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学实验室管理示范建设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实验室管理示范建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本文作者:谢云成 李强 曹优明 徐强 单位:重庆文理学院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新建地方高校实验室多数存在结构单一、实验仪器设备设施较落后现象,加之以前是单学科院校,验证性实验较多。随着学校升本建院,原有实验室已经不能满足学生需要和人才培养需求,各学校都在重视实验教学中心[1]的建设工作。重庆文理学院作为渝西地区唯一新建本科高等院校,是重庆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验示范基地,化学与环境实验教学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无疑对周边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各级中学、企事业单位起到较明显的示范辐射作用[2-3]。中心按照《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试行)》的建设要求,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建设:构建了大平台、一体化、多层次、强应用的实验教学新体系;树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开放实验为手段,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2011年10月中心接受重庆市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估验收并合格,通过对中心示范性工作的总结、分析和思考,希望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实验室建设提供借鉴。

1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实践

1.1先进管理模式是组织保证中心是面向全校学生服务的一个集合型实验教学平台,中心隶属于学校,依托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学校教学部、资产部对实验中心进行宏观管理,负责对中心的规划、建设实施管理,并为中心日常运行提供经费,对实验设备、环境、安全等进行监管,同时下达教学任务;教学质量接受校、院二级督导;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负责指导中心实验教学业务;中心建设与运行经费由学校统一划拨;中心主任由学校聘任,学校负责确定中心建设发展目标和教学管理要求,建设经费投入实行计划单列,经费投入足额到位,确保了中心的正常平稳运行。

1.2运行机制健全,依靠制度保障

1.2.1开放运行情况根据新建地方高校办学定位,中心“大力推进实践教学,积极构建开放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教学实验室开放的长效机制”[4-7]。中心实行开放式运行管理,各实验室对全校本科生开放,开放力度逐渐加大,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做补充性和自主性实验,目前已达到5000余人时/年。

1.2.2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方面中心以学生为本,力求做到规范化、人性化管理。中心针对实验室管理、教师工作考核、实验教学效果考评等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文件,包括实验中心工作人员守则、实验指导教师职责、实验守则、实验室仪器设备管理制度、实验器材、工具管理制度、实验中心教师考核制度;又如:实验教学管理规范、关于加强实验教学与考核管理的规定、设计性与综合性实验教学的规定、实验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实验室开放管理制度、加强学生技能培养与测评的管理办法、实验教学中三废处理的要求、危险品使用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从根本上保证了实验中心的长久发展和良好运行。

1.2.3考评办法中心按照学校相关的考核规定制定岗位考核办法和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对所有实验教师及技术人员等进行定性和定量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直接与职称晋升和当年学院内工作量酬金挂钩。定性考核包括德、能、勤、绩。定量考核包括:出勤率,实验教学的准备、开出、完成的实验质量和数量,学术、专利申请、实验技术进步情况等,以及教学实验管理、实验室建设和管理、实验室安全与环境卫生等情况,并且填写考核登记表。

1.2.4质量保证体系运用现代管理理念实施实验教学质量管理。内部监督由中心主任及学院教学质量检查小组负责监督教师实验准备、开出情况,检查学生实验报告。外部监督由学校教学督导进行监督。通过制定完善的实验室规章制度和严格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实行专人管理,定期维护,定期检查,完善实验教学中心的质量保证体系。学院制定严格的听课评价制度和学生网上评教制度,结合学校或学院教学督导小组的听课检查及学生教学信息员的反馈等,达到从管理、监督、评价等多环节来保证教学质量。

1.3运行经费是有力的物质保障近5年,学校在经费紧张情况下对中心投入经费近1000万元,保障中心的运行及仪器设备维护维修。运行经费主要来源有:学校下达的正常实验教学经费、仪器设备维修及更新等实验教学管理经费;世行贷款、日元贷款及中央和地方共建等社会各界对中心的资助;在研课题经费,主要用于支持技能强化和研究型实验教学平台的教学工作,从而促进实验教学[8]。

