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甘薯茎线虫病田间防治药剂的筛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筛选高效、低毒的甘薯茎线虫防治药剂,在大田测试了6个药剂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三唑磷微胶囊剂对甘薯茎线虫防治效果达83.51%,增产率54.82%,投入产出比最高,为12.6,可替代高毒农药苯线磷在生产上防治甘薯茎线虫病,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前景。
关键词:甘薯;茎线虫病;防治效果
中图分类号:S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1-2068-02
DOI:10.14088/ki.issn0439-8114.2017.11.017
Abstract: For the screening of high-efficient and low-toxic pesticides to control sweetpotato stem-nematode, a field experiment for the control effects of six kinds of pesticides was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iazophos micro capsules had the control efficacy of 83.51% against sweet potato stem-nematode, with the yield increasing rate of 54.82% and the highest input-output ratio(12.6), so it would effectively control sweet potato stem-nematode instead of highly toxic fenamiphos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have the good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Key words: sweet potato; stem-nematode disease; control effect
甘薯茎线虫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植物病原线虫, 可侵染甘薯、马铃薯、豌豆、花生等作物。该线虫侵入甘薯后,背食道腺分泌果胶酶、淀粉酶和蛋白酶等使甘薯细胞崩溃,组织腐烂,伴随着的其他真菌和细菌加剧危害,常形成糠心或龟裂,使甘薯失去食用价值[1,2]。作为中国北方薯区的主要病害,一般发病田块减产20%~50%,重病田块甚至绝产无收[3]。单独采用清除病残体、轮作换茬、培育无病薯苗等农业防治措施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且实际操作比较困难。因此采用化学防治方法仍是主要的防治手段。但由于线虫繁殖力及环境适应性都很强,对其高活性的药剂品种又很少,目前广泛应用于线虫防治的涕灭威、克百威、灭线磷、甲基异柳磷及苯线磷等都因存在环境及安全问题已经或即将面临淘汰[4-7],所以,寻找替代传统杀线剂的工作迫在眉睫。本研究以甘薯茎线虫病作为对象,以苯线磷为对照药剂,选用了几种对环境压力相对较小的农药,测定了田间的防治效果,以期为替代高毒、高残留杀线剂提供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品种 供试甘薯品种为高感品种栗子香。
1.1.2 供试线虫 2012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甘薯田采集病薯块,晾干,切碎混匀后备用。
1.1.3 供试药剂及用量见表1。
1.2 试验方法
1.2.1 试验设计 试验田位于徐州市铜山区柳泉镇,2013年5月中旬栽种。试验田为无病甘薯田,栽种时每穴均匀接种带线虫病薯。试验6种药剂均采用穴施的方法,辛硫磷微胶囊剂、三唑磷微胶囊剂、毒死蜱微胶囊剂对水施,其他药剂掺细土施。同时设不施药对照。药剂处理后按常规方法进行栽种。每小区栽种100棵,5行区,行距为0.85 m,株距为0.23 m。试验3次重复,随机区组排列,小区之间间隔0.6 m。
1.2.2 试验调查 10月下旬调查各小区中间3行发病情况和产量,计算各处理的薯块发病率、病情指数、防治效果等数据。具体调查方法参考马代夫等[8]、谢逸萍等[9]。
数据计算方式如下:
发病率=病薯数÷薯块总数×100%
病情指数=∑(各级别薯块数×相应级数)÷(总薯块数×最高级数)×100
防治效果=(对照区病指-处理区病指)÷对照区病指×100%
商品率=(0级薯块重+1级薯块重)÷总薯块重×100%
投入产出比(kg/元)=(处理区产量-对照区产量)÷处理区药剂投入
1.2.3 数据处理 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不同处理之间经方差分析统计差异显著后再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进行多重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各药剂处理对甘薯茎线虫的防治效果
