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形势下困难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及对策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形势下困难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及对策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衰。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份子,肩负着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伟大责任。大学生的诚信缺失问题却日益凸显,本文以肇庆学院为例,分析了新形势下困难大学生关于贫困生认定工作、助学贷款以及学业方面的诚信状况,并对此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助学贷款 诚信教育 困难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诚信是中华民族崇奉的立身处事之道,是公民的基本道德要求,是道德的基础和根本,是人类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美德。作为国家的希望、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大学生尤其是困难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是否具备诚信品质成了判定大学生是否合格的标准。那么现如今困难大学生诚信现状如何呢?笔者以肇庆学院为研究案例,就新形势下困难大学生的诚信状况开展了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肇庆学院的困难学生。本文就此次困难大学生诚信道德现状调查的结果进行梳理和分析,并提出困难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对策。

1新形势下困难大学生的诚信状况

1.1贫困生申报工作方面的诚信缺失

困难生认定是学生获得各种奖助学金资助的重要一步,以肇庆学院困难程度测评程序为例,困难生通过个人申报将《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和《肇庆学院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调查表》交由班级困难程度测评工作小组进行审核定初评,再由二级学院审批认定通过后上报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其中《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是开展困难生评定工作的重要佐证材料之一,也是了解学生家庭经济状况的重要途径之一。一般来说,在评定依据上,大多数高校都要求申请者提供由镇(街道)以上政府或当地民政部门确认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这就无法避免出现一些大学生贫困造假的现象。据调查研究,某些非贫困生在各种心理的支配下,通过走后门,托关系取得一纸证明。同时,也有少数一般贫困生为获取更多资助利益在贫困证明上夸大其词,以获得特别困难生的认定。大部分困难学生承认因为想更稳妥的能通过困难生认定程序,会在原有实际基础上夸大其次。只有一小部分困难学生表示完全基于现实情况申报困难生,无半点弄虚作假。与此同时因为一些基层民政部门,或是因为碍于人情面子、或是因为审查不严、或因为出于同情、怜悯等众多因素对开具的相关贫困证明不认真负责对待,对虚假托大的证明仍盖章认可,令相关证明“水分”颇高,可信度低,相关材料虽名不副实,但由于后期评定时间紧迫,核实难度大等因素有少部分能蒙混过关,所以这种侥幸心态助长了不少困难生在贫困认定材料失真的现象。

1.2助学贷款方面的诚信

国家助学贷款是国家运用金融手段,由银行面向普通高等学校中家庭经济确实困难的学生发放的,用于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生活费,并由国家财政给予利息补贴的人民币信用贷款。从申请助学贷款程序本身来讲,学生申请助学贷款的材料应该是真实的,合法的,有效的。但实际上,通过近几年的统计情况研究,少部分恶意欠费的学生所提供的材料有虚假信息,个别困难大学生在撤区并乡后使用现在不存在的家庭住址,或是在毕业贷款尚未结清的情况下,更换联系方式并且故意不上报学校更新原有困难生数据档案,甚至有困难学生使用假身份证等等诚信缺失表现。此外,基于助学贷款的初衷,资助费用主要应该用于困难生在校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可是,笔者经调查研究发现,部分困难生在拿到国家助学资助后,不仅不积极缴纳学费,反而花钱大手大脚,购买手机,名牌等大量奢侈品,装富摆阔,甚至个别学生以前期收买同学获得资助为由请客吃饭,或是直接分钱。在还贷方面,某些困难生因为诚信素质不高及思想观念问题,出现有钱不还的消极被动还贷现象,部分困难生为了恶意躲避还贷,以毕业后工作流动性大为借口,一旦工作岗位已经调整更换后便不再与学校和银行取得联系,从而导致贷款无法结清,银行遭受损失。根据笔者研究,随着就业压力以及生活成本的不断增大,这种恶意欠费的现象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这种恶意欠费背后的诚信问题实在是引人深思。

1.3学业方面的诚信

经笔者研究调查得,一部分困难大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往往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相应的勤工俭学工作或者外出做兼职,同时因家庭寄望过多而造成学习压力巨大等原因,学习方面与普通学生相比稍微处于劣势。作为经济方面存在一定压力的困难大学生,为了获得各种评优评奖的奖金奖项,减轻经济压力,他们往往选择铤而走险,在考试上,在综合测评分的评选中弄虚作假。还有一些大学生为了赚外快补贴生活费,违背自己的良心,给他人当“”,有偿替别人考试。有些困难生因为平时没有将精力放在学习上,对老师布置的作业总是临时抄袭应付了事,对于学业论文和专业论文,也是以剽窃他人为主,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东拼西凑。

