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某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调查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危重急症和伤害事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现场急救的及时、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伤病员的生命。医学院校大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工作者,将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但同时他们也是院前急救的生力军,大学生接受知识能力强,对他们进行急救技能培训,一旦发生意外伤害,他们即可成为积极施救的第一目击者,然后通过他们对其周围人群进行知识传播和行为促进,逐渐向社会推广,则若干年后整个社会人群的普及率必将会有大幅提高.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及急救技能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并提出加强大学生实施急救技能培训的对策,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某医学院校大学一至四年级的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2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486份,回收率为99.4%,其中男生1067名,女生1419名,年龄为18~25岁,平均为(21.45±3.5)岁。临床专业893人,护理专业645人,公管专业251人,药学专业234人,检验专业228人,康复美容专业235人;一年级586人,二年级567人,三年级607人,四年级726人。

1.2方法 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参考中国急救网站的研究与建设自行设计问卷内容,经专家审核后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①一般资料,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年级、专业等;②急救知识,常见急救电话的使用、心肺复苏术、日常伤害急救技术等;③急救知识来源的途径,电视、书籍、互联网等;④急救知识学习的态度,是否需要;⑤急救知识的培训形式,包括专题培训、健康教育课、选修课等。并采用访谈法,对在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访谈,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急救技术实施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年级为单位,采用电化教学方式诉知填表方法,当场回收。

1.3统计分析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用?字2检验分析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性别学生对急救知识与技能的知晓程度,以P

2结果

2.1在调查的2486名大学生中,在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清除、常见危重及意外事故急救技能知识得分最低,分别占42%、53%、47%,原因是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急救知识培训,缺乏有效的获取知识的途径,医学院校开展急救知识过多注重理论知识,而在技能操作上重视不够,在中毒、创伤、急救电话的使用上得分较高,这些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急症,对这些学生们较熟悉,见表1。

2.2医学院校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率为62%,性别、不同专业及年级之间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469,P

2.3电视、书籍是目前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的主要途径,占41%,其次是通过报纸、互联网获得,分别占23%和21%,大学生获得急救知识的途径、形式多样,但缺少规范。参加专题培训班等正规形式获得技能者相当少,只占5%。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需求程度较高,认为需要的占90%、一般的占9%、不需要的只占1%。大学生希望培训形式以学校组织的专题培训为主,占46%,其次是健康教育课,占25%,说明学校是组织大学生参加急救技能培训的主要场所,见表3。

3讨论

3.1结论 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急救知识和技能的知晓率为62%,在高校开展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已是迫在眉睫。高校开展急救技能培训普遍存在困难,主要困难为缺少资金与师资队伍。因为缺乏资金或经费不足而未开展对大学生的急救技能专项培训,学校缺乏师资,培训面窄,没有统一的教材,培训内容不完整、不规范,受训学生数量低,大学生对急救技能的需求和兴趣程度高,但施救意愿低下。施救意愿低下的主要原因是急救技能掌握不够,施救信心不足所致。缺乏激励机制也是制约高校对大学生开展急救培训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3.1.1进行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意义 大学生对急救知识知晓率低,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现实问题和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掌握急救知识的不重视,未能“将急救知识纳入学校系统教育”实施到位。

在校大学生是国民中高素质群体,其学习、理解与接受能力好,且具备积极向上、好学的特征。大学生急救知识的掌握情况直接反应一个国家的公众急救水平。从在校大学生开始,进行大学生自救与互救意识、院前急救能力的培养,从而研究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急救技能培训、认证方法与体系,对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急救医学发展,提高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对他们进行急救知识的教育与行为促进,再通过他们对周围的人进行知识传播和行为的促进,若干年后整个社会人群的急救普及率必将会有大幅提高。

3.1.2在校临床医学生可作为急救培训的实施者 可以以高等医学院校为依托,建立“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中心”,招募自愿参加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工作的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高年级在校大学生与研究生,进行集中规范化培训,并经严格考核合格,成立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的基本信息档案;分期培训,并经严格考核合格,成立志愿者队伍;建立志愿者的基本信息档案;分期培训各院校“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分中心”骨干;各院校骨干志愿者开展工作,以每学年新入校大学生为主要培训对象,将培训纳入新生素质教育内容之一。

4建议

4.1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的模式 强调教学过程的真实性、情景化,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教学以实训课为主,理论教学重点突出培训的意义与重要性。建立网络培训系统,建立网络教育平台及信息平台,上传培训教学课件、实训录像等,并由培训教师负责解答参与培训的志愿者与接受培训的学生提出的相关问题,及时发现培训过程中的问题与不足,多途径保证培训的质量与效果。

4.2由政府相关部门采取各项措施干预 建议由教育系统牵头卫生部门配合以行政干预为主,尽快建立统一规范的高校急救培训考核评估体系,预期可以明显提高大学生的急救技能和知识。由医学院校大学生为志愿者的主体,实施高校在校大学生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从而逐步提高国民自救与互救能力,提高国民应对突发事件及自然灾害的能力,最大限度的保障公民的生命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对促进社会文明、和谐、科学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潘涛,顾勤,顾振华,等.大学生应进行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J].江苏高校,2010,(3):155.

[2]赵友军,张敏敏.构建应对重大自然灾害的校园危机管理体系[J].教育与管理,2010,2(6):15-16.

[3]董晓梅,陈雄飞,王声,等.大学生对突发灾害的认知及应变能力的调查[M].中国公共卫生,2006,22(6):660-661.编辑/冯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