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提高翻译水平对年轻一代少数民族语广播工作者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翻译是少数民族语广播的首要基础工作,是民语广播在多媒体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年轻一代的民语广播工作者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母语教育,对翻译工作认识不够深刻,加之相关部门对翻译工作缺少足够的支持和激励政策,导致年轻民语广播工作者很难翻译出精准、精炼、出彩的民语广播节目。年轻一代民语广播工作者只有自觉加强母语的规范、学习训练、认真钻研翻译方法技巧,严格恪守翻译“三贴近”原则,才能为广大听众翻译制作出极富民族特色的高质量节目,促进民语广播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关键词】翻译;民语广播;重要性
当前,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媒体单位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从基础工作到战略高度等方方面面,千方百计提升节目质量,对广播工作者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少数民族语广播与汉语广播相比,除了节目的运营方式、传输方式、节目内容的精炼新颖程度以及广播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各种要素之外,少数民族语广播多了一项业务――翻译工作。翻译是少数民族语广播的首要基础工作,是民语广播在多媒体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保证。年轻一代的民语广播工作者由于缺乏严格规范的母语教育,对翻译工作认识不够深刻,加之相关部门对翻译工作缺少足够的支持和激励政策,导致年轻民语广播工作者很难翻译出精准、精炼、出彩的民语广播节目。在这样的形势下,年轻一代民语广播工作者要通过学习、训练和实践,从专业的角度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和语言规范,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严格恪守翻译工作的“三贴近”原则,才能为广大少数民族听众翻译制作出极富民族特色的高质量节目,促进民语广播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1 翻译在少数民族语广播中的重要性
什么是翻译?借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简单地说是“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也指方言与民族共同语、方言与方言、古代语与现代语之间一种用另一种表达)”①。百度百科也指出“翻译(信息转换与传播行为),是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把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行为。翻译是将一种相对陌生的表达方式,转换成相对熟悉的表达方式的过程。”②无论翻译一词如何界定,本人认为它是源于人类需要交际而产生的,人类社会通过翻译相互交往,人类文明成果、先进的知识和经验通过翻译传播开来等等。由此可见,翻译是在不同语言信息之间进行转换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对于少数民族语广播而言,翻译工作在一系列节目制作过程中同样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首先,少数民族语广播稿源基本都是汉语稿,均需经过翻译方可广播。由于在招收少数民族广播工作者的时候都要求有高学历文凭,而目前又没有专门的民语广播专业,所以所进之人一般是有母语能力的其他专业的高等学校毕业生。这些人虽然会母语,但由于长期接受汉文化教育,已习惯了汉语言文字的写作和表达方式,从而使得这些人在写稿件时普遍使用汉文写作。同时,少数民族语广播由于采访经费紧张,纯母语采访摘录的稿件少之又少,所播稿件基本都来源于现成的汉文稿件。特别是重要的文件和引用的稿件就直接采用汉文的通稿。所以要将这些稿件内容传播给本民族听众,就必须通过翻译。可见翻译工作是少数民族语广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
其次,少数民族语广播是以“声音”语言为媒介的,语言表达是否精准、顺畅、接地气是衡量少数民族语广播节目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用什么样的语言来吸引听众、留住听众是我们播音主持人播送每一句话所需要考虑的问题。除了播音主持人的音质、情感表达方式等因素之外,稿件内容如何用言词表达占了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稿件翻译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播音主持人播出稿件的顺畅程度。同时,译文是否精准、精炼、出彩也是少数民族语广播吸引听众的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2 当前少数民族语广播翻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众所周知,当前的新闻传播正处在科技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时代,不同媒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民语广播更是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民语广播工作者只有对自己提出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修炼好自己的“内功”,特别是基本功“翻译”,以确保翻译制作出极富民族特色的高质量的节目,来吸引更多的听众、观众。但是,目前很多少数民族语广播工作者在注重掌握新媒体的同时,却往往忽视对基本功的“修炼”,忽视翻译的重要性,从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广播节目的质量。
