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林带建设原理及准则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林带建设原理及准则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就总体情况而言,林业生态景观林带在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生物多样性、生态完整性以及在避灾减灾和各林种整体协防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强化林带植物的造景功能,做到了功能和景观的完美结合,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的有机一体。在此,笔者基于实践就林业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相关问题作一小结。

一、林带建设原理

林业生态景观林带建设原理主要指防护林科学原理,包括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适地适树、树种择优原则等;园林美学原理,最重要是采取植物造景的美学原理进行,包括变化统一原则、对比调和原则、尺度比例原则、均衡稳定原则和韵律节奏原则等;景观生态学原理,景观生态学是以景观为对象,通过物质流、能量流、信息流和物种流在地球表面的迁移与交换,研究景观的空间结构、功能及其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林业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贯彻艺术性、人本性和生态性三性统一原则。

二、林带建设原则

林业生态景观林带建设的主要原则包括生态防护优先,做到多功能和景观的复合;遵循植被与环境互作、植被演替等客观规律,科学搭配不同的植物,实行植物造景。在林带营造中,体现地方特色,以乡土景观树种为主,考虑季节性因素等。林带建设中,遵循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突显景观的原则;坚持依据现有、优化提升的原则;坚持生态优先、多效益兼顾的原则,科学构建立体、复合的生态景观林带。营建具有多层次、多树种、多色彩、多功能、多效益的森林绿化带。一是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以当地特色树种、花色树种为主题树种,以乡土阔叶树种为基调树种,构建带状的复层结构的植物群落。二是依据现有,整合资源。在现有林带基础上进行优化提升,在绿化基础上进行美化生态化。注重与沿线的湿地、农田、果园、村舍等原有生态景观相衔接,注重与各地防护林、经济林、绿道网等建设统筹实施,充分实现各种生态建设项目的整体效益。三是科学规划,统筹发展。保证建设工程的有序衔接和生态景观的整体协调。

三、林带建设主要措施

生态景观林带建设要以现有的绿化和森林为基础,主要采取以下方式进行:一是在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闲置地、地进行人工造林。二是对疏林地、残次林进行补植套种。三是对已经绿化但景观效果不理想的林分进行改造提升。四是对景观效果较好的林分进行封育管护。具体建设方法上,采取“造、补、改、封”相结合方式进行。“造”是对宜林荒山荒地、采伐迹地、闲置地、地进行人工造林;“补”是对疏林地、残次林进行补植套种;“改”是对已经绿化但景观效果不理想的林分进行改造提升;“封”是对景观效果较好的林分进行封育管护。林带建设范围主要包括高速公路、铁路等主干道隔离网范围内的中间隔离带和路肩绿化带;主干道沿线分布的城镇村居、景区景点、服务区、车站、收费站、互通立交等景观节点;主干道经城镇、厂区、农用地两侧各20~50米范围内的绿化;主干道两侧1公里可视范围内的林地。

种植设计上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将植物的抗逆适应性、防护性、观赏特性和生物多样性有机结合,将高、中、矮植物有机组合,考虑到喜阳树种、耐阴树种的生物习性。实际建设中要注意适当密植,尽早使林带早出效果,改善林带早期的小环境。在实际建设中,宜林则林,宜果则果。树种搭配上,将多种树种有机搭配,选择景观好、经济价值高、适应性强、病虫害少的优良乡土树种。主要树种包括稠木、荷木、枫香、红苞木、黄金宝树、华润楠、五列木、阿丁枫、樟树、格木、华润楠等。选择花色鲜艳、生长较快、生态功能良好的树种,采用彩叶树种、观景树种和观赏灌木搭配方式进行造林绿化,建设大尺度、大色调的森林生态景观。采用行状混交和株间混交相结合的方法,多树种互补搭配,以乔木为主,兼顾生态功能与景观效果,突出主题树种。

具体建设中,因地制宜,对以种植穴为中心的1平方米范围内的林地进行块状清理,并将清理的杂草块状堆沤。定穴时,注意保护好原有的乡土乔木、灌木幼树幼苗。整地采用明穴方式,植穴规格为50厘米×40厘米×40厘米。对明穴进行回土与施基肥。为使早见成效,选用苗高60厘米以上的一级营养袋苗;补植套种和改造提升中选用高120厘米以上的营养袋苗。根据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一般在春季雨后或阴雨天栽植。栽植时,做到苗正、适当深栽、压实和松土覆盖,并及时进行补植。对栽植后的苗木要做好抚育管理工作,包括清除草、排渍排涝、松土、追肥、防治病虫害和树形培养等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