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不良及对策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不良及对策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是一个动态、复杂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教师需要与学生、同事互动、交流,以达到和谐的状态。本文对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现象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防范和减少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现象的对策,对实践中的新教师培训与成长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小学新教师 职业适应不良 对策

1.前言

新教师是一所学校的新鲜血液,是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6年的教育统计数据显示:小学专任教师中,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人数为623712人,占教师总人数的13.36%;在新增教师中,录用毕业生为91934人,占增加人数的11.16%。普通初中专任教师中,年龄在25岁及以下的人数为419665人,占教师总人数的26.19%;在新增教师中,录用毕业生为94034人,占增加人数的12.12%。[1]人们通常认为,新教师由于接受了专业的高等教育,并且从小学到大学一直与教师相处,对教师职业自然而然地能很快适应。但事实并非如此。

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新教师在不同程度上都有过“焦虑、恐惧、挫折和孤独”的经历。在任教的前两年中弃教改行的新教师在美国高达15%,远远高于整个教师队伍5%的流失率。[1]新教师的大量流失,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新教师任教初期所遭遇的困难和挫折,以及缺少及时有效的帮助也是造成教师流失的重要原因。但是,新教师中弃职改行的并非都是无能之辈,那些最早离开教师队伍的恰恰是一些学业优良、最有潜力成为优秀教师的人。因此新教师的离职可能会使教师队伍失去一些非常有天赋的人才,这对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来说是极大的损失。同时,新教师的离职会使另外一批新教师走上讲台,从而使学生不断地处于对新教师的适应阶段,无疑这将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全面发展。随着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深入,对新教师群体的关注已逐渐成为国际教师教育领域的新动向,也是教师教育实践领域的新热点。

2.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不良的调查

2.1调查对象

我在江西省吉安市范围内选取了7所小学共16名小学新教师进行访谈,分别为:吉安市石阳小学(3名)、吉安市仁山坪小学(3名)、青原区天立实验小学(2名)、吉州区长塘镇桥南小学(2名)、吉安县城关小学(2名)、吉安县永和小学(2名)新干县七琴小学(2名),该选择注意包含差异性,性别上男女老师都有所选取,农村小学与城市小学教师、师范生与非师范生都有所考虑。

2.2调查结果及分析

2.2.1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念缺失。

我通过对吉安的七所小学的16名新教师进行访谈了解到,有11名新老师(占68.75%)的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念有所缺失,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在入学后的读书期间,逐步修正自己的职业价值取向,更多地关注经济收入和职业上的自我发展,把教师职业仅仅作为一种谋生手段,对之并未付出足够的热情与精力。新教师在职业观念上的不适应直接导致了他们的岗位定向不明确。很多人怀着无可奈何的心态走上教师岗位,很难保证这种初步职业定向能维持下去,一旦遇到适当的机会或某种诱惑,或遇到某种挫折与困难,就会改变其职业选择,另谋他就。

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价值观与职业信念,对于入职的新教师无疑有着重大的作用,有利于新教师端正自己的教育态度,认同教师职业的崇高价值,真正为教育事业奉献自我。然而,从目前职业的社会地位序列看,教师职业仍属收入相对较低、劳动条件相对较差、晋升机会相对较少、工作相对繁重和艰苦的职业。新教师中有很多人并未把教师职业作为自己的优先选择,不少师范类学生之所以入学时把师范性专业作为第一志愿,是因为当时受到父母和老师的影响。[7]

2.2.2角色转换迟滞。

新教师刚走上教师岗位,面临着社会角色的一次根本转换,确立职业角色,由学生转为教师,即由管理对象转为对学生的管理者,由教学活动的主体转为主导和施教者。在所调查的16名小学新教师中有9人(占56.25%)在教师角色转换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以致对自身的职业适应产生不良影响,影响了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原有角色行为模式的惯性、学习与经验程度不够、环境变化幅度过大、转折期内缺乏必要指导所引起的角色转换对新教师的职业适应产生很大影响。