2.1 少数民族语广播工作者自身对翻译工作不够重视
首先,由于当前广播事业的影响力受到其他媒体的冲击,业内逐步衍生出一种现象:缩减翻译、对稿的时间,有些学者还提倡口译播报。如果是一般水平或者刚刚进入广播行业的新人,尚且不说翻译水平,录播是没问题的,但是句子和句子之间的“接头”、“卡口”肯定是很多的,这样直接影响到听觉效果。即便是汉语水平和民语水平都非常高的民语广播工作者可以做到口译播报,但是播出来的内容要达到精炼、精准、出彩的程度还是很难的。尤其是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语序表达方式式不同的情况下,播音过程中难免会有接头,一旦在直播的情况下出现口译错误是无法补救的。
其次,当前民汉双语教育的发展举步为艰,也没有高校开设民汉双语广播专业,所以民语广播工作者在民汉翻译方面普遍存在“先天不足”。虽然目前各级党委、政府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实施了一些相应的政策,但是由于受到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经济、教育、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出现要么懂母语学生太少开不了班、要么教母语的老师缺失等情况,所以没有形成连续、规范、有序的民语教育机制。很多少数民族居住地方虽然实行双语教育,但也只将民语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在幼儿园、小学阶段简单使用,导致少数民族学生互相交流时掺杂汉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也就是说少数民族语除了在家庭和农村习得外,正规的学校教育是非常少的。况且很多新生一代的少数民族语广播工作者从小生活在县市级以上城市,日常生活中甚少使用少数民族语,加之在学校受教育时间长,深受汉语影响。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年轻民语广播工作者翻译工作中的“硬伤”,从而导致他们不仅无法做到精准翻译,甚至很多时候翻译出来的稿件是汉语语序,而不是本民族语言表达语序。
2.2 相关部门对翻译工作的支持、激励政策不够
一方面,与新疆、等地相比,云南广播电视行业中的民语播音员没有翻译这项稿费,与汉语播音员拿同等额的稿费;另一方面,在全国来讲翻译作品不能算科研成果;即使是在出版社,翻译稿费也是相当低廉的,仅为每一千汉字30元―100元不等。这些都是对翻译工作认识不充分所致。此外,教育部门也没有开设独立的少数民族语翻译专业,导致少数民族语言专业毕业生进入相关翻译、广播岗位后培养周期长,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胜任少数民族语翻译、广播工作。
3 如何提高少数民族语广播工作者翻译水平
广播工作者作为一名信息的传播者,首先必须保证所用语言的规范性,在此基础上再根据各种节目类型的风格,尽量做到语言精准、精炼、出彩,这就要求少数民族语广播工作者必须从专业的角度,努力提升翻译水平。
首先,要树立求真务实的求学态度,努力夯实专业基础和语言规范。学习是年轻人永恒不变的主题,也是年轻人通向成功的唯一途径。年轻民语广播工作者面对翻译工作存在的诸多问题和自身存在的诸多不足,更应知难而上、查缺补漏,通过多方面、多渠道的学习来夯实专业基础和语言规范。从基本的语音、词汇、语法开始,再到写作、翻译,循序渐进,从专业角度系统掌握母语规范。在此基础上饱览群书,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并提升文采,要清楚词汇量是提高翻译水平的重要基础。此外,报纸、杂志、字典、小说等等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其次,要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翻译方法和技巧,让译文更加通顺、更加出彩。不同的语言之间,语序、表达方式、认同感、社会环境等等都存在差异,我们在翻译时就要考虑到这些因素,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要活用各种翻译方法。比如:音译“+”解释性名词、直译、解释性的翻译方法、省译法、拆句、合并、增译法、正反译法、倒译等各种翻译方法都是我们经常涉及到的,所以必须熟悉这些翻译方法。翻译过程中,如果拘泥于原文的表达形式,就达不出效果。
最后,要严格恪守翻译工作的“三贴近”原则,争取翻译出最接“地气”的广播稿。少数民族语广播面对的是本民族听众群,翻译出来的稿子必须坚持贴近实际、贴近本民族群众、贴近本民族生活的“三贴近”原则。这就要求我们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还要深入到本民族的社会生活中,了解本民族文化知识、风俗习惯,学习丰富的语言、词汇,才能翻译出让本民族听众满意的稿件。
原稿内容再好、再精彩,如果不能很好地用少数民语翻译过来,也就无法吸引少数民族听众。所以翻译工作决定着少数民族语广播播音主持人所播节目的水平,攸关节目的优劣,关乎听众的认知程度和对本民族广播的认同感,进而影响着少数民族语广播事业的发展。年轻一代民语广播工作者只有自觉加强母语的规范学习训练、认真钻研翻译方法技巧、严格恪守翻译“三贴近”原则,才能为广大听众翻译制作出极富民族特色的高质量节目,促进民语广播事业稳步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危羚.广播音响报道使用教程[M].2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3.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M].6版.商务印书馆,2012.
[3]中国翻译工作协会.翻译研究论文集(1949-1983)[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11.
注释:
①现代汉语词典[Z].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6版.商务印书馆,2012:357.
②http:///link?url=Bm2ZebYFtkxsOYMHnbHxFmbme-f214MM _rbIWwlKC_HcsBRSa99uPu9QssBzHB1wWDzAlacRoTX5weHh9563f7ti5VNK8v UMK2 _e2aYu5kO[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