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风蚀沙化防治措施利弊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风蚀沙化防治措施利弊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作者在研究国内沙化文献的基础上,对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沙化已有防治措施利弊以辽西北为例进行讨论,详细分析、说明了各种防治的优、缺点,以其指导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荒漠化防治。

关键词:辽西北;风蚀荒漠化;利弊

根据有关资料介绍,我国有沙漠及沙漠土地168.9万Km2,占国土陆地面积的17.6%,并且以每年2460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一年损失一个中等县的面积。辽西北地区是辽宁受风沙、干旱危害最为严重的地区。科尔沁沙地南缘一线,即昌图、康平、法库、彰武、阜新、北票、朝阳、建平等县(市)沙化区对全省呈弧形包围状,现有沙漠化土地123.68万公顷,占全县土地面积的8.49%。其中沙化土地面积为54.96万公顷,另外还有明显沙化趋势的土地面积60.66万公顷。

20世纪50年代初期开始,以林业为主的科研人员就开始了风蚀荒漠化整治试验,以恢复生态学及其密切相关的生态水文学和景观生态学的研究为理论基础,结合辽西北荒漠化综合整治的工程措施,防治措施上取得了很多成就,但也存在一起实现的问题。

1 风蚀荒漠化的防治措施

1.1风蚀荒漠化的监测

现有的监测主要是利用不同时期的航空和卫星相片进行判读分析,结合地面调查进行沙漠化发展趋势的监测与制图。90年代以后,遥感数据源更加丰富,方法日趋成熟。1993年6月,美国用于全球定位系统的24颗卫星全部发射成功并提供各国使用,实现了在全球坐标系中达到米极以内精确的准确定位。自此,3S技术成为荒漠化研究与监测的重要技术路线,实现了从信息获取、信息处理应用的一体化。但目前仍有许多技术问题需要解决,最突出的是植被的高波动。

1.2封沙育林育草,恢复天然植被

即实行一定的保护措施(设置围栏),建立必要的保护组织(护林站),严禁人畜破坏,给植物以繁衍生息的时间,逐步恢复天然植被。这种方法能够使封育区的植被在自然或轻度的人为干扰下进行演替,封育区的植被演替速度快,最终形成的群落是当地的顶级(稳定)群落,这种方法的费用低、目的明确、方法简单,易于操作。封育同时可以加以人工补植补种和管理,加速生态逆转。封沙育林育草主要适用自然条件较好,但人为破坏干扰严重的风蚀荒漠化地区,但是在辽西北地区由于人口、经济的压力很大,大面积的封育必将引起人们生活质量的下降,在处理人、畜、草之间的关系中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矛盾,后期管理费用高,很难长期维持。

1.3建立风沙区防御体系

在辽西北风沙区防护林体系主要分为沙区牧场防护林、沙地农田防护林两种。以乔木为主,少数以耐旱灌木为主。现有沙地防护林体系大多建于60~80年代,为防护风蚀荒漠化区的农田,防止了大面积沙化现象的出现起到了十分关键的作用,但是一些以杨树或灌木为主的防护林已经到了成熟期,个别地区的沙地农田防护林已到了过熟期,需要重新更新。由于近年来粮价上涨,而且国家还给补贴,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因防护林占地,新的防护林现在很少发展了,原有的防护林也不断受到破坏。

1.4 农业措施

一是发展水利,扩大灌溉面积,增施肥料,改良土壤,投入费用巨大,必须政府的各方面的支持才能完成。二是防风蚀旱农作业措施,带状耕作、伏耕压青、种高秆作物等。这种方法的研究成果大多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很多还无法适应于辽西北风蚀荒漠化区的农村现状,广泛推广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与农村现状的结合点。

2 宏观措施

多年来治沙的时间表明,辽西北地区完全有条件在全国率先消灭流沙,实现风蚀荒漠化地区的治理。辽西北地区在自然条件和技术水平上都是国内11个沙区省份中最优越的,防沙治沙绝对不是难题!当然,这里所说的不是难题是从技术手段上而言的,辽西北治沙的关键是人为因素,治理人为因素的破坏才是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风蚀荒漠化防治的难题。

因此辽西北风蚀荒漠化的防治要以人为本,应采用一些宏观的防沙治沙措,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控制人口的过速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在荒漠化地区开展持久的绿色革命,以加速荒漠化过程逆转,逐步改善农业生态系统的基础功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市场要求合理配置农、林、牧、副各业比例,积极发展养殖业、加工业,分流农村剩余劳动力,减轻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优化农牧业能源结构,大力倡导和鼓励人民群众利用非常规能源,如风能、光能,以减轻对林、草地等资源的破坏。

(作者单位:123200辽宁省阜新市国有彰武柳河林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