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日本设计产业链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日本设计产业链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完整的设计产业链是支撑制造业不断转型升级和创新的机制性环节。二战后的日本依靠不断完善的设计产业链推动制造业,实现了持续性升级,进而成为制造业强国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文章从产业链的形成、设计产业帮助下的技术成果转化、政府对设计产业与制造业互相协作的推动三个角度,分析了日本政府和企业是如何促进形成设计产业链并使其发挥优势的。根据现状分析了我国设计产业链形成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工业设计产业链 产品创新 知识产权 设计服务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03-0084-02

一 设计产业链的形成

二战之后的日本百废待兴,面对如何提升制造业的水平,抗衡同类商品国际贸易市场竞争问题,政府建立了官方的工业设计振兴会(JIDPO组织),同时把重点放在了对产品的全面设计上。20世纪70年代,SONY公司提出了从构思、开发、模型、试制、工程设计到制订销售战略和广告战略的完整系统。这一整套系统,被迅速推广到日本各制造业企业中,在工业界逐渐形成了较为完整的设计产业链。这个链条包含设计、研发、生产、营销、运输、支援和售后几个重点环节,各个环节相互联系,共同创造价值。在整个产业链中,设计业为制造业提升附加值,制造业为设计业提供先进设施和服务需求。设计除了统领整个研发环节之外,还会渗透到各环节当中,设计贯穿在生产之中,当机器或材料不能达到生产要求时,设计会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设计贯穿在营销之中,提升产品的文化含量,提出吸引目标客户的宣传方案;设计贯穿在运输之中,通过包装压缩运输空间,提高运输效率。由此,一环扣着一环,推动着整个制造业的良性循环。

我国正处在制造业转型升级和设计产业链逐渐形成阶段,设计产业还没有得到政府与制造企业的充分认识,大众对设计产业的作用更是一知半解。我们有必要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组织发动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设计团队和中介机构共同努力,发展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设计产业链,使设计产业与制造业实现良性互动,共同推进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

二 设计产业帮助技术成果转化为制造生产

日本企业的自主研发占全日本新技术的7成左右,国立的科研单位和院校进行技术性研发的占3成左右。内容以高端技术、智能机器人、深加工超级零件等方面为主,以科技为整个制造业的核心。其制造企业在拥有了研发成果后,会迅速调集设计团队,对这些新材料、新技术进行未来生活设想,使其能直接解决人的需求。设计团队提出科技成果应用方向的同时,还会提出相应的生产解决方案,使新技术能够密切同生产结合,并最终顺利适应市场,研发和生产之间没有界限。无论是制造企业的设计部门,还是专门的设计事务所,整个日本的设计界都会以实务为重,他们会组织多学科团队共同完成产品外观、性能、结构、制造技术等一整套设计任务。设计不仅是增加附加值的工具,更是技术革新产品的一个基本要素。

我国的高端设计人才大都分布在高等院校、国家级设计院所,制造企业的设计人才也仅局限于本企业本专业的设计任务。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鲜有机构出面为了一个新兴产业链条去组织各方人才。中国设计师大都注重自身的发展,往往习惯以个人的身份进行创新工作,缺乏团队合作精神。在对技术实用化研发的资金投入上,中国的制造企业往往不太注重。这些问题都成为了研发机构、设计部门与生产企业三者之间融合的困难,致使很多优秀的科技成果不能得到充分的运用。

三 政府对设计产业与制造业互相协作的推动

日本政府在充分认识到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相辅相成关系的同时,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设计产业的发展。其经济产业省在制造产业局下设了设计行政室,并由官方在各设计领域中组织起设计团体(日本手工艺协会、日本展示设计协会、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日本工业设计师协会、日本室内设计师、珠宝设计师协会、包装设计协会、标志设计协会),还有由全国设计事业机构加盟的“事业协同组合”,其主要职责就是制定政策促进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充分融合。

2003年6月,设计行政室为增强日本的产业竞争力,提出了“设计政策的文艺复兴――为了增强竞争力的40条建议”。其中利用设计建立品牌、建立维护设计信息的基础设施、增强对设计权等权利的保护、提高国民意识等几大政策中,要求设计人员须将有效利用设计的成功案例制成案例集,经常召开面向制造业的座谈会和研修学习,鼓励制造企业为G商标事业(日本优秀设计企业)创办品牌部门,以及进行与设计相关的生产、教育和政府的协作。2007年3月,提出了“感性价值创造的革新”政策。其中,在“对中小企业的设计振兴”单元中提到“中小型制造企业以协作单位的形式,落实与设计有关的技能及引导设计开发”,“派遣设计专家到中小型制造企业进行咨询及经验指导”。2009年1月,提出了今后设计政策的具体方向,其中针对制造业经营角度包含有向经营者展示设计的重要性、收集设计在经营中体现出重要性的证据等政策,要求设计人员有义务向制造人员宣传设计的意义。从这些专属机构的设置到政策的制定,都充分说明了日本政府在促进设计产业与制造业的互动方面起到了及其重要的推动作用。

为了帮助设计机构、设计师与企业建立有效的联系,JIDPO为它们创造了大量的交流合作机会。日本的大型制造企业都有自己专门的设计部门,而中小型企业则常年与独立的设计企业有着紧密的联系。2003年,JIDPO建立了“设计与企业论坛”,通过组织讲座、研讨会和奖励创造优秀设计的公司,推动企业有效地使用设计并使消费者认识到设计的价值。这些行为不只促进了设计产业的发展,更带动日本制造经济的大步前进。

