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哭泣和孩童的哲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哭泣和孩童的哲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董书兵一直试图在艺术创作中寻找一个理想的具有丰富语义的符号。这种寻找,实质上代表了诸多艺术家从自发走向自觉,确立艺术身份和立场的过程。

在找到符号之前,他常常处于随意地、偶发性的创作状态之中。从形式语言的探索,到材料的实践,乃至不时闪现的朴素的辩证思维,使得每一件作品都呈现出独立的创意和风格,体现了他作为一个颇具灵性的艺术家的技巧和智慧。譬如作品《磁力》,铜质的“U形磁铁”被稍稍拧转了一些,从而具备了丰富的面的变化;代表阴阳磁力分别由不锈钢的曲线管子和直管表现,各自分别连接着另外一截“磁铁”。不锈钢的精致光滑与青铜的质朴,曲线与直线,曲面与直面,在简洁直观的对比中强化了阴阳二元对立转化的意趣。譬如作品《智者》,写实头像的五官被分割后重新进行组合,作为某种文明象征的铜版字随机地附着在脸部的一些部位,并在被切割为一个平面的头像顶部,排列有序地出现,隐喻着文明及智慧诞生的偶然性和必然性。

然而,在2003年,当他成为了一个父亲之后,他进入了另外一种创作状态之中,明确地将“哭泣孩童”作为创作的核心元素,展开一系列的探索。董书兵将技巧回归到最为基本的泥塑写实能力之上,在观察比较分析了数百张婴儿照片之后,提炼出一个憨态可掬的、肉乎乎的、皱着眉头、瘪着嘴哭的婴儿形象。为了使作品显得更为真实而惹人怜爱,董书兵使用最接近婴儿肌肤质感的石膏来翻制泥稿,有时淡淡地上一层肉粉色的芮烯涂料,有时则完全保留石膏的颜色。

可以说,是孩子的出生引发了董书兵内心最初的喜悦、感动和创作的冲动。婴儿呱呱坠地之时,“哭泣”的质量是判断婴儿生命活力的一种原始有效的方式,哭得越是嘹亮动人,听得人便越是心花怒放。于是,董书兵的第一组作品被称之为《同一首歌》。

但是,“哭泣”对于成人而言,则具有更为复杂的意味。当董书兵创作出来的第一个大哭的婴儿倒立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的门前,除了“倒生”的本义,恐怕不由得使人浮想联翩。在颠倒的世界里“哭”什么呢?解读者的生活体验、成长背景和知识结构不同,得出的答案便各异。当刚出生的孩子,哇哇大哭着被趴着放在手术台的时候,解读者恐怕又生出其它的想象:是否身不由己地被生活宰割? “哭泣…孩童…世界”构成一个个模糊的、暧昧的富有隐喻性的场域。从“生之喜悦”之中延伸、演绎出来的是“生之疑惑”“生之神秘”。

在《同一首歌》之后,董书兵进行了《孩童与器物》系列的创作。其中最富创意的一件作品是《计・量》,咬着手指酣睡的婴儿与不安分地蹬着腿大哭的婴儿被放在计量器上,本应该刻着重量单位的表盘却刻着时间的刻度。空间维度的生命重量与时间维度的生命长短之间因此而产生碰撞,互相质疑,使得作品在形而上的追求上走得更远。

在艺术史中,我们并不缺乏以孩童为对象的作品。不同历史时期、不同身份的艺术家,对于技术、形式、材料语言和生存体验的表达都有不同的追求。印象主义雕塑家罗素,便创作了系列面貌细节虚化、神情迷茫的孩童肖像。他以蜡为塑造材料,故意用熔蜡浇罩塑像,模糊其形体、物象和细节特征,使雕塑的各部分相互渗透,以表达生活印象的不确定性、流动性和瞬间性。而今,譬如姜杰的婴儿作品,总是隐隐发出寒冷阴郁的光泽,带有一层凄凉却又神秘的超自然色彩。对于董书兵而言,通过代表真实纯粹存在的孩子以及富有象征意味的哭泣,他进行了对于物我关系的内在探索和思考,使得“哭泣的孩童”成为富有董书兵特色的发言。

在建立自身风格的同时,仍然可以不落窠臼,跳脱于“符号”之外,我想这可能是董书兵正在认真思索的问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