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和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在中学生中进行环境教育势在必行。那么,如何在生物教学过程中进行环境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呢?我认为以现行中学生物教材为基础,按照“渗于其内,寓于其中”的教学方法,把环境保护意识、环境科学基础知识、环境保护技术基础知识有机地渗透到生物教学过程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生物教学;渗透;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

Abstract: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is a major issue of common concern to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be imperative in middle school students. So, how to carry out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 the biology teaching process, enhance students'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 think in the current middle school biological material as the foundati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infiltration in the teaching method, in which", the aware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vironmental science knowledg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basic knowledge organically penetrate into the teaching of biology in the process, is a kind of effective method.

Keywords: biology teaching; infiltratio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awareness

中图分类号:G40-0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人类现在面临着严重的生态危机,“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生物多样性锐减、资源和能源消耗过快、土地沙漠化严重、水资源缺乏和水污染严重”等等。一方面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资源迅速的减少、枯竭;而另一方面公众的环境意识却相对薄弱,仍在继续破坏着环境。环境危机现状与公众环境意识淡薄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开展环境教育刻不容缓。而国民的环境教育主要由学校来承担,生物教学在这方面应该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在生物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呢?下面结合教学实践浅谈我的一些措施:

一、教师本人要转变教育观念,将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纳入教学计划

高中生物课程目标之一就是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其中包括对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作为一名生物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认为环境教育为“份外事”可有可无的思想,增强对生态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环境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爱护生态环境就是热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如果教师的教育观念改变了,将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纳入教学计划,这样就会在备课过程中注意结合教材内容,进行环境教育,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并有计划地开设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生态建设中去,更好地完成生物学科内生态环境教育的目标,作为教师自身就要认真学习有关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新知识,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并通过科技期刊、电视、网络资源等渠道,收集资料,并作好整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以便在教学过程中利用。

二、深入提炼拓展教材中的环保知识点,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高中生物教材中环保知识点较多集中在必修3《内环境与稳态》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和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两章中,这两章是进行环境教育的好章节,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境知识,归类整理,拓展延伸,形成知识体系,课本直接涉及到的环境知识要讲深讲透,教好教活。如讲森林生态系统时,介绍森林的作用、毁林的后果、《森林法》、我国目前的森林现况、水土流失等等。在讲第六章《生态环境的保护》时,先利用本章题图“我国云南山区林木环绕的一个村落和一片梯田”,展示了哈尼族人民与大自然相处的旖旎风光,给学生一个深刻的体会:人类应当而且可以生活在得到了很好保护的生态环境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另外,在其他章节也有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可以渗透环境教育,教师应认真分析教材,抓住一切机会实施渗透措略。凡与环境有关的内容,要分析这种联系,使学生善于联想到环境问题,并作适当的延伸,补充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如在讲授细胞的癌变与衰老的知识时,应该将环境破坏与细胞的癌变联系起来。例如:给学生介绍大气污染增加了呼吸道癌症的发病率,臭氧层被破坏增加了患皮肤癌的发病率,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再如在讲人类的遗传病这知识点也能很好地渗透环保的意识,一些多基因遗传病如:唇裂、无脑儿和青少年型糖尿病等都与环境污染密切相关。教材中类似这些可通过知识延伸来渗透环境教育的知识点是比较多的,关键是教师要注意挖掘,只能充分挖掘并实施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就会像绵绵细雨滋润万物一样,渗入学生的心房,让环境保护的意识牢牢地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这些对学生的终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关注环保热点,在课堂上渗透环境热点的动态信息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问一些简单问题:谁能说出今天海南的空气污染指数是多少?我国空气污染指数最低的是哪个城市?最高的又是哪个城市?其实这些内容都是电视上每天必播的内容,但未必有学生或市民会自觉地看,通过提问,让学生清楚地意识到,环境问题时刻伴随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的与环境相关的热点报道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例如,我国发生的“沙尘暴”、印尼发生的“海啸”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他们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还适时地向学生宣讲我国的年来出台的一系列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如《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法》等,同时结合典型案例教育学生。例如,在生物教学中结合一些案例,让学生讨论,增强他们的环境意识。但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不能过分强调生态环境的破坏情况,易使学生产生失望情绪,对生态环境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要注意渗透介绍大自然的奇丽多姿,令学生产生无尽向往,激发学生对大自然无穷的爱意,如给学生介绍洲草原的狮豹专题、亚马逊河的热带雨林专题、亚洲的大象专题等,还有可以根据课标具体强调:我国“裸子植物”的种类和地位,介绍我国一些特有的珍惜的动、植物,增强他们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另一方面,对一些某些环境因人类的破坏而变得满目疮痍的现状,这些内容则会让学生为我们人类的行为而产生愧疚感,进而激发保护自然,改造自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如:沙尘暴专题、拯救我们的母亲河专题……总之,令我深有感触的环境内容要给学生描述,让学生感触,使学生对当前的生态环境既有一定的忧患意识,又对生态环境的前途充满信心。

四、创造机会让学生在自觉参与中渗透环境教育

自觉参与意识是环境意识的核心问题,再动听的语言也不及亲眼所见来得真切,更不及亲手所为来得真实,要让环境教育深入学生的心,只在课堂讲理论、讲现状是远远不够的,通常最有效的教育是使学生亲身体验,帮助他们发现“自己在当地的行为是如何引发、防止和解决环境问题的,因此,除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外,创造机会让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贴近现实,增强生态意识。”

1、开展“环保从身边做起”活动

顺手关水龙头,少用洗洁精,选用无磷洗衣粉,少用塑料袋,尽量不用一次性餐具,拒食野生动物等等,让学生亲身体验,这样教育效果远胜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例如:我校在每个班级里都挂着由全班学生签名的一张锦旗,锦旗内容为“人格、人品是做人的根本,我以我的人格保证,以后不乱画、乱仍!”利用学生自己的签名活动增强环保意识,效果远胜于教师的教育。

2、开展“公益性活动”

结合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如“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爱鸟周”等开展相应的活动。例如:我校学生会组织开展“认识校园的花草树木、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活动,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感受美、创造美,提高学生的环保热情。

3、通过“研究性学习”进行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调查,提高学生的生态意识、环保意识

高一、高二年级都有研究性学习,教师可以利用参加“研究性学习”的学生去了解环境现状是有非常意义的。由于他们有极高的兴趣,教师就可充分利用他们的兴趣,根据本地区实际情况确立相应的研究性课题,如“都柳江水质污染情况”、“三都居民饮用水的调查”、“尧人山现状的调查” “农贸市场塑料袋使用及危害”等等课题,发给学生,教师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来调查,引导学生将生物知识的学习融于有关的生活现象和解决具体的社会问题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调查和撰写论文,让学生所看、所听、所想的都是我们的生活环境,学生心中自然会有感想万千,激发学生对环境的关注和保护,使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保护我们的家园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总之,对中学生加强环境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和经常性工作,只要坚持“晓之以理,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教学原则,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和途径,在生物教学中切实渗透环境教育,那么就能够引发中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心,从而增强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