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论博物馆藏品研究与陈展质量的提升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论博物馆藏品研究与陈展质量的提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陈列展览是博物馆藏品的集合体。加强藏品研究,对于提升陈展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确保陈列选题的可行性和确保陈列内容的科学性,还可以确保陈列展示的艺术性。

[关键词]博物馆;藏品研究;陈列展览

[中图分类号]G2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11)024-0088-03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社会提供的特殊精神产品,既是衡量博物馆工作质量和学术水平的重要标志,又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它“是在一定空间内,以文物标本为基础,配合适当辅助展品,按照一定的主题、序列和艺术形式组合而成的,进行直观教育、传播文化科学信息和提供审美欣赏的展品群体” 。①可见,没有展品,陈列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展品则来源于博物馆的藏品,由藏品晋升为展品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过程,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由数百件、上千件展品搭建一个高质量的陈列展览,更是建立在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因此,必须加强对藏品的研究,揭示藏品中所包涵的丰富信息,提高博物馆陈列展览质量。

一、加强藏品研究,确保陈列选题的可行性

研究与确定选题是陈列展览的首要环节。博物馆藏品的数量、种类及价值是陈列展览选题的决定性因素,是陈列选题的前提条件。博物馆只有具备丰富的藏品,才能在陈列选题上游刃有余。为此,设计人员要对馆藏文物进行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确认馆藏能提供充分反映一定主题思想的展品。正如首都博物馆齐玫女士所言:“博物馆要举办成功的陈列展览,要推出自己的陈列展览拳头产品,一定是在严谨的、有计划的、不断积累的、深入研究的基础上产生的结果。”②当前,博物馆陈展类型包括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无论哪一种类型,其陈列选题都离不开藏品研究。

(一)基本陈列的选题是对全馆藏品综合研究的结果

基本陈列体现了一个博物馆的性质和任务,长期展出,比较稳定。它是博物馆的根基和灵魂,是其馆藏实力和研究成果的精彩体现。“基本陈列选题的确定,关系到一个博物馆长远的基本建设,是博物馆带有战略决策性的重大问题。这不仅需要博物馆自己研究,而且需要广泛征询社会上各方面专家和群众的意见,同时,主管机关也应充分重视,审慎研究与批准。”③因此,各个博物馆举办基本陈列时,只有深入研究本馆的藏品,发挥藏品的优势,才能把陈列搞得有声有色。如首都博物馆要反映北京的历史发展,突出其历史氛围,因此,陈列选题被确定为“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篇”、“京城旧事・老北京民俗展”、“古都北京・城建篇”。郑州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古都郑州”分为“山河颂・文明沃土”、“商都赋・王者之都”、“郑韩风・故都春秋”三大部分八个单元,展出各种精美文物1000余件,突出表现郑州地区在华夏文明起源和中国早期都城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并入选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

(二)专题陈列的选题是对某一群体藏品的研究结果

藏品研究是博物馆科学研究的重点内容。“藏品研究有个体的单项研究和群体的综合研究。个体的单项研究就是研究具体的单个藏品。群体的综合研究,就是对一组文物或一类型的文物,或某一时代的某类文物,或整个墓葬的出土文物,进行综合研究或比较研究。”④许多专题陈列都是这些研究成果的体现。“专题陈列是关于某一专题内容的陈列,以精致、专业、特色鲜明为特点,陈列选题要以馆藏文物优势为原则,突出文物的精品意识。”⑤如上海博物馆目前展出的10多个专题陈列,都是馆藏文物与全馆专业研究成果紧密结合的产物。河北省博物馆根据藏品的优势,举办了“神秘王国――战国中山国”、“金缕玉衣的故乡――满城汉墓”两个专题陈列。河南博物院除了举办“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展出之外,又举办河南古代石刻艺术、河南古代建筑明器、楚国青铜艺术、河南古代玉器、明清工艺珍品、天地经纬、中原丰碑等八个专题陈列。洛阳博物馆除基本陈列外,又举办了洛阳珍宝展、洛阳汉唐陶俑展、洛阳唐三彩展、宫廷文物展、洛阳古代石刻展和洛阳博物馆馆藏字画珍品展共六大专题展览,展出文物5000余件,体现了洛阳博物馆藏品特色与最新研究成果。