2.2.3从业能力不足。

初登讲台的新教师,在教育教学上都希望一开始就得心应手,在课堂教学、组织课外活动、管理学生等方面能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自如。而这必须依赖于三个条件:博而深的知识结构、强烈的自我提高意识和坚定的职业自信心。我了解到,在所访谈的16名小学新教师中有14人(占87.5%)认为自己的从业能力不足,其中有9人(占64.29%)认为自己在这一方面有着严重的不足,这其中非师范生就有7个(占77.8%)。因此,在非师范生担任教师时,这一问题就更为严重。

但我认为,对于绝大部分新教师,从业能力不足只是暂时现象,不懈的教育实践会使其能力不断提高。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不少人还缺乏从业能力方面的危机意识,认为将来只是当个普通教师,能力再差也不致被淘汰,未把自我提高工作提上日程。但是,有些人已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自身的不足,并致力于从业能力的自我提高。但是也有部分人对教学质量漠不关心,认为把课讲下来就算完成了任务;还有些人干脆认为自己不行,再努力也无济于事,抱定了无所作为的“决心”。这些既给新教师自身的从业能力的发展带来了严重障碍,又导致新教师对本职工作的适应被不适当地延迟。

2.2.4缺乏协调的职业关系。

我在访谈调查过程中发现,有13人(占81.25%)在职业关系的协调上出现了问题,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难以形成协调的职业关系。以下问题在他们身上一定程度地存在着:①与学生缺乏感情沟通和思想交流,忽视或歧视部分学生,不适当地训斥或惩罚学生,学生对教师缺乏信赖甚至出现敌视、对抗教师。出现这一方面问题的有7人(占53.85%)。②与其他教师(包括领导及其他职工)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很少互相往来,难以形成互帮互助、协同共进的氛围。出现这一问题的有9人(占69.23%)。③教师与学生家长关系不协调。如教师不适当地把教育责任推给家长,训斥家长,贬低家长的人格,或收受家长的礼物,利用家长谋取私利等。存在这方面问题的教师有6人(占46.15%)。④对于学校、社区环境及与学校相关的社会各方面,新教师的不满和抱怨较多。在这方面存在问题的有5人(占38.46%)。

3.对策

3.1逐步改善小学教师的地位

近年来,我国教师工资逐步提高,福利待遇与工作环境有所改善,教师经济地位得到一定提高。但“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的法律规定尚未真正得到落实。

3.2建立小学新教师的入职制度

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制度针对中小学新教师在入职初期遇到的困难和困惑,提供帮助与支持,促进新教师职业适应。国外的经验表明,入职制度对于新教师的职业适应有非常良好的作用。我国中小学新教师的入职培养,一般由地区进修校进行,有些学校具有校本培训,但很多地方进修校的入职培训作用定位模糊,进修校的培训延续职前师范教育,培训内容理论化、培训方法说教化、培训过程简单化,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展开校本培训的学校往往没有形成制度,采取的方法随意化,没有发挥出最大化成效。校本培训和进修校培训也缺乏有效联系,没有形成促进中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的有效合力。针对我国的现实,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制度应因地制宜,以市、区、县行政划分统一建立。以各地教育局牵头,整合、调度进修校、各中小学校的培训资源,配以相应的经费支持、权力支持、制度支持,在地区原有培训状况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地情况的中小学新教师入职制度。关于新教师培训,我有如下建议。

3.2.1减轻中小学新教师在第一年的工作量,加强新教师的培训学习。

中小学新教师第一年往往与老教师负担一样甚至更多的工作量,承担一样的工作职责。工作的强度、巨大的压力,往往使新教师疲于应对,产生心理困扰。适当减轻中小学新教师第一年的工作量,为新教师职业适应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并加强新教师的培训学习,促进新教师的职业适应和自我发展。

