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游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游戏在低年级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一、二年级的学生处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小学生活的过渡期,低年级的学生们仍然非常喜欢游戏活动。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适当地组织一些数学游戏活动,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还可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低年级 数学教学 游戏

一、二年级的学生喜欢游戏,从游戏中会获得无限的乐趣。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将游戏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不同程度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一、教学中组织游戏活动的作用

1.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游戏是学生普遍喜欢参与的形式。生动、活泼、有趣的游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反复练习的枯燥,消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紧张甚至抵制的情绪。游戏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因此可增加记忆强度,促进学生记忆力的发展。

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这一课时,需要学生熟练记忆5句口诀,为了避免反复读背的枯燥,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读背背,紧接着设计记忆口诀游戏――开火车背口诀、口诀对对碰等游戏,听到做游戏还是小组比赛,同学们热情高涨,跃跃欲试,都想自己小组成为第一名,于是用尽各种办法将口诀记忆完整。在游戏过程中,如果某人出现错误,其他同学能最快反应过来,并说出正确的口诀。

口诀记忆本身很乏味,也很枯燥,学生读着读着就失去了兴趣。设计小组竞赛式的游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记忆口诀的积极性,将注意力集中在口诀上。学生在记忆口诀时需要思考如何将口诀记忆得又快又对,这样的思考过程让学生掌握了适合自己的记忆方法,同时发展了自己的记忆力。

2.促进学生思维力的发展

小学生的逻辑思维与感性经验紧密联系,思维的基本特点是从以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在教学活动中,学生面对的是生动具体的活动,而不是书本上的印刷字。因此在教学活动中穿插适当的游戏,符合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学生通过观察、感知、积极思考而做出判断,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再创造过程,学生在活动中思维得到锻炼和提升。

如在教学《比一比》时,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比出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比一比的方法,将两支同样长的粉笔握在手里,一支露出多一点,一支露出少一点,让学生猜一猜哪支粉笔长,哪支粉笔短,并说说理由。学生有的说这支长,有的说那支长,有的说一样长,还有的说无法比较。面对这么多的可能性,可以让学生想个办法来确定两支粉笔的长短。在“猜”的活动中,学生不仅仅是在猜,而且在思考,在想如何才能比较长短,最后得出结论:把手松开,粉笔的一头对齐,再比长短。设计这个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思考问题要全面,不能只关注眼前看到的一部分。

再如,在教学《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为了避免学生看数字产生枯燥感,我设计了这个游戏――我说数,你拿物品。我说几,你就拿出几个物品,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不仅认识了10以内的数,还知道数可以表示不同物体的数量,同时还锻炼了学生听和数的能力,只有认真听,听对了数字,才能数出相应数量的东西,可谓“一举三得”。

学生在不知不觉的游戏活动中,由以前被动的思考变为积极主动的思考,从而提高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更认识到了集体智慧的宝贵。

3.促进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低年级学生有巨大的模仿和创造的潜能。数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分角色表演的游戏活动是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

如教学《时、分、秒》时,为了让学生对时间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让学生分角色扮演乘客和列车员,在角色扮演前,可以给出一些“条件”:上海开往苏州,发车时间9:30,到站时间10:10。在乘客和列车员的对话中,让学生体会到时、分、秒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学会了简单的时间计算。如乘客说:“请问现在几点钟?”“我们还有多久到站?”列车员会说:“各位旅客朋友,我们还有10分钟就要到达苏州站了。”“我们在苏州站的停车时间是3分钟。”……这样有目的的活动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时间的变化以及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

再如,教学《元、角、分》时,学生对人民币并不陌生,生活中处处会用到人民币,而本节课的难点就是了解元、角、分之间的换算。为了突破难点,可以将课堂变成商店,学生变成顾客和店员,在买东西、付钱、找零的过程中渗透了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同时也渗透了付出的钱、找回的钱和商品价格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

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在分角色表演中,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丰富老师提供的情境,在今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将数学书面知识转化为实用的生活知识,加强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在表演的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情境更加生动,情节更加丰富。

4.促进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是用情感认识世界的。游戏的趣味性往往能激发儿童的内在动机。游戏活动中的合作形式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情感联系,而游戏的竞赛性质又能使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成就感。

如口算练习中,一般组织“开火车”的游戏,同样10道口算题,哪一组用时最少,没有错误,哪一组就获胜。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不是在为自己比赛,而是为自己所在的小组争荣誉。作为小组成员,他会这样想:“我要赶快算好,速度要快,正确率要高,这样我们组才能获胜。”在这样的影响下,每个学生都铆足了劲,蓄势待发,注意力自然集中在计算上了。获胜的小组获得成功体验,没获胜的小组也会暗下决心,下次超越自己。

二、教学中组织游戏活动的注意点

游戏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巨大的,我们要发挥其教育意义,促进学生爱学数学,乐学数学,从而发展思维,迸发创新的火花,成为数学学习的动力。

1.游戏必须全员参与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兼顾班级里的每一个学生。不仅要保护那些积极性高、参与性强的学生的积极性,更要鼓励和引导慢热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游戏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参与游戏的快乐体验,让学生知道自己是学习的小主人,也是游戏的主人。如果游戏只面向部分学生,那么游戏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义,成为一种形式,没有内涵,更不用说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了。

2.在游戏中学生必须学会迁移

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必须根据课堂教学内容以及本班学生实际情况量身定做,对传统游戏进行再创造。进行游戏的目的是让学生借助游戏形象生动的特点突破课程的难点。因此在游戏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总结游戏中的经验和不足之处,从而形成在玩中学的习惯,提高学习的自主性和娱乐性。在日后的练习中学生要将游戏中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平时的学习中,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如果没有及时反馈,没有进行正迁移,那么游戏只能成为一个单纯的游戏。

3.游戏设计必须有目的

教学游戏是寓教育教学内容于游戏中,来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方式。它与一般游戏的区别在于它是应用于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目的而氖碌挠蜗坊疃。它的根本目的在于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一般游戏的目的只是娱乐。因此,每一个教学游戏的设计都应该服从教学的需要,服从教材的需要,把抽象甚至于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与儿童喜闻乐见的游戏有机结合起来,既要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特点,又必须具备游戏的特征。教学游戏的目的是“教学”,手段是“游戏”;教学为内容,游戏为形式。因此,运用游戏进行教学时应注意这一点。

总之,游戏的魅力是无穷的,合理恰当地组织游戏,寓教于乐,乐中求教,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