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研究进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茶树小贯小绿叶蝉研究进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概述了中国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的主要生物生态学特征及其防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确定小贯小绿叶蝉的优势种、生物学特性、种群变化规律、不同茶树品种的适应性以及抗虫应答机制,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等,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方向展开了讨论。

关键词: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茶树;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2-2204-05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2.002

Recent Advances on Empoasca(Matsumurasca)onukii Matsuda in Tea Plantations in China

ZHANG Jun-dai, TU Xiu-liang, MAO Ying-xin, PAN Guo-xiong, CHENG Fan-yang

(Xianning Agriculture Academy of Sciences,Xianning 437100,Hubei,China)

Abstract: The advances of Empoasca(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 in the main b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ecology and prevention technology were summarized,including E. (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 dominant specie identification,biology,population dynamics,adaptation to different tea varieties as well as its agricultural control,eaction mechanism of insects,physical control,chemical control and biological control. The future research was also discussed.

Key words: 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 tea plantations; recent advances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为半翅目(Hemiptera)~蝉科(Cicadellidae),是中国各大茶区最常发生的茶树害虫。该虫个体小、危害严重而且隐蔽、发生世代多、繁殖速度快、运动能力强、世代重叠严重、治理难度大[1,2]。该虫危害茶树的方式是以刺吸吸食茶叶嫩梢和芽叶以及在嫩梢茎内产卵为主,受害茶树芽叶萎缩,主侧脉红变,叶缘叶尖红褐枯萎,停止生长,对茶叶的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科研人员对该虫进行过大量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就该虫的分类学研究、生态学特性和防治技术的进展三个方面进行综述并予以展望。

1 优势种的确定

中国茶园共发现了60余种半翅目叶蝉科叶蝉[3],但因其虫体小,体色和形态特征接近,难以区分。中国茶园的主要害虫小绿叶蝉分类学归属问题至今没有定论。葛钟麟等[4]研究了11个省各大茶区的茶小绿叶蝉,并进行研究鉴定,报道了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 (Empoasca) vitis (G?ithe)]为中国茶园优势种。但之后关于茶小绿叶蝉的争论依然存在,目前提出的小绿叶蝉种名有E. pirisuga (Matsumurasca)、 E. flavescens (Fabricius)、 E. vitis (G?ithe)、E. (Matsumurasca) onukii Matsuda[5-7],甚至芒果叶蝉属Amrasca[8]。赵冬香等[9]重新对捕自全国各大茶区茶小绿叶蝉进行了研究,绘制了假眼小绿叶蝉雄性外生殖器特征图并进行了特征描述,与小绿叶蝉的形态特征进行了对比之后,认定茶小绿叶蝉的优势种为假眼小绿叶蝉。但秦道正等[10]认为赵东香等[9]提供的特征图证据不足,其对雄性外生殖器的特征描述与小贯小绿叶蝉的特征吻合。同时,运用显微照相机和解剖镜对陕西茶区的茶小绿叶蝉进行形态学鉴定后,认定小贯小绿叶蝉为陕西省茶区的优势种。施龙清等[11]采用电动体视显微镜技术解剖了福建省主要茶区茶小绿叶蝉并进行了形态学研究,认定小贯小绿叶蝉为福建省茶区的优势种。

2 小贯小绿叶蝉的生态学特征

2.1 小贯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

小贯小绿叶蝉为杂食性害虫,除吸食茶树嫩梢外,也可吸食蔬菜、豆科等植物汁液,在中国各大茶区均有发生,主要活动时间为4~11月。发生代数因地理位置、气候环境条件而异,华中地区9~11代,华南地区11~13代,海南岛13代以上。谢震宇[12]报道了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和活动规律以及太阳辐射和温湿度条件对其种群动态的影响。陕西茶区该虫种群动态消长的第一高峰出现在6月中下旬,第二高峰出现在9月底到10月中旬呈双峰型,第一高峰峰值较高。该虫白天活动的高峰时段集中在早上8时和下午6时,成虫、若虫表现一致。种群动态数量主要受太阳辐射和温湿度影响,当太阳辐射较低并且环境条件为温度19.5~23.7 ℃和湿度80%以上时,小绿叶蝉着卵量最高。王玉春等[13]则报道了陕西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为单峰型,7月中旬到7月底达到峰值,成虫、若虫表现一致。毛迎新等[14]报道了湖北武汉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和活动规律以及太阳辐射和温湿度条件对其种群动态的影响。湖北武汉茶区该虫种群动态也呈双峰型,5月下旬到6月下旬出现第一高峰,第二高峰出现在10月以后,高峰时间与当年的气候条件相关,最适温度为17~28 ℃。该虫发生量受温度影响最大,并且符合回归方程Y=151.28-5.17X1+2.75X2(X1、X2分别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其次受降雨和湿度影响。何成兴等[15]对滇西南茶园小贯小绿叶蝉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该茶区叶蝉发生期7月中旬和9月中下旬,同样为双峰型。并运用灰色系统关联度法分析了对小绿叶蝉影响最大的环境因子,得出的结论为季节间该虫种群动态主要受平均温度和风速影响,其次是相对湿度;年份间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为相对湿度>平均温度>平均风速。李慧玲等[16]对福建茶区小贯小绿叶蝉的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福建茶区该虫种群动态也呈双峰型,5月中旬至6月中旬出现第一高峰,9月下旬至10月中旬出现第二高峰。其中温度对小贯小绿叶蝉的影响最大,24.73 ℃和23.34 ℃条件下的成虫、若虫生存状态最好,23.25 ℃条件下繁殖速度最快,成虫、若虫和着卵量呈显著正相关。温度与该成虫、若虫种群数量和着卵量的变化规律符合Yield Density模型。李慧玲等[17]采用田间拍盘法和采梢镜检法研究了遮阴对小贯小绿叶蝉种群动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对该虫成虫数量影响不显著(F=0.836,P>0.05),显著增加茶梢内着卵量(F=7.183,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