(三)临时展览的选题也离不开馆藏文物的研究

博物馆的陈列如果常年不变,不但众多的珍贵文物难以抛头露面,发挥作用,而且也会逐渐失去对观众的吸引力,从而影响教育效果。因此,陈列设计人员要有创新意识,不断研究藏品,根据时代需要、政治形势、社会热点等多方面开拓选题,扩大信息传播量。近几年,许多博物馆举办了题材丰富、富有时代感的临时展览,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观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如首都博物馆曾经为紧密配合当时热播的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从馆藏文物中挑选相关展品,举办了“乾隆、刘墉、和|文物真迹展”,慕名而来者络绎不绝。故宫博物院的研究人员独辟蹊径,从新的视角去研究藏品,从近百万件文物藏品中,选取了一向不为人们所关注的清代宫廷包装物,举办了“清代宫廷包装艺术展”,为人们认识故宫文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其独特的选题和巧妙的设计,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和广大观众的好评。

二、加强藏品研究,确保陈列内容的科学性

(一)深入研究藏品,才能编写好陈列内容的设计文本

博物馆陈列选题确定后,设计人员就要深入研究陈列内容、上展文物以及文物组合,编写陈列大纲。尤其是陈列内容设计方案,是陈列大纲的具体化,要列出全部展品,包括文物标本和辅助展品。因此,设计人员必须认真研究馆藏文物的现状,选择最能揭示主题的文物和与表现主题有关的文物,以及可起旁证作用的备用文物,这是进行陈列内容设计的基础。这方面的研究是否深入和充分,是决定能否制定成功设计方案的前提和关键。

(二)深入研究藏品,陈列才能传播正确的信息

文物是表现陈列内容的主要载体。对于传世的文物以及新近从社会上征集到的文物,都要深入研究,辨明真伪。所以,鉴定是藏品研究的首要内容,是为陈列展出把好的第一道“关口”。不能把错误的信息传达给观众,误导观众。另外,文物的定名一定要科学,要经得起推敲。如著名的青铜器马踏飞燕还有铜奔马、马超龙雀、飞燕骝、天马等多个名称。称呼了多年的司母戊方鼎,如今又要改名为后母戊方鼎。商代晚期的一件青铜卣,中国学者称其为虎食人卣,日本学者则称其为乳虎卣,而有的学者则从民族学、民俗学角度进行科学分析,认为虎食人卣是中国南方虎氏族从神受孕习俗的反映,应定名人虎交欢卣。名不正,则言不顺。因此,要深入研究藏品,准确而恰当地定名,达到“见其名,如见其物”,准确地反映其文化内涵,这是提高陈列展览质量的保证。

(三)深入发掘藏品信息,才能使陈列有“戏”可看

每件藏品都蕴涵着丰富的信息。一般理解的文物信息往往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以文物为载体的原始基本信息;二是其蕴涵的文化社会等信息。特别是社会信息不像基本信息那样易于被观察,而是隐藏于文物中,需要考古学家、文物学家等研究人员把它们发掘出来。⑥因此,只有对文物进行透彻研究,才能发掘出蕴涵在文物背后的文化信息,文物才能焕发出魅力,陈列才能有“戏”可看,这里的“戏”就是指知识性、趣味性和艺术性的和谐统一。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一件跪坐玉人,被定名为“腰佩宽柄器玉人”。关于玉人的形象问题,专家提出了三种说法:一种说法认为是奴隶或奴隶主;另一种说法认为是贵族或妇女本人的形象;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舞人或侏儒。但是王樾、方鸣两位先生指出,应该定名为“龙尾玉人”,其文化内涵是商代皇家士大夫“事鬼神,祭祖先”行士冠礼礼仪的真实写照,龙尾表示其所事鬼神是龙,冠帽、服饰则是关于其祖先“族类”的证据。⑦这种研究颇有新意,充分揭示了其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无疑会吸引观众。虢国墓地出土的一件带铭文的青铜小罐,其用途人们认识不一。有人认为是一种礼器,有人认为是用来盛放珠宝的,也有人认为是盛放脂粉的。再者,通过对铭文的研究,了解它究竟是反映了古代的媵婚制度,还是R赙制度?墓葬主人是梁姬还是梁姬的女儿?梁国是姬姓,还是嬴姓?只有深入研究这些隐藏的历史信息,才能还原历史的真实,发现背后的故事。如果对铭文研究不透,使用情况不明,就无法体现其价值。可见,只有深入研究,才能使陈列有“戏”可看。

