由此可见,一篇优美的散文,离不开生活的源泉,少不了细节描写,更不能缺失情感的表达。相信,只要做到就一定能够写出优美的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