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与体育意识的转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学生身心素质的发展与体育意识的转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要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就必须转变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贯彻学校体育教育的健身原则,深化体育教学改革,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体育意识;身心素质;传统观念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1-145-01

一、体育教学传统观念的反馈信息

受我国学校体育传统观念的长期影响,体育课主要以“技术教学为主的传习式教育方式”,用“注入式”方法,通过技术动作的身体练习,让学生被动重复的锻炼身体,从而提高学生体质及运动技术水平。把学校体育教学等同于竞技运动训练,以“竞技运动”统帅了体育课教学领域,把教学的视觉盯住学校体育的近期目标,强调体育课程的“三基”教学,追求每学年的体育锻炼“达标率”的“定向指标”达标而奋斗;造成学生对重点而枯燥的100m速度跑、1000m耐力跑、立定跳远和对推铅球技术改进的重复学习感到十分乏味,导致学生对体育课产生抵触和厌学情绪。诸如此类的学校体育课程教学内容贫乏、枯燥、呆板,严重地忽略了健身的总体目标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此,学校体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从改变学生的体育意识为切入口,深化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精神,提高学生自我锻炼和自我健身能力,以提高学生整体身体素质水平。

二、体育技术教学不可替代健身锻炼

由于人们先把体育曾简单地理解为“乃以身体活动方式之教育”,把任何身体练习笼统的作为实现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所采用的各种体育活动的总称,这就使人们容易混淆“体育教育”与“竞技运动”的概念。

体育的本质属性是以人自身的运动来增进健康,使人具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以促进人的身心具全。因此,学校体育教学首先要从概念上严格区别于竞技教学。学校体育与德育、智育、劳动技能和心理素质教育紧密配合,进行整体性素质教育,通过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传授锻炼身体的知识技能过程,养成良好的自我健身习惯,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而竞技体育则是指以最大限度的发挥个人和集体在运动能力等各方面潜能的技艺专门运动。因而运动技术教学过程,终究不能替代健身锻炼。当然,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也要善于发现有体育运动才能的学生,发展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根据国际体联约翰.安德鲁斯的现代体育三个组成部分结构论,把体育教育与群众体育作为两个“等边三角形”并连起来的大三角形的基底,托举着顶尖的小等边三角形,称为塔尖的竞技运动(图1)。各三角形的交接连体处,以表示现代体育三个组成部分相互渗透和相互交融的结构关系,它构成了现代体育的整体性科学化与社会化体育。

三、加强终身体育的意识性教育

终身体育指从生命开始到生命终结,一生均伴随着体育锻炼。根据人体发展规律和体育锻炼的作用,以及现代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了终身体育教育的思想,它与我国古代养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主张和“流水不腐,户枢不蠢”的理论是相符的。无论人体的生长发育、成熟和衰退三个不同时期的年龄阶段,包括家庭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体育锻炼都具有特殊功能,形成了终身体育与年龄发展的结构体系:家庭教育(婴幼儿)、幼儿园体育(幼儿、儿童)、

学校体育(儿童、少年、青少年)、社会体育(成年后至老年)

由于现代人的体力活动减少,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精神过度紧张,以及生活富裕,摄取的食物热量过剩,易造成高血压、心脏病、肥胖症和神经官能等现代文明病,严重的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因此,学校体育教育任务,首先应培养学生“自我体育意识”。现代体育方法研究表明,身体锻炼要想收到良好的健身效果,就必须自觉遵守锻炼身体的“自觉性、渐进性、全面性、合理负荷性和意识性”5项原则。

1、自觉性原则

自觉性原则是指锻炼者必须有明确的健身目标,自觉自愿从事体育锻炼。自觉性原则,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加强学习,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人生事业的重要,提高自觉性和紧迫感,建立起信念;二是明确“生命在于运动”的科学原理,认识体育锻炼是自身需要;三是锻炼全过程必须做到意念专一。

2、渐进性原则

渐进性原则主要是指逐步地徐徐增加负荷。尤其青少年在体育课中要科学地安排计量负荷。如果负荷量处于随意性偶尔过大或过小都会直接影响健身效果。教师要教会学生自我制定锻炼计划、自我调控和自我评价的健身能力。

3、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是指通过多种锻炼形式、内容和手段,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系统产生全面影响,使人体得到全面均衡的发展,消除薄弱环节。人体是有机的统一体,其各个组织、器官、系统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体育锻炼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人体的全面发展,其中包括形态、机能、各项身体素质和一些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全的发展。

4、合理负荷性原则

运动负荷是指锻炼身体所给予人体的生理负荷。决定运动负荷效果的主要因素是量和强度。量是指完成练习的数量、系数、组数、时间、距离等;强度是指完成练习时多用力量的大小和肌体的紧张程度,包括动作速度、密度、间歇时间、负荷、远度和高度等。

5、意识性原则

意识性原则是身体锻炼的指导性原则,要使每个参与身体运动的学生,首先要意识到自己参与体育锻炼是为了什么,有什么价值,怎样的运动才能有益于健康。如果学生只有一个模糊不清的锻炼意识,当然也就不知道如何运动,也就不会产生锻炼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就是说,只有明确体育之真义,才能向学生进行体育教育理论,依靠体育科学知识向学生进行有效的意识教育。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自觉的体育意识可使学生走上社会后能根据主客观条件的变化自觉地调整运动手段、方法、时间等,从而适应环境的变化,以保证自己体育爱好,锻炼习惯的连续性,实现与终身体育的接轨。

参考文献:

[1] 马启伟体育心理学北京(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2] 刘洪英.浅谈高校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J].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