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试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试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农村发展较慢,思想、观念落后,导致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重视。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民素质提高都有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54-01

随着教学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推行,对小学生的教育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输和身体的锻炼,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逐渐成为了教育的重点。小学生所处的时期正是性格的养成和心理发展时期,在这个阶段做好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国民综合素质的提高。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1、心理素质差,承受能力弱。由于农村环境的闭塞,家长引导能力弱,导致农村小学生容易产生负面心理。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自我调节能力和情绪控制存在问题。在教师的教学中,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在学习中遇到难题或者失败就会放弃,甚至产生极端心理,自暴自弃,而不是想办法去解决困难[1]。部分农村小学生表现敏感,经常因为小事而出现负面情绪,比如,胆怯、爱哭等,甚至出现人身攻击行为。

2、自闭、自卑,羞于与人交往。在农村小学生中自闭、自卑等心理健康问题较为普遍,教师在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自卑心理较为严重,羞于与人交往。具体表现为,不敢参与集体活动,害怕在活动中出错被嘲笑;在课堂上,不敢发言,不懂的问题不敢请教教师和同学;与陌生人交往时不好意思表达,不善于沟通。家里来客人表现胆怯、羞涩,不愿与客人打招呼。

3、自信心不足。农村小学生的家长多为务农人员或者务工人员,整体文化水平较低,在学习上对学生的引导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目标不明确,缺乏学习动力,从而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在教学中,学生学习比较被动,不能够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家庭作业完成质量差。这些现象一部分原因为家长对学生的学习不够重视,在家庭中缺少对学生学习的引导,一部分原因是教学方式落后,使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还有一部分原因是小学生自控能力较差,无法长时间保持对学习的热情。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导致学习自信心不足,自信心不足使得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最后使学生失去学习的信心。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因素。社会环境主要是指学生生活的环境,包括学生居住的地理环境、人口素质、经济条件等各种元素组成的生活环境。学生居住地的地理环境闭塞与否、人口素质的高低以及经济条件的好坏,都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比如,学生生活环境比较闭塞,那么当学生接触陌生人或新鲜事物时就会出现害羞的心理,导致学生羞于表达。

2、学校教育的因素。学校是农村学生接受教育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学校的环境及教学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学校环境对学生的影响,学校环境主要指精神环境,具体来说一般可分为校风、师生关系等。一般校风好,学生可以在良好风气的熏染下形成良好的性格以及学习风气,通过同学间的互相感染和帮助,使整个学校或班级紧紧的团结在一起,产生凝聚力[2]。教师的素质高,能够为学生起表率作用,学生通过对教师言谈举止的模仿,从而将教师的优良品行内化成为自己的行为道德修养。

3、家庭教育的因素。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位教师,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家庭的影响很大。家庭的关系、家庭的结构以及家庭氛围等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比如,家庭氛围较好,家长都比较乐观。那么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势必会养成乐观的性格。反之,家长之间经常存在矛盾,甚至大打出手,在这种环境下长大的学生必然会产生恐惧和自卑心理。

4、学生自身的因素。学生自身对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为遗传、生理因素以及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是后天教育无法改变的,生理、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进行有效的引导。比如,有的学生因为一些生理缺陷而表现出自卑心理,从而不愿意与人交往。

三、解决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建议

1、提高教师素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路人,也是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个人素质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很大的影响,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首先要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包括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文化素质是教学的保障,心理素质可以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起到表率作用。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要学会情绪控制,以平和的、乐观的心态面对学生,从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2、注重心理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设为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途径,教师在心理健康教学中要将理论结合实际,提高教学效果,从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比如,教师可以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要求学生全员参加,在活动中多给与平时比较自卑、羞于表现自己的学生,从而帮其建立信心,消除心理健康问题。而且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家庭情况制定学生档案,对于一些家庭比较复杂,表现出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开展课外实践活动。通过课外活动,能够缓解学生的压力,从而使学生在精神上放松。在开展课外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纪有针对性的设计活动。在活动的开展中尽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活动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通过主观努力获得收获,通过活动释放压力,缓解心情。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信心、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较普遍,应该受到广大教育者和家长的关注。其成因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自身因素,所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社会各界、学校教师以及家长都要负起相应的责任,帮助学生营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性格以及健康的心理。

参考文献:

[1] 王喜运.浅谈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3(26):279-279,286.

[2] 李小红,刘艳欢.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校本”探究――以广西A县X小学为例[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8):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