3.2.2完善指导老师制度。

指导老师制度在我国常常也称为“师徒结对”,是学校培养新教师的一种常见方法。(1)严格选择指导老师。指导老师需要与新教师所授相同课程,并且业务精深、德高望重、经验丰富、有亲和力、乐于帮助新教师。指导老师选择得当,不仅在教育能力方面对新教师帮助很大,在适应新环境、人际关系、情绪困扰等方面也能给予新教师很大帮助。(2)指导老师的责任与权益要明确。明晰指导老师的职责,并对指导老师按指导成效付给相应报酬奖励,最大限度调动其积极性。(3)对指导成效进行检验。缺乏评价与监督,指导老师制度就可能流于形式,达不到期望的效果。[8]

3.2.3建立学校入职支持体系。

入职支持体系与指导教师制度相互配合,后者主要提高中小学新教师的职业技能适应,而前者主要提高中小学新教师的心理适应,通过使新教师感到被关心、得到帮助促使新教师融入新环境,接纳感、安全感、自信心得到建立。新教师入校的头两个星期对于职业适应很关键,学校可以为新教师举行欢迎会等简单形式,提供新教师了解熟悉学校、领导、同事的机会,使新教师情感上产生一种共同感,从“我”变为“我们”,保持积极愉快的职业态度。学校管理者需要建设与新教师的沟通交流的途径,通过正式规定与新教师的沟通次数与非正式(下班途中相遇等机会)的交流,既为新教师提供帮助、支持,又对新教师施加正确而有效的影响力。

3.3小学新教师自身职业适应能力的加强

3.3.1由被动意识向主动意识的转变。

小学新教师突然间成了几十名学生的指挥者和管理者,由被人支配转变为支配别人,这就要求其思想观念意识行为等都必须由消极被动的适应型向积极主动的创造型转变,同时还要主动谋划,积极思考,为促进每个学生积极进步而设计方案、制定措施,并带领学生付诸实践。

3.3.2由仿效意识向表率意识的转变。

学生时期的言行一般以模仿效法为主,自身的言谈举止不太被他人注意,因而养成有些不够检点的习惯,而当上教师如不能随时想到自己的示范作用,处处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率先垂范,就会出现“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局面。

3.3.3由放任意识向严谨意识的转变。

教师的工作环境不论横向还是纵向,层次、特点等都与学生时代有很大不同,为此,必须根据人际关系采取不同的态度和方式,对学生尊重爱护,一视同仁;对同事以礼相待;对领导尊重支持,不卑不亢;对人对事光明磊落,坦率诚实。由从众意识向独创意识转变。小学教师工作的系统性、目的性、计划性、独立性等,要求新教师摒弃学生时期的从众心理和从众意识,如果不善慎独,不具一定独创意识,工作就难免被动,要么人云亦云、没有创新,要么六神无主、一筹莫展。

3.3.4加强情感沟通。

小学新教师往往刚完成从学生到教师角色的转换,他们中的大多数又是只身一人在异乡,生活学习等方面会遇到很多障碍,需要学校尽可能解决,为其尽快适应环境,安心工作创造条件。研究中也发现,对于报酬晋升利益、奖励等物质方面,以及同事关系、交际等精神方面的满足,能使新教师尽快适应环境,所以学校管理者必须重视与新教师感情沟通,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小气候,处理好对新教师的严格要求和关怀尊重之间的关系,想方设法为新教师排忧解难,为其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地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

3.3.5不断学习,健康成长。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新的知识层出不穷,新教师应不断接受继续教育,否则就跟不上时代的要求,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

参考文献:

[1]张睿.中小学新教师职业适应的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9-4-10:1-21.

[2][瑞典]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第五卷)[M].贵州教育出版社,1990:91.

[3]戴锐.新教师职业适应不良及其防范[J].教育探索,2002,(4):95-98.

[4]方俐洛.职业心理与成功求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31-42.

[5]郭平.当代青年的职业适应[J].中国青年研究,2006,(7):78.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教育联合会.纵横职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4.

[7]郑蓉.新教师入职时期的“关键人物”[J].教育科学论坛,2006,(11).

[8]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作者王余幸系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