2省级示范中心实验教学体系的建设

目前,中心承担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与制药方向、环境科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专业学生的专业课的实验教学任务,开出47门实验课的实验操作与实践训练,实验年人时数已达134837人时,为应用型专门人才的培养发挥重要作用。

2.1实验教学体系与内容为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验教学改革,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中心将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化工与制药方向、环境科学专业的基础实验课、专业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实验课的基本技能部分,打通专业界限,提炼出了基础的计量技术技能、分离技术技能、分析技术技能和简单表征技术技能等实验基本技能,构建了“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大平台,单独开设“实验基本技能”实验课程,并进入各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大一进行实施。同时还充分利用实验室开放对学生实验基本技能进行训练,在课外集中组织强化训练和实验技能大赛,将课堂训练、开放实验和课外集中训练进行系统设计,对每个环节进行阶段考核。在大一结束时进行综合考核,对考核不合格者,在二年级再组织集中训练,做到学生人人达到的要求,为学生后续课程的学习以及实验能力的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和社会需求,对学生能力培养进行深入的剖析,形成了“实验基本技能基础实验能力专业实验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应用创新能力”的能力培养模式,针对不同能力层次的要求,系统设计“实验基本技能、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实验课程体系,构建了“大平台、一体化、多层次、强应用”的实验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并在不同阶段,分别对创新基础、创新方法与技能和创新精神进行有效培养。

2.2实验教学方法与手段

2.2.1采用新实验技术应用现代科技成果,中心在实验教学中嵌入不同维度的技术,保障实验课程的有效运行。“平台”实验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技术,极大地提高了技能训练教学效果。通过多媒体技术本身强大的写实表达力,藉“写实手形”和“写实眼球”的感知动画效果,将视觉、听觉感知的信息与多媒体技术的夸张放大效果的结合,产生“二分两维度”感觉叠加效应,增强感觉的表象信息,增强学生的记忆和思维联结。多媒体技术传载的信息扮演“手动技能的演示者”和“心智技能启发者”的双重角色。“专业”实验课程的教学采用化学实验仿真技术,摆脱“只有工程现场才能培养工程意识、工程思维”的限制,探索出了工程类实验课程教学的新手段。仿真实验室的运行效果明显,对学生工程意识、工程思维的培养产生积极作用。“创新性”实验教学广泛地采用波谱技术,完成实验教学环节中结构表征任务,保障课程教学的顺利进行;同时,学生自主的波谱技术应用,极大地提高实验的水平和层次,提高学生的实验综合能力。

2.2.2实验教学方法和手段坚持以学生为本,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实现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采用自主式、合作式、互动式等学习方式,变教师为主为学生自主,变教师灌输为启发、讨论、互动,变机械式完成实验过程为研究、探索、合作式实验过程。重视现代信息技术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利用多媒体技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提高实验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掌握先进实验方法,熟悉现代实验仪器设备。

2.2.3实验考核方式根据各专业特点编写考核大纲,并以考核大纲为依据,规范和强化实验教学考核,确保实验教学质量。考核指标设计注重长期效应,注重独立思考、实践过程、合作交流能力,注重学习知识的过程与技能运用的考核,注重学生自身的体验与反省认知的考核;注重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的考核。实验考核方式多元化,注重对过程的考核,其中,平时考核成绩占60%~70%,期末考核成绩占30%~40%。平时成绩主要根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等来评定。

