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文言文诵读教学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诵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有的教师虽然也知晓诵读方法的重要,但在教学过程中,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实施诵读教学,一定要讲究方法,不能跟着感觉走,要有理性的东西作指导。下面结合语文教学实践,对文言文教学中诵读方法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注意。

一、教师应有感情地进行范读

诵读的一般方法是先由教师范读,后由学生跟着读,再由学生自己练习着读,最后使诵读由读成诵,这当然是诵读的较高层次,学生主要应该掌握的是读的技术。跟在教师后面读,真有点“鹦鹉学舌”的味道,但鹦鹉是单纯的模仿,而学生学习的过程是由模仿到理解的过程。如果学生只知道读,却不能理解,不能消化,那么读就失去了它的价值。

学生模仿教师的读,就意味着学生的诵读能力是从教师那里学来的,这就对教师的诵读能力有一定的要求。教师读得字正腔圆,语音标准,有声有色,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诵读,而且容易吸引学生不自觉地就把注意力倾注到文章中去,也利于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教师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自然受到感染而主动仿效。因此,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教师在诵读中,读出感受,读出见解,可以使教学富有创造性、艺术性,既提高了教学水平,又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有必要指出的是,教师范读固然重要,但决不能用教师的范读去代替学生的朗读。一定要鼓励学生在教师读的感染下自己朗读,只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使课堂成为感受美、理解美的场所,使学生成为评价美、鉴赏美的主体。

二、学生诵读时,教师应适当点拨

诵读不是一般的朗读,须带有一定的情感,运用正确的语调,读出人物的语气和作者的情感。不仅要读得字正,还要读得腔圆;不仅要读出字内之义,还要读出行间之情。因此,在学生的诵读中,教师的科学指点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清句读,读明语意及语法关系。文言文朗读应特别注意停顿、语速、重音、语气等,朗读时,常在句子前后和中间作或长或短的停顿,一方面出于换气的需要或使层次分明,另一方面是为了充分表达思想感情。如,《六国论》中“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百倍”这个句子,这里,“其实”之间在诵读的时候应有所停顿,因“其”是指代词,而“实”是实际数目的意思。

其次,指导学生读出节拍、音韵,读出作品的音乐美。汉语具有音韵之美,古代诗歌注重音韵美,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赋体散文以及骈体文,也具有韵律之美。如,苏轼的《赤壁赋》中:“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鸣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此段中“慕”“诉”“缕”“妇”押韵,“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皆为四字,诵读时皆为二二拍。

再次,指导学生读出重音、语调,读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想很好地完成诵读任务,除了要注意语法和音韵外,更重要的是注意作者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三、诵读时要采取多种形式

单调的朗读形式是学生读得索然无味的诱因之一,是保持兴趣的大敌;而丰富多变、生动活泼的形式,既能不断刺激学生大脑神经的兴奋,又能使朗读本身成为―种直接或间接的需要,从而读得兴味盎然。课堂朗读教学法,应根据课文内容而灵活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如,在课堂上,相对较难理解的课文,可先范读,然后让学生边读边想,遇到重点、难点之处,可返回去让学生反复多读几遍,加以体味,还可停下来思考一番,并进行质疑、解疑,待明白后,再读下去。这样就利于抓住重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内容,通过比较、分析,发展了思维,提高了阅读能力。还可以让学生一边大声朗读,一边圈圈划划,在课文旁边写批注,时而俯读,时而仰思,咀嚼品味。对一些较容易理解、读起来琅踉上口的课文,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美读”,如,给文章配上恰当的音乐进行朗读等。这样,学生读得主动,就能品读出其中的“味”。应注意的是,多样性必须因文制宜,求新,求活,同时可将朗读同复述、背诵、说话相结合。总之,朗读活动应组织得不拘一格,妙趣横生,使学生情绪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百读不厌,其乐融融。

四、运用艺术手段调动学生的诵读情绪

新课标中要求:“教师应激发学生诵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诵读的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利用一定的艺术形式,让学生在一种愉快的环境中,充分调动情趣,造成一种最佳的心理状态。语文教学与美术、音乐、影视等诸多艺术形式之间,有密切相通的关系。语文教师如果能运用电教设备,创设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叩击学生的心扉,把学生引入课文的情境,就能使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课文,为学生陶冶性情打下基础。如,教学《阿房宫赋》一课,在第一课时先欣赏Flash制作的课文朗诵,创设一个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欣赏完课件之后,再在教师的指导下诵读,让学生自主诵读。这样,在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的诵读竞赛中,学生表现得非常踊跃。在第二课时进行研读时,学生一改以往被动接受的习惯,课堂讨论积极,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问题,并进行了探究性学习,效果非常好。

清代姚鼐在《尺牍》中说,“大抵学古文者,必要放声疾读又缓读”,“久之自悟”,此语道出了诵读对于古文学习的重要性。在熏陶感悟中,学生感其志,悯其情,沐其德,化其行。如此,诵读方法不可不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