2关于困难大学生诚信问题的对策研究

2.1诚信教育方式多样化创新化

(1)随着时代的变化,困难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应该得到不断丰富和完善,不断进行理论创新,而不是仍旧引用传统教育方式停滞不前。在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以及培育困难大学生诚信品质的同时,大多数高校把诚信教育纳入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但是由于大多数思政课模式都属于照本宣科,枯燥无味,没有根据当代大学生的思想特点进行改善创新,从而导致大多数大学生对思政课产生厌烦的情绪,所以,在诚信教育方式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充分结合所在院校的困难大学生思想特点和专业特点,采用针对性教育策略。此外,在加大诚信理论教育的同时,还应结合社会现实,通过社会实践,实地考察、实案分析等方式转变困难大学生错误的思想观念,透过社会现实帮助困难大学生理清诚信观念。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诚信道德实践活动培养困难大学生的诚信品质,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困难大学生把诚信意识转化为诚信行动。我们还要促进衔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形成教育合力。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其首要任务是对子女进行品德行为养成教育,配合学校、社会培育子女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定子女做事做人的基础。诚信的养成是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在日常生活细节中正确引导,用生活中诚信的事实教育子女。而且父母要以身作则、言行一致,平时对学习工作认真务实,倡导实事求是、诚实可靠、讲求信用的良好态度。在生活中使子女明辨是非、美丑、善恶,使他们知道哪些是自己能做和该做的,哪些是不能做和不该做的,时刻注意培养子女诚信的行为习惯。再次,有效利用社会教育,使诚信教育实践化。社会教育对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起辅助作用。社会诚信教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影响广泛,如充分利用影视、网 络、报刊书籍等教育载体,与社会现实紧密联系进行教育。使困难大学生在社会诚信教育中认识不诚信的危害,磨练自己的诚信品质,抵制反诚信文化的侵蚀,养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

(2)紧跟时代潮流发展,走中国梦教育创新道路,是使困难大学生成才的基础。在“互联网+”教育的背景下,网络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及大学生的教育都产生了极大地挑战和冲击。随着移动网络应用的不断创新,高校应多结合网络新媒体应用开展诚信教育。推送的教育信息尽量做到内容丰富、视角独特、美感新颖,并增强与困难大学生的网络互动,以提高困难大学生对利用移动网络新媒体开展诚信教育的感知价值,提升困难大学生接受“微”媒体诚信教育的意愿。即使困难大学生毕业后更换了手机号,仍可以依托“微”媒体等继续与毕业生保持联系,开展助学贷款的还款提醒和诚信教育。在今后的教学及困难大学生工作中,需要我们从德育、学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等等方面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优势,使其成为困难大学生诚信教育新的拓展平台,为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积极主动地培养困难学生的诚信意识,提高整体精神素质,避免困难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受到错误的引导。

2.2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并建构困难大学生诚信体系的监管和测评机制

(1)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助长了学生的投机心理。当前我国的社会信用制度还很不完善,无法对个体产生有效的约束,导致人们拥有“守信者不一定有获益,失信者不一定受损失”消极侥幸心态。困难大学生在利益的诱惑下,容易选择不诚信行为。在美国,每个人都有一个“社会安全号”,它与个人信用记录串在一起,如果一个人有过不良记录,这一污点将永远无法抹去,他会因此而四处碰壁,所以,美国人把信用看得比财富和工作更重要。我国政府应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在发展初期通过制定政策、协调有关部门开放数据、组织建立统一的数据检索平台、引导建立行业协会等措施积极推动信用体系的发展,争取在较短的时期内,以较低的成本初步建立国家信用管理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能自行运营和发展奠定基础。

(2)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缺少相应的诚信监管和测评机制。我国对困难大学生贷款失信的法律约束力非常微弱,许多违约失信的行为没有法律制裁根据,而仅仅只是受到道德谴责,令失信行为总是屡禁不止。其次我国对社会诚信建设的制度创新也很匮乏,要想发挥诚信教育的长效性。我国还需要建构相应的诚信监管和测评机制,为诚信道德水平的提高提供制度保障。将个人行为升华为社会行为,致使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不会相背离。建立将个人诚信行为与个人声誉,利益等方面互相联系的监管机制,从而激发困难大学生讲诚信的动机。与此同时,还可以考虑引进经济领域的信用评级指标体系,成立相应的困难大学生诚信度的评估部门,构建大学生诚信度测评体系。

参考文献

[1] 戴晶晶.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的诚信人格培养研究[J].科技信息,2011(23):2.

[2] 张倩.大学生诚信状况调查与诚信体制建构――以山东大学为例对大学生诚信的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