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调查与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

(一)品位独特,历史悠久

通江银耳是大自然赋予的宝贵财富,也是通江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它以朵大、肉厚、色泽纯正、易炖化、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极高的药用价值而享誉中外。通江银耳自光绪六、七年间问世以来,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其栽培方式,过去主要是通过人工砍棒、露天排堂、吸天地之灵气而自然生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法栽培技术的推广,银耳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产量不断提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通江银耳室内菌种栽培成功,年产量由几吨猛增到几十吨。1985年,我县与四川省原电子核反应研究所合作,采用钴60成功地从原通江银耳当家品种(7902)中培育出F0银耳新菌株,1986年在全县大面积推广,年产量突破150吨。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银耳特色支柱产业的发展,先后建起了菌种场、通江银耳生产办公室、银耳科研所、银耳局、通江银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鼓励、支持加工转化银耳的民营企业发展。1990年,成功地举办了首届“通江银耳节”。1995年,通江被中国特产之乡命名宣传活动组委会命名为“中国银耳之乡”。我县与国内外二十多家科研单位及大专院校合作,开发出了银耳羹、银耳粉丝、银耳软糖、银耳八宝茶、银耳大曲、银耳醇等系列产品,通江银耳产业关联度大大增强,市场化程度大幅提高。

(二)较强的技术优势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我县造就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土专家,建立了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和丰富实践经验的科研技术人才队伍。全县现有3万多人掌握了银耳生产栽培技术,从事银耳菌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产品深精加工开发的科技人员70余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4人,中级技术职称18人。

(三)广阔的市场

通江银耳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美国、英国、新加坡、菲律宾、日本、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1995年前,通江银耳在上海、成都、重庆、武汉的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在全国市场占有率为30左右。

(四)龙头企业已具雏形

①通江银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20__年7月确认的全省农业产业化经营80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之一),主要从事银耳菌种选育,银耳购销及加工。②山霸王野生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其主导产品“银耳八宝茶”自1998年面市以来,深受消费者喜爱,畅销10多个省市。③德汉城酒业公司,主要从事银耳酒系列开发,银耳醇已打进省内销售市场。

(五)在全县经济中的份额有待提高

通江银耳年产量120吨左右,按每吨价格8万元和13的综合税率计算,银耳年产值96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0.8,年创税120万元,占县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2左右。

二、通江银耳特色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资源丰富,但产量低。我县现有成片栎林40多万亩,常年蓄积160万立方米,每年可产栎木20万立方米,如果把年产栎木的百分之五十用作银耳生产,银耳理论产量可达20__吨,目前常年产量仅为120吨左右。

二是银耳产业化体系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耳农的生产与企业加工、经营脱节,银耳销售主要依靠个体商贩进村入户收购或由耳农自行到市场销售,银耳加工销售企业与耳农之间没有形成合理的利益联结机制和经济伙伴关系。

三是银耳深精度开发不够。通江银耳的主要销售方式一直是以原始产品为主,县内虽有一些厂家加工银耳系列产品,但消化量少,且加工设备落后、生产技术水平低、工艺简单、科技含量低、加工产品档次低,不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四是科技投入不足。由于县财力薄弱,用于银耳科研的专项经费严重不足,菌种选育、提纯复状、技术培训等工作难以开展,1992年以后即出现银耳菌种种性通化,生产力和抗逆性下降,耳林资源的生物转化率低。

五是有品牌无市场。①通江银耳虽驰名中外,但一直无注册商标,加之消费者对通江银耳的辨别能力不强,致使假冒通江银耳充斥市场;②缺乏有力的广告支撑;③包装落后,文化品位低。目前通江银耳在全国的市场占有率不到10。

六是价格低廉。受福建、浙江、河南等地银耳以及假冒通江银耳的冲击,银耳价格下降,1995年前收购均价为每公斤48.6元,现均价为37.2元,加上经营中的耗费,每公斤倒贴10元以上,挫伤了耳农的生产积极性。

三、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发展前景

通江银耳是历史性资源品牌,是我县的一项特色产业。发展银耳特色产业,符合产业发展要求。据专家预测,今后农业将由种植业、养殖业二元结构发展到种植业、养殖业、菌业三元结构,植物、动物、菌种三分天下,作为菌中之冠的通江银耳,必将成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份。通江银耳是典型的绿色食品,符合世界消费潮流,其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是任何其它品牌银耳不可比拟的。

四、加快通江银耳特色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要把通江银耳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须着力抓好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政府高度重视。政府设立银耳特色产业发展基金,主要用于银耳科研、技术推广、防范和化解产业发展风险等。建设务实、能干,具有较高专业技术水平的强将精兵队伍,大马力推动银耳特色产业化进程。二是加大科技 投入。强化优良种子选育。建设2—3个天然银耳生产基地作为选育银耳菌株的良种源,确保种源优良及更替的连续性。狠抓银耳新法栽培技术推广,进一步扩大袋料栽培银耳的比重。加强与国内外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合作,引进先进的银耳生产及加工技术,拓展银耳精深加工业的空间,开发银耳方便食品和饮品,突出其益寿养颜功效和药用价值。三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快通江银耳(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改组改造。支持加工转化通江银耳的民营企业发展,在政策上给予优惠。四是积极开拓市场。加快建立银耳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巩固发展现有营销网络。研究运用互联网络等现代化手段,加大通江银耳的宣传力度。积极申请注册商标,提高品牌自我保护能力。五是保护发展耳林资源。退耕还林,到20__年,新增耳林15万亩。封山育林15万亩以上。改造中低产耳林。

通江银耳特色产业的发展前景与困难同在,只要我们尊重产业化发展规律,坚持抓发展不动摇,通江银耳产业就完全能够成为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的特色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