我国目前的设计业尚未形成一个系统的设计产业,所属部门依专业不同分散在各政府行业机构,与设计业密不可分的企业鲜有专设的设计机构,国民经济行业划分中没有明确提到设计业,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的鼓励产业规划和政策中没有单独的设计产业规划和政策等,这说明政府、企业和社会尚未象重视制造业一样重视设计产业。普遍认知为重制造、经营而轻设计,往往认为设计没有成本,低估设计成果的价值,这些偏见影响了设计人员的积极性,也使设计产业在创造了更多的经济价值的同时却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另外,我国的制造企业普遍对产品创新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没有良好的抵抗能力,故在新产品开发中,惯于委托设计机构对现有“爆款”产品进行模仿和改良,导致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诚信与颜面尽失。这说明我国的制造企业在新产品设计研发上还没有脱离模仿的初级创新思维模式,更表明我国制造业的产学研三者结合得并不顺利。

四 我国设计产业链形成的难点与解决建议

由于“制造业仅仅是生产”的固有观念,单纯追求短期GDPI-升的思想,忽视设计对制造的作用等原因,我国的制造业与设计产业之间的关系并未步入正轨。我们需要从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方向、金融支持和成果保护等几个方面多管齐下,推动形成完整的设计产业链。

(一)产学研结合提高设计产业竞争力

有必要在各级政府制造业职能部门下设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专门机构,制订推动设计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法规和政策,统一指导协调多部门分管的、企业内设和民间独立的设计机构,组织协调设计机构和制造企业的协作,特别是组织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发展链条各环节系统设计攻关;组织推动在地方或民间成立相关的中介组织和协会,在设计产业相对发达的地区组建区域设计促进中心,吸收代表性设计企业、设计院校、独立设计工作室,一起研究制定促进设计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推动中国设计成产业链条式发展。

提高设计产业竞争力,可以有以下三种途径:一是由实力雄厚的制造业企业直接引进外资设计机构,与其形成长期的战略合作,逐渐发展形成服务行业的高水平设计机构。二是鼓励境内外高端设计人才及其团队创办或领办独立法人资格的设计机构。三是由有大批高端设计人才的大专院校组成面向社会服务的专业化设计机构,有针对性地为中小制造业企业集群提供委托设计服务。如,由以时尚为特色的北京服装学院集合服装设计师、饰品设计师、鞋品设计师、箱包设计师、材料学专家、品牌策划与运营专家等组成时尚设计集群,面向所有与时尚相关的制造业企业(服装服饰制造、奢侈品制造、可穿戴电子产品制造等),提供大到最新时尚流行趋势、小到新材料的研发与应用等方面的设计研究成果。由企业集群和政府共同出资进行对未来生活的构想和实践、对新需求解决方案的提出、对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对新设计的生产实施性进行试验。这样,―方面比较容易集中相关的高端研发人员,另―方面单个企业的经济压力相应变小;直接将设计实例带进课堂,更能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出以直接进入设计一线的设计师以此来达到产学研三位一体,促进和鼓励设计院校与制造企业的结合。

(二)培养和引进商务型设计人才

我国目前仍旧是以院校和科研机构为主,对制造企业进行实际研发与设计服务。专门设计公司不能充分挖掘制造业的设计需求,高端设计人才在专门设计公司的严重缺乏,说明我国在设计人才的培养上还有一定的局限性。高校可以在对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上进行跨学科的教育,在大学设计课程中加入技术、工艺、地方特色产业教育等其他学科的内容,强调营销、机械、人类工程学、设计经营、设计管理和多媒体这些领域中的设计教育。这种做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拓他们的思维,提高协作创新能力。

(三)打造有利于设计产业加快发展的投融资环境

首先各级政府应该设立设计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引导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向设计产业。二是金融机构要像支持制造业企业一样支持设计企业贷款融资,允许设计企业以自主知识产权和设计合同作为抵押物贷款。三是允许符合上市条件的设计企业上市融资,并且像科技型创业企业一样,针对设计企业特点,单独为设计企业出台相对宽松的上市政策。四是允许国家财政资金引导设立的创投基金投向设计企业。同时,允许设计企业享受高技术企业一样的财税优惠政策。

(四)设立设计成果评价体系与保护制度

我国具有研发能力的优秀设计人才不在少数,可“山寨”仍是“中国制造”摆脱不掉的阴影,形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表现在:一是制造企业不敢进行新产品的开发设计,新产品开发的高投入和投入市场的复杂性,使企业对新产品的创新计划和行为受到抑制;二是产品创新具有很大的技术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流失风险等,为了有效规避这些风险,模仿改良和定制设计成为中小企业普遍被迫采用的设计模式;三是国家对于“山寨”产品没有有效严格的惩罚机制,冒巨大风险研发出的新产品还未获得应有的利润时便被同类制造企业“剽窃”,成为他人赚钱的工具。其中第三点正是对优秀设计人才创新的致命一击,除此之外在对设计成果的认可上,设计人员也没有得到与科研人员同等的待遇,这些原因直接导致了我国设计产业水平的下滑。

建议政府鼓励和支持工业设计产品申请专利权、注册商标专用权等版权登记,促进工业产品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的开发和注册。帮助制造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的机制,形成贯穿于工业产品设计创作、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允许经有关部门依法认定、评估的专利和技术按一定比例折价作为股本和注册资金,鼓励设计企业以技术入股形式与制造企业合作。建设工业设计知识产权服务站,形成工业设计企业与相关知识产权业务部门之间的绿色通道,为工业设计企业提供知识产权的申请、培训、法律咨询和援助服务。加强工业设计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建立第三方知识产权评价中心及工业设计产业的知识产权评价制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在此基础上,激发设计人员兴办科技企业、发挥设计才能,提到设计人员的积极主动性,使设计人员能享受到与科学研究人员同等的国家待遇。形成尊重设计创新、鼓励设计创新、保护设计创新的良好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