三、加强藏品研究,确保陈列展示的艺术性

(一)没有藏品研究,形式设计就无法获取灵感

陈列内容设计方案是形式设计者进行设计的灵魂。内容设计人员要为形式设计者提供陈列背景资料,解读陈列内容设计方案。形式设计人员必须对设计方案进行认真地阅读、消化、理解、吸收、研究,才能设计出符合陈列展览主题和精神的形式设计方案,使陈列展览内容得到充分展示。为了突出某件文物,使文物的表现恰到好处,形式设计人员就要掌握文物的名称、年代、数量、级别、尺寸、重量、质地、用途等详细背景资料。另外,一个成功的陈列,必须营造出一种历史氛围,让观众一进入展厅,就仿佛回到那个时代。而这些形式设计元素如历史符号、图案、造型,都需要设计人员从历史、从文物中去选择和提炼。如果对藏品一知半解,对内容设计方领会不透,就难以设计出高质量的陈列展览。因此,设计人员的灵感也正是来自于对陈列主题及展品的深入研究,来自深藏在文物背后的信息。

(二)没有藏品研究,就没有科学的辅助展品

辅助展品在陈列展览中具有广泛的施展空间,它能够弥补陈列展览文物缺环,增强陈列展览效果,烘托陈列展览氛围,促进陈列展览与观众的互动,帮助观众理解陈列。主要有科学性的辅助展品(地图、图表、照片、拓片、模型、沙盘等)和艺术性的辅助展品(绘画、雕塑、布景箱、半景画、全景画等)。辅助展品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它的设计与创作,都必须有严谨的学术支撑,这样才能保证辅助展品设计和制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了辅助展品,展示内容更加丰富,更具吸引力,在视觉上产生多角度、多层次、多立面的效果。有的辅助展品是为了进一步说明文物,是文物研究成果的展示,借此突出该文物独特的艺术魅力。例如,玉器陈列中的小件玉器,精美的纹饰难以用肉眼直观地看清楚,因此,需增加玉器拓片、纹饰展开图以及玉器使用示意图等前人研究的成果,直观、形象地将相关玉器的造型、佩带方式、用途等一目了然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有效地传播文化知识。

(三)没有藏品研究,就没有展品的动态演示

近年来,社会历史类或艺术类博物馆的藏品也开始尝试引入动态陈列。“动态陈列的明显特点是展品在运动中向观众演示某种自然现象、自然规律或某种功能,而不是在静态中让人参观,静止地传播某种信息,动态陈列在演示中大都需要观众参与进来,自己触摸,自己操作,亲身体验”, ⑧大大增强了博物馆对公众的吸引力。2010年,浙江省博物馆首次尝试藏品的活化展示,利用馆藏的“彩凤鸣岐”和“来凰”两把珍贵古琴,举办了馆藏唐代雷琴演奏会,一改只见其形、不闻其音的状态,无疑是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紧密结合,既传播了艺术,又延长了文物寿命;湖北省博物馆复制了曾侯乙编钟以及其他古乐器,组成编钟乐团,作为展览的延伸,在国内外表演,盛况空前。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一开始就与音乐学界专家合作,将博物馆的静态文物展示模式引入动态的展演之中,把古乐与文物的展示结合,突出华夏文明腹地历史悠久、文物丰富的特点,强调音乐文物的复原研究,因此,所使用的每一件乐器的复原与演奏,都会在考古资料中找到坚实的学术依据。2010年底,河南博物院精心策划的“华夏遗韵――中原音乐文物特展”在国家大剧院展出,配合展览的“弦歌八千载――华夏古乐音乐会”也同时唱响国家大剧院,观众观看展出文物后,聆听文物活起来后的声音,个个赞不绝口。⑨河姆渡遗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特色是干栏式建筑,于是,设计人员运用考古发掘材料以及相关的研究成果,制作了动画短片《我的家园》,动态演示河姆渡文化先民营建干栏式房屋的过程,使静态的、不美观的木构件展品通过喜闻乐见的动画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不但加强了展览的可看性,更深层次地传播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知识。近期,虢国博物馆对一号墓遗址展馆进行充实,采取开放的陈列模式,让观众亲自触摸复制的青铜器,敲击编钟,聆听千年古乐,收到较好的展示效果。

总之,博物馆的科学研究是提高博物馆各项业务水平、工作质量的关键。而藏品研究是博物馆科学研究的重要方面,它为陈列质量提升起到重要作用。因此,我们一定要重视藏品的研究,将学术成果转化成观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用浅显易懂的陈列语言告诉观众,从而提升博物馆陈列展览的质量。

[注 释]

①③④⑧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

②⑤齐枚:《博物馆陈列展览内容策划与实施》,文物出版社2009年版。

⑥黄洋:《博物馆:探求文物回归大众路》,《中国文物报》,2011年04月06日。

⑦王樾、方鸣:《关于“腰佩宽柄器玉人”的形象问题》,《中国文物报》,2011年04月06日。

⑨张俊梅:《音乐文物活的魅力――河南博物院宣传展示理念的创新实践》,《中国文物报》,2011年04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