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陆机赠答诗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陆机赠答诗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陆机的作品种类繁多,本文通过对陆机赠答诗的内容进行分类、梳理,进而深入挖掘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同时探究太康时期的社会形态对作者的影响。

关键词:陆机;赠答诗;思想感情;研究

一、陆机赠答诗的概况

陆机一生之中写了很多首赠答诗,本文以金涛声点校的《陆机集》为主要参考文献,并参考了刘运好的《陆士衡文集校注》所辑佚的陆机的赠答诗,共找到陆机赠答诗三十五首,分列于此:《于承明作与士龙》《赠冯文`迁斥丘令》《答贾谧并序》《赠尚书郎顾彦先二首》《赠从兄车骑》《赠冯文`》《赠弟士龙》《祖道毕雍孙刘边仲潘正叔》《赠顾交趾公贞》《答张士然》《答潘尼》《赠潘尼》《赠纪士》《为陆思远妇作》《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为周夫人赠车骑》《赠弟士龙诗十首并序》《赠顾令文为宜春令》《赠武昌太守夏少明》《赠斥丘令冯文`诗》《赠顾彦先诗》《为顾彦先作诗》《赠潘正叔》《赠潘岳诗》。

二、陆机赠答诗内容研究

(一)与兄弟故友之间――追忆往昔,思乡怀旧,感慨世事

陆机的赠答诗中有一部分是写给自己族中兄弟的,这部分诗中,以追忆往日家族荣耀,感慨家族败落,并抒发离别思念之情为主。他写给弟弟陆云的《赠弟士龙诗十首》是目前陆机所存赠答诗中最长的一组诗,这组诗从东吴建国、陆家为东吴建功立业讲起,一直到东吴被灭、家族衰败结束。充满了“昔我斯逝,族有余荣。今我来思,堂有哀声。我行其道,鞠为茂草。我履其房,物存人亡。”的悲怆。陆机与陆云兄弟之间的赠答诗是手足真实情感的互动交流,字字句句都是由血和泪凝练而成,史诗般的家族回忆录让二陆兄弟在以后生活中政治欲望更加强烈,复兴家族的荣耀始终缠绕在心中。

(二)与同僚之间――歌功颂德、称扬赞美

在陆机的赠答诗中有一部分称颂赞美对方的内容,这部分诗包括《答贾谧并序》、《赠顾交趾公贞》、《答张士然》、《答潘尼》、《赠潘尼》等。这些诗又可以根据赠答对象分出两小类。一种是赠与当时权势集团的中心人物,赞美他们的美德。这部分诗以《答贾谧并序》为代表,诗中充满溢美之词,虽不至于阿谀奉承,但确实有攀附之嫌。陆机以“亡国之余”的身份入洛仕晋,这种身份使得他在入洛之后遭受了一部分北方士人的敌视,在这种情况下,陆机不得不依附于一些权势集团之中,来实现自身的政治抱负和人生理想,这首诗正是作者这一行为的表现。另一种是写给从东南而来的南方文士。陆机入洛后与同是入洛仕晋的东南旧识保持了亲密的关系,为了使自身在政治上立足,陆机创作了大量赞颂对方功德的赠答诗,如《赠顾交趾公贞》。他同东南士族的入仕之人相互赠答唱和巩固了这个群体之间感情和利益联系的纽带。

(三)与朋友之间――互相鼓励、互道思念

除了对同僚友人赞美颂德之类的赠答作品外,陆机也创作了一些以抒发彼此之间情谊和思念之情为主的赠答诗。陆机入洛后虽然遭受了一定的敌视,但张华、潘尼、冯文`等为数不多的北方士人给予陆机很多的帮助和庇护,并与陆机结成了深厚的友谊,他们政治上互相提携鼓励,文学上互相交流。陆机与北方文士之间的赠答诗中有不少诗句中流露出他们倾心相交的真实感情。《答张士然》、《赠尚书郎顾彦先二首》等诗的赠答对象是南方士人。这些诗的内容以描写眼前之境抒发离别思念之情为主。为了在西晋有所立足,实现政治上的追求和人生的理想,他们不得不互相提携、互相帮助,从而形成了深厚的友谊。在赠答诗中他们也互相鼓励,互相安慰。

(四)代人赠答

陆机的赠答诗中也有几首思妇诗,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几首诗是陆机以“代言人”的身份所写的,如《为陆思远妇作》《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为周夫人赠车骑》,陆机以“代言人”的身份,代他人赠答,并在写作过程中加入自己的经历、感情,结合自身宦游情况,用“思妇”的口吻写出了陆思远妇和周夫人对“游宦”丈夫深刻的思念之情。陆机代顾彦先赠妇的两首赠答诗《为顾彦先赠妇二首》,以“代赠”的形式,开创了赠答诗的新局面。

三、结语

历来对陆机的研究都集中在他的作品《文赋》上,对陆机赠答诗的研究以及相关的论文都很少,与它的研究现状相反的是,陆机的赠答诗很有研究价值。在这些与兄弟、朋友、同僚往来的赠答诗中,我们可以根据诗作的年代和诗歌的内容来探究陆机当时的心境和情感,甚至可以通过对陆机赠答诗的研究,对陆机情感的探究来捕捉那个时代的一批入洛的东南士人的复杂曲折的心境,这对研究西晋时期的社会历史都很有帮助。在诗酒应酬比较多的西晋时期,文人们热衷于彼此唱和赠答,赠答诗是陆机诗歌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对这部分诗歌的研究可以结合其他诗歌的研究,对研究太康时期社会状态和文人心态都很有帮助。

参考文献:

[1]金涛声.陆机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2]罗宗强.玄学与魏晋士人心态[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

[3]姜剑云.太康文学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3.

[4]张凯.陆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5]王玉萍.魏晋赠答诗与士人心态[D].山东大学,2006.

[6]孙明君.二陆赠答诗中的东南士族[J].北京大学学报,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