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岭南武术拳种分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岭南武术拳种分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头牛洪拳

渊源:洪拳相传已有500多年的发展历史,流行甚广,是五大拳之首。相传创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以明太祖朱元漳年号“洪武”的“洪”字立门,故称洪门。

洪拳以龙、蛇、虎、豹、鹤、狮、象、马、猴、彪等动物的特性结合技法创编,如虎鹤双形拳、五形拳、十形拳等。其风格特点是:手法丰富,腿法较少,步稳势烈,硬桥硬马,刚劲有力,以气催力,以声助威,有“洪门一头牛,打死不回头”之说。

拳理:桥马扎实,步法稳固,稳扎稳打,先发制人。技击原则:“挑劈护中,正面突破,巧入偏门,穿闪封截,连环进击,步步紧逼,攻防交替。”发力时口吐五音,即“嗄”、“噫”、“喔”、“嘿”、“哈”。身型手法着重沉、托二力,哼、哈二气。劲透全身,音通五脏六腑,用以练气,以气摧力。

武馆:广州江南武术馆、佛山精武树德堂拳馆

铁臂手螳螂拳

渊源:螳螂拳的渊源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当时山东即墨有位叫于七的人,从小习武,后组织义军抗击清政府,失败后躲至崂山华严寺,化名王朗。一日他目睹螳螂捕蝉过程,悟出螳螂拳。后衍生出七星螳螂、太极梅花螳螂和六合螳螂3种流派。

拳理:灵活迅速,刚毅勇猛,步法灵活,手法多变。其中一招“螳螂捕蝉”模仿螳螂攻击体形比自己大的猎物,拳脚并用,十分灵巧。

武馆:广州螳螂拳会、佛山精武会骏威螳螂拳馆

五形五音蔡李佛

渊源:“蔡李佛拳”,顾名思义,这门拳法是由三家拳法合成的。蔡李佛拳的创始人陈享,别字典英。广东省新会县京梅乡人。陈享自幼酷爱武术,十二岁起就正式跟从同村族叔陈远护学拳,十七岁起,他又拜新会县七堡村人李友山为师,学家拳。二十二岁时,到广东省罗浮山的白鹤观跟蔡福学拳。在长期的武术生涯中,他悉心研究各家拳法,综合陈远护、李友山和蔡福三家拳法,共冶一炉,创编出新的拳术套路,形成独特的风格,命名为“蔡李佛拳”。这个名称含有不记忘老师教导的意思。

拳理:蔡李佛拳直臂挥舞,势雄力猛,步稳架大,穿、捞、挂、扫、插为基本五形,打拳时发出“嘀”、“咂”、“噫”、“哈”、“嗬”五音。凭此五形五音,蔡李佛弟子便能相认。

武馆:蔡李佛洪圣始祖馆、蔡李佛北胜馆、佛山蔡李佛鸿胜馆

铁臂鸳鸯手黄啸侠

渊源:黄啸侠――广东番禺人(1900-1981),被誉为“铁臂鸳鸯手”、“南方五虎将”之一。他集中外百家技击之长,创出黄啸侠拳法,练步拳、练手拳、击踢连拳十路、连环剑和双头扁拐(棍术)为其代表作。抗战期间,黄师傅编写《抗日大刀法》教材,组织抗日大刀队,使敌寇闻风丧胆。据记载,他伸直双手,每边可挂3个小孩。运气时,手臂坚硬如铁。

拳理:强调攻防意识,以攻为主;注重劲力;身法以侧身为主;步型、步法,以高桩为主,灵活多变;手法快捷紧密,技击性强;脚法以低攻击为主。

武馆:广州武协黄啸侠拳会

木人桩咏春拳

渊源:咏春拳已有超过200年历史,其起源众说纷纭。咏春拳到了黄华宝、梁二娣一代才开始有文字记载。二人为红船戏班中人,晚年先后传授咏春予梁赞。梁赞,绰号“佛山赞先生”,咏春拳显于梁赞。他是一位名中医,很富有,还是武林高手。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阮岐山、姚才、叶问在佛山被称为“咏春三雄”,名噪一时。现在全世界的咏春拳爱好者都奉佛山为咏春拳的发祥地。

拳理:咏春拳的主要手型为凤眼拳、柳叶掌,套路主要有小念头、寻桥和标指3套拳及木人桩,对抗训练为黏手。基本手法以摊伏手为主,还有挫手、撩手、破排手、沉桥、粘打。主要步型有四平马、三字马、追马、跪马、独立步等,是一种集内家拳法和近打于一身的拳术。每一招都可用来搏斗,目的就是迅速克敌制胜。