不同药剂处理下甘薯发病情况见表2。空白对照的发病率为67.88%,病情指数为51.67,说明试验接种茎线虫成功。
不同药剂之间比较,以福气多和苯线磷发病率较低,分别为7.83%和3.02%,与其他处理差异显著,其次是三唑磷处理,发病率为15.29%。不施药处理发病率达67.88%,与各处理差异显著。各处理病情指数以福气多和苯线磷较低,分别为2.22和0.82,其次是三唑磷处理,病指为9.01。不施药处理病指最高,为51.67,与其他处理差异达显著水平。苯线磷和福气多防效最好,均达到了95%以上,三唑磷微胶囊防效为83.51%,与苯线磷差异不显著。
2.2 不同处理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见,各药剂处理均能显著提高甘薯的产量,不施药处理产量仅为13 828 kg/hm2,显著低于各药剂处理。三唑磷微胶囊和苯线磷产量最高,分别为21 409 kg/hm2和21 066 kg/hm2,增产率分别为54.82%和52.34%。各药剂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比较各处理商品率,以福气多和苯线磷处理最高,商品率达100%,其次是三唑磷和毒死蜱微胶囊处理,分别为94.75%和95.39%,辛硫磷微胶囊处理商品率较低,为75.82%,但仍显著高于不施药处理。折合农药价格计算投入产出比发现,三唑磷和毒死蜱微胶囊投入产出比最高,分别为12.6和10.4,显著高于其他处理。
3 小结与讨论
从试验结果可知,各药剂对甘薯茎线虫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同r提高了甘薯产量和商品率。福气多、苯线磷、三唑磷微胶囊防治效果较好,均达83%以上,增产率也达43%以上。但由于福气多价格较为昂贵,投入产出比较低,仅为3.3。苯线磷是高毒农药,在中国已经禁用。三唑磷微胶囊价格实惠,投入产出比最高,为12.6,虽防治效果略低于苯线磷,但差异未达显著水平,因此,完全可以替代苯线磷和福气多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微胶囊剂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囊壁或囊膜,通过化学、物理或物理化学的方法,将作为囊心的农药活性物质(固体、液体或气体)包裹起来,形成一种具有半渗透性囊膜的微型胶囊,以一定的浓度稳定地分散、悬浮在连续相中[10]。该剂型可有效控制缓释剂量和缓释时间,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压力,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结合本研究中试验结果,三唑磷微胶囊剂在防治甘薯茎线虫方面具有非常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本研究采用了人工接种茎线虫的方法进行田间试验,避免了因田间线虫分布不均匀造成的试验误差,且每小区均留有保护行,保证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三唑磷微胶囊剂施用方法为对水施,可与甘薯栽种农艺措施有效结合。因此该药剂在防治甘薯茎线虫上具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丁再福,林茂松.甘薯、马铃薯和薄荷上的茎线虫的鉴定[J].植物保护学报,1982,9(3):169-172.
[2] 林茂松,文 玲.马铃薯腐烂线虫与甘薯茎线虫病[J].江苏农业学报,1999,15(3):186-190.
[3] 谢逸萍,马代夫,李秀英,等.5种药剂对甘薯茎线虫病的防治效果试验[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2):66-67.
[4] 孔祥义,陈绵才.根结线虫病防治研究进展[J].热带农业科学,2006,26(2):83-88.
[5] 文艳华,冯志新,徐汉虹,等.植物抽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线虫的杀线活性筛选[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01,20(3):235-238.
[6] THOMAS S H,SCHROERER J,MURRAY L W. Cyperus tubers protect Meloidogyne incognita from 1,3-dichloropropene[J].Journal of Nematology,2004,36:131-136.
[7] ZASADA I A,TENUTA M. Chemical-mediated toxicity of N-Viro soil to Heterodera glycines and Meloidogyne incognita[J].Journal of Nematology,2004,36:297-302.
[8] 马代夫,李洪民,谢逸萍,等.甘薯抗茎线虫病品种的选育[J].作物杂志,1997(2):15-16.
[9] 谢逸萍,王 欣,李洪民,等.甘薯茎线虫病抗侵入和抗扩展资源评价[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9,10(1):136-139.
[10] 冯建国,路福绥,李 伟,等.微胶囊农药的研究现状与发展[J].世界农药,2009,31(4):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