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儒家教化与基层社会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儒家教化与基层社会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儒家学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它不仅是上层人士声闻显达、光宗耀祖的法宝,也是基层社会组织赖以存在的锦囊。一种学说生,命力的长久,不仅反映在上层接受的多寡,更要关注在广大普通民众心中的认可程度。儒学之所以历千年不衰,主要即在于它已为社会所认可、接受,成为人们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部分。

中国传统基层社会大致可分为两类:即以乡约制、乡里制、保甲制等为代表的建制性组织和宗族这种非建制性组织。中国自古是一个农业社会的国家,农民占绝大多数,广大的基层民众极为繁杂,如何进行有效、合理的统治极为关键,儒家在这一问题上采取了敦化的方式,在某些历史时期有一定的功效。

一、儒家的教化思想

儒家学说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伦理道德型的政治学说。儒学首先是一种政治学说,关注的首要问题是国家与个人的关系、国家的治理等问题。如何治理国家,主要有两种方式:一为法律式的治理,即通过法律强制社会成员服从人为制定的规范,以强制手段实现对国家的管理、对民众的统治;一为道德式的治理,即通过发挥人固有的道德价值来调节,人与人、个人与他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各种矛盾,从而利用自律式的自觉行为实现对国家的治理。儒家即属后一种类型。

儒家具有极为丰富的教化思想,比较鲜明地体现在孔孟思想中。孔子的教化思想主要有:(1)重“仁”:“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 圣人是很难实现的,孔子曾感叹:“圣人,吾未之见之矣。”其实,孔子现实中的理想人格是仁人,而非圣人。仁人虽要求很高,但并不是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孔子曾说:“吾欲仁,斯仁至矣。”当然要达到仁的境界也需要经过修养,忠孝悌信惠宽恕等即是,还要学文通礼。所有这些既是修养的科目,也是教化的内容。(2)德主刑辅:孔子主张在实际的政治中以德为主,以刑为辅。他曾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即统治者用政令和刑法手段治理人民,虽可使人不敢犯罪,但他们并不真正懂得犯罪的可耻;如果用道德感化并加强礼教,老百姓就会感到犯罪可耻而愿意服从。

孟子的教化思想主要有:(1)“性善论”:孟子认为人本性是向善的,这就为教化提供了理论依据。他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2)“教之瓦伦”:孟子从“仁政”出发,在统治方式上,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他主张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这样才能做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孟子也很注重礼义。认为“无礼义,则上下乱。”

教化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之一,尤其是对缺乏教育的广大民众更显重要。敦化的目的是提高个人的道德修养,通过教化机制把道德原则、行为规范、价值评价标准渗透到人们的观念、行为、习俗、思维方式和情感之中。由于道德和政治的高度重合,所以人们接受道德教化,也就是接受政治教育,接受和践行道德规范时。也就在接受政治规范的约束。

二、儒家对基层社会组织的教化

儒家对基层组织的教化是极为广泛、全面的,涵盖面广,非三言两语可述。兹仅举几例:

(1)在建制性基层组织中的教化:

①乡老的敦化:中国是个极为尊重老人的国家,古代社会皇帝还常赏赐高寿老人爵级、布帛等。在社会生活中,老人也有一定的威信,德高望重的老人往往是最后的决策者。乡里制、乡约制等建制性的基层组织中往往有老人、三老等职务,“老人”作为年尊、德才和名望的象征在乡里社会中起着模范作用,甚至成为醇化乡里社会风尚的楷模。

乡老对民众的教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身先百姓,为乡里之表率。汉武帝曾说:“乡老,孝悌以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征诣行在所。”二是通过在乡里社会树立典型,从而形成人们争相效仿的社会风气。如汉时乡老对农民进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让财避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门,以兴善行。”

②乡约的敦化:北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陕西蓝田吕大临和吕大防兄弟创立了“吕氏乡约”,为设立乡约之始,乡约一般设在乡里,由乡里约正、约讲负责,约正多由德高望重者担任,目的在于对广大农民进行教化。讲约有一定的程序,“每乡宜设一讲约所,或合乡共讲,或就宽大寺院庵观,亦可如每村每族具宜专设,或就村之寺宇,族之桐堂,但须洁净可奉龙牌,宽敞可容听众”,“‘每讲读毕,约讲与在事人及首领绅衿长老各举某人行某孝行,某弟作某善事,拯救某人患难。周恤某人疾苦,或妇人女子某为节,某为烈,俱要实迹,公同共载劝善簿内”,“如某人行某忤逆不孝,某人行某悖乱不悌,作某恶事,欺凌某人,强占某人财物,及奸宄不法事,俱要实迹,公同共载究恶簿内。”

③文化建制:比如乡饮酒礼,通过这一方式来达到维护封建礼教的目的,树立尊老敬贤的社会风气。此外,乡里中还建有义学、礼学等,以便化导乡民。移风易俗。

(2)在宗族中的教化:

①族谱;张载设想重建宗族制度,以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不立,则朝廷无世臣,且如公卿,一旦崛起于贫贱之中,以至公相,宗法不立,既死,遂族散,其家不传……如此则家且不能保,又安能保国家。”把明谱系、立宗子法作为收族,官僚之家造就世臣形成世族的手段,从而管摄天下人心,改变风俗以保护国家。

②家范:即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它是旧时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或族长贤达为族人所规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它是在传统的伦理之上,借助尊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族众的又一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法律效力。

为了不让子孙后代败坏家业,灭绝宗祀。为了使家族昌盛不衰。家范在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方面对子孙后代有种种约束和限制,比如劝学、劝孝、劝农、戒淫、戒斗、戒杀、戒赌等。比如《颜氏家训》,《治家》讲了治家诸多要素。如父慈子孝、爱护典籍、不信巫觋等。《慕贤》讲礼敬贤哲,《劝学》讲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止足》教以少欲知足、谦虚冲损。其实在宋代以后的家谱中专有一节讲族规、族约,即属家范性质。比如《洪氏宗谱》的原谱祖训共有六条:第一条为谕族人:“子必孝亲,弟必敬兄,幼必顺长,卑必承尊。处宗族以和敬为先。处乡党以忠厚为先。凡我族人,尚其勉诸。”后加《续训》十一条:忠君、爱亲、隆师、教子、友兄弟、和夫妇、睦族党、友正人、敦忠厚、戒淫奢、择学术。

儒学对基层社会组织的教化实际是儒学的社会普及。实践证明,儒学的教化是有一定功效的。当然,儒学的社会教化是极为深远而广泛的,以上仅是撷取若干侧面作一简要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