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美学校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美学校教学模式的对比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本文运用文献参考、调查取证等方法,从陈述、比较,到借鉴的角度出发,对比分析了中国和美国学校教育教学基本特征及其差异,从而为我国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参考和依据。

Abstract: This paper, using the literature reference, investigation and evidence collection and other methods, from the statement, compared to the reference point of view, comparatively analyzes the teaching features and its differeces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school education and provides reference and basis for the reform of Chinese school teaching.

关键词: 美国;中国;学校教育;学生发展

Key words: United States;China;school education;student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34-0234-01

0引言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召开,让世界的目光齐聚中国;上海世博会的完美组织,更让世界人民对这个飞速发展着的东方民族刮目相看。国力,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学校,学校是培养学生的摇篮。那么,如何通过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模式而使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成就世界强国的推动者最重要的问题。当今世界教育发展特征、趋势和改革的新动向让我们清楚地看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教育民主化、教育现代化等正在作为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想和潮流强烈地主导、影响、推动着世界各国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在这种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中,借鉴国外教育模式,转而因地制宜的运用到中国校园,便成为教育前进和发展的推动机。本文运用美国学校教育模式为案例,结合东西方差异性,对我国校园教育发展给予合理化建议。

1中国学生的成长轨迹和特点

在我国,当一个孩子从呱呱坠地到3周岁之间,主要是依靠父母等家庭教育环境使其成长;3周岁后,孩子多半被送入幼稚园等地方,接受幼龄儿童的启蒙教育。6~7岁,步入小学,开始接受正规的九年义务教育。也就是说,对于一个孩子成长起举足轻重的分量的学校教育就此拉开帷幕。对于我国学生群体特点而言,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2~18岁(包含初中和高中两部分),这一阶段正值人的青春期,特点是开始出现较为独立的思维,同时身体特征开始发生变化。性成熟是青春期来临的主要生理界限。女子性成熟一般在13岁左右,要比男子早些,这是一条个体成长规律。当个体进入青春期以后,其心理变化为:自我发现,产生对未来生活的设想,开始逐步跨入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青春期又称为“人生的第二次诞生”,意味着要从心理上摆脱对双亲的依赖。这种急剧而彻底的心理性“断乳”,会给他们带来突如其来的一时不安,产生情绪上的激动和骚乱,这便是人生的“第二次危机”(人生的“第一次危机”是“生理的断乳”期)。经过“第二次危机”之后,人们就可以逐渐步入脱离父母的监护,走向一个独立、完整的人的过程。青春期,往往想摆脱父母的监护,自认为长大成人了,独立了,昔日儿童时期平静的心态被搅乱,而陷入以反抗、冷淡、蛮横、怠慢、多变等为特征的否定与不安情绪之中。青春期是“从他律向自律发展的转变期”,也是人生的一个十字路口。那么,在这种特定情况之下,学校教育的成功与否,便直接关系到了这个生命个体的价值实现的大小。

同时,青春期是身心各方面发生很大变化的时期,也是精力旺盛、兴趣广泛、对人生充满幻想的时期。在生理上,身体迅速发育成熟;在心理上,则是精神逐渐觉醒。这种身心变化的时差,带来了急剧而复杂、广泛而深刻的心理矛盾与心理动荡。因而这是人生最关键的转折时期。对于一个接受正规学校教育的个体而言,每天除了必要的睡眠以外,3\4的时间都是在学校中度过的。那么无论是潜能开发,还是人格定位,亦或是个体在整个生命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价值等等,都与这段接受学校教育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2美国学校教育模式成功经验介绍

纵观世界教育发展,西方的很多发达国家不可否认的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成功经验。下面,我们就以美国为例,介绍一下美国教育模式的成功之处。

在美国,由于其强大的综合国力,学校教育作为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形成了相对完善的体系。首先是学校教学条件:一流的先进设备与管理,齐全的场地和教学设施,丰富的书刊资料,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合理的师资配置,以及来源广泛的经费,都奠定了学校教育的成功基底;其次,美国的学校教育是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推崇以“终身教育”的思想来指导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身心得到愉悦和兴趣的满足,让学生按照自然主义适应性原则去自主地学习、锻炼,顺应自然教育的法则,充分利用大自然所提供的各种条件,锻炼身体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体格,克服自然障碍,提倡以学生的兴趣来选择学习内容和组织形式,注重与健康教育的结合。第三,美国的课程教学目标是提高参与者的身体健康水平,发展其特有的创造能力,促进其形成对社会和个人都大有裨益的生活和学习模式。第四,受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影响,美国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团队以及集体协作能力。他们认为,作为一个生命个体,他的整个生命过程都是融入在社会这个大群体之中的。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适应社会,并且通过实现自身价值来创造对社会更加有益的价值。因此,在美国的各级别的学校教育中,都随处可见“成群结队”的自发学生群体。这样,不得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价值取向和群体选择能力,更在潜移默化间对学生进行了团队协作的集体主义教育,可谓“润物细无声”。

3模式差异对比结果差异 中国应借鉴世界化发展模式

不可否认的,在世界眼中,中国的学生普遍呈现一种“独”的状态。也就是说,中国的学生在世界发展中呈现的个人价值很大,普遍超过其他国家的同龄人;相反的,当将世界同龄人群聚起来比较,中国学生又明显缺乏集体生存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这就使中国的很多高水平高素质人才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很难发挥其最大的能力限度。由此可见,学校教育模式的差异直接导致了人才结果的差异。在全球统一化越演越烈的今天,当世界人民的目光齐聚中国的时候,我们除了对外展示已有的综合国力和人才储备之外,不得不考虑的是我们的未来和下一代接班人的成长状况能否适应如此高速的社会发展进程。记得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那么,人才就必不可少的要从学校抓起。没有稳固而正确的学校教育做奠基,那么人才的发展也必然不会呈现放大化趋势。与时俱进不单体现在政策和经济上,更应同人才和未来发展紧密结合到一起。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中国一向的教育发展模式较为硬式化,强制学习和轨迹化成长的模式比较根深蒂固;美国的社会和个人自由性较强,任其成长和自主创新性较为突出。但是二者各有利弊,我们应有所取舍的借鉴和引进。在我们已有的成功学校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和学习,为缩小中西方人才差异,为是中国更快更强的发展,迈出坚实而正确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