武馆:佛山精武会咏春拳研究活动中心、广州米机王咏春拳馆

绵里藏针侠家拳

渊源:侠家拳乃中国拳术中南拳之一,关于它的起源,传说很多,一种是清朝时由四川星龙长老始创,由广东王隐林发扬光大。后来拳师邓龙与这种武艺结缘。另一种说法是由侠客李胡子从四川峨嵋山传至广东的,过去也叫白鹤拳。侠家拳在广州、香港、澳门一带有不少人练习。初级拳是小罗汉,中级拳是虎鹤双斗,高级拳是大罗汉。

拳理:侠家拳的特点是动作朴素,发拳快猛,进退灵活,刚劲有力。其手法动作较多,幅度大,擅发长劲,多用扑翼手、鹤顶手、长桥大马,直臂挥舞动作较多,基本手法有鞭槌、虎爪和独脚穿桥等。基本步法有三角马、摆步和铲马等。侠家拳有一招“法指”尤为独特,与人交手之时,屈起中指、无名指和小指,食指向前指出,侠家弟子通常以此招相认。

武馆:广州武协侠家拳会

走圆画圈太极拳

渊源:太极拳最早起源于河南温县陈家沟,由明末清初的陈氏第九世陈王廷在祖传拳械的基础上,精益求精地创造了太极五套拳、五套锤、十三势、炮锤,以及枪、刀、剑、棍、锏、鞭等,尤其独特的还有双人推手和双人粘枪,形成了完善的流派体系,后人称为“陈氏太极拳”。在300多年的演变发展过程中,从陈氏太极拳又派生出了杨、吴、武、孙、赵堡等各式太极拳。现在人们经常看到的“24式简化太极拳”、“42式太极拳”等则是解放后国家体育部门为了普及太极拳而创编的新套路。

拳理:轻灵柔活,动作舒展大方,演练时,步活圈圆,环环相扣,无明显发力动作,套路贯穿,有柔有刚,在掌握套路后,即逐步化圆为圈、由简到繁,提高技巧,难度。旁人观之,见走圆画圈,却找不到头与尾,犹如长江大海滔滔不绝。

武馆:广州市武术馆、佛山精武会太极拳研究活动中心

意气刚劲白眉拳

渊源:白眉武术源出于中国河南省嵩山少林寺 ,白眉上人即清代少林五老之首是白眉派的第一代。白眉派的第一、二、三代都是佛教的僧人,直至传到“南方五虎将”之一惠州张礼泉,白眉武术才流传入俗家。张礼泉学成下山回广东,曾随其叔加入“兴中会”参加了闻名于世的黄花岗战役,幸免于难,后设馆教徒,并传授于军营。

拳理:白眉拳的著名招式有十八摩桥、九步推、三文拳、十字拳、连桥鹰爪等。拳法短小精悍,初级拳大开大合,中级拳求劲力游走和劲力的蓄发、气的吞吐。高级拳以意、气、劲相结合。总体上攻防同体,直取横破。

武馆:佛山精武会白眉拳研究活动中心、广州武协白眉拳会

盘龙待飞龙形拳

渊源:相传龙形拳术是清朝福建南少林寺五枚师太所创,五枚师太将此拳传于广东罗浮山大玉禅师后,大玉掸师为弘扬龙形拳广收门徒,经得意弟子林耀桂宗师教授传播,更经林师傅众弟子马齐、曾根、何篆、何礼、邵真、甘伟泉、林永昌、徐耀等的积极传播,练龙形拳者现已遍及美国,新西兰、香港、台湾、澳门等世界各地,可谓范围广宽。

拳理:内练精气神、外练腰桥马。

武馆:佛山精武会龙形拳研究活动中心、广州武协广州龙形拳会

长短莫家拳

渊源:莫家拳是广东五大名拳“洪刘蔡李莫”之一。相传从清朝乾隆年间传至现在,已有200多年历史。林荫堂(1876-1966)为莫家拳第四代传人,他还先后跟名师学习长拳、螳螂拳、八卦掌、太极拳等拳种,技艺贯南北。当时他与林耀桂、张礼泉、赖成己、黄啸侠一并被誉为“南方五虎将”。

拳理:手法紧密,攻防结合,拳势勇猛,刚劲有力,步法灵活,脚法较多,长短结合,配合身法。其歌诀:拳行如虎势,脚法高中低,身灵步活力,长短劲俱齐。

武馆:羊城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