2.3中心特色搭建“实验基本技能”大平台,构建有特色的实验教学体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为了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探索实验教学改革,加强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中心搭建了供化学化工类、制药工程类和环境类专业的共享平台,进行实验基本技能训练,强化实验技能训练。经过多年的建设,该平台已经取得突出成绩,编著独具特色的实验教材《化学实验技能训练与图析》,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课程于2010年成为学校精品课程,2011年被评为重庆市精品课程。系统设计“实验基本技能、基础实验、专业实验、专业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实验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环节,构建了“大平台、一体化、多层次、强应用”的实验教学体系。中心实施导师制,将各个专业学生从大一开始就分配给指导教师,将学生一直指导至毕业。对大一学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基础,让部分学生参与教师实验准备和实验管理;在大二,让部分学生开始进入教师的科研中,协助教师及高年级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科学研究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方法与技能;在大三,让学生全面进入教师的科研中,并支持学生申请学校的学生科研立项和大学生创新实验立项,引导学生紧密联系生产实际,开展横向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验管理方法;在大四,以毕业论文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近5年来,学生获准重庆市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立项3项,获准学校科研立项62项,参加横向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项目5项;发表研究论文30篇;获“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国家三等奖1项,重庆市特等奖2项,重庆市二等奖1项,“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市银奖2项,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重庆市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中心各专业的学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3中心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1教师科研工作与学生创新能力有机结合不足教师将科研工作应用到实验教学中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时间不够[9]。目前学生主要以教师科研、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和毕业论文设计的形式参与科研工作,而且学生参与科研工作的时间最长不足1年,平时还要上课,实际上学生只有假期才会有比较集中的时间。中心鼓励学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加教师科研工作,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鼓励学生积极申请学生科研项目,目前学院实行专业导师制要求学生从大一到大四跟随导师科研工作来延长学生科研工作的时间。所有科研工作成果均可以替代毕业论文、毕业设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3.2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水平有待提高对实验教学认识不够,实验室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缺乏政策激励制度和导向,导致实验室队伍结构不完全合理,人员数量明显不足,水平亟待提高,工作主动性仍需激发。首先,高水平实验室兼职教授主要精力仍在理论教学、科研、管理上,很难在实验室建设管理、实验教学上投入更多精力;其次,实验技术人员和从事实验教学工作的教师在岗位聘任、职称评定、人才引进等方面未得到政策倾斜或激励,造成实验人员积极性不高、高学历实验教学人才流失等问题;再有,实验室队伍亟待补充年富力强、精力充沛、充满活力的专职人员。实验中心人员组成的层次、结构、数量应更加科学合理[10]。

3.3实验室建设资金投入尚需加强近几年,上级部门和学校加大了实验室建设投入,使全校教学实验室的设备条件与以前相比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学校由于历史原因,实验室基础条件相对薄弱,实验室建设需求还较大,一些专业实验室条件还很落后,实验设备台套数少,综合设计型、研究创新型实验项目需要增加。另外,高、新、尖的仪器设备还很缺乏,难以满足创新型人才培养需求[11]。

4中心建设发展思路与规划

4.1发展总体思路根据学校建设目标和发展战略,中心将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以应用为主旨,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为目标,以实验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重点,以加强实验室队伍建设为基础,完善实验教学体系,加强和改善实验室基础设施和装备条件,使之成为对同类高校具有示范作用的实验教学中心。

4.2发展规划

4.2.1进一步加强实验条件建设以学院搬迁新校区为契机,整合现有资源,进一步加大中心建设投入,在2012年中心整体迁入12000m2实验大楼前,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硬件和软件水平。

4.2.2进一步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通过合理规划、激励强化、政策引导,逐步建立一支教学、科研、技术兼容,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实验教学队伍。聘请有实践经验又能胜任教学任务的行业专家或生产一线技术能手来校承担教学任务。开展校内培训、校外进修等方式的各类专业技能培训,推进专业教师技能培训制度。凡中级及以下职称的教师每4年必需到职业院校、中小学或企业进行不少于半年时间的实际工作或应用研究。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要有计划地抽调,作为骨干力量或领队到职业院校、中小学或企业进行执教、调研,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坚持。

4.2.3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体系按照《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评审指标体系(试行)》的建设要求,以“实验改革项目立项”为支撑,进一步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完善“大平台,一体化,多层次,强应用”的实验教学体系,完善实验室开放运行机制,健全实验教学开放运行的政策和制度,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精心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实验课程标准和考核办法,确保教学质量持续提高。

4.2.4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管理运行机制完善校、院二级管理的运行机制和资源配置、共享机制,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同时进一步完善实验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及中心运行的监控体系,加强实验教学中心的科学管理,完善网络化管理系统,实现实验教学中心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智能化,进一步提高实验室的科学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