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方媒体的“新锐”特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方媒体的“新锐”特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晶报》的2014年,以收获三个奖项画上了句号。

年终岁尾,《晶报》先是获得了《新周刊》“2014中国年度新锐榜”的“年度新锐传媒之报纸”称号,接着又获得了“中国都市报20年发展贡献奖”以及“反信息诈骗先锋媒体”称号。尤其是获得《新周刊》“2014中国年度新锐传媒之报纸”称号,在业界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其实,对我们自己来说,这是一个突如其来的奖项,直到被通知派代表参加颁奖礼,我们才知悉自己获奖了。

过去的2014年,《晶报》并没有刻意地去追求“新锐”,而是更多地强调 “一起生活”、“深耕本土”、“发现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胡洪侠曾这样强调过:“一家地方媒体,如果不能在报道本地上做出特色,那就是没有特色。”

2014年4月,面对新形势,《晶报》对版面进行了“刷新”,在办报理念上也进行了调整。调整的方向是:在“四个一起”(与深圳一起生活、与读者一起生活、与政府一起监督、与客户一起维权)的指导下,“深耕本土”、“发现深圳”。

没想到,到了年底,本土里却悄然开出了一朵“新锐”的花。是生活变得新锐了,还是新锐变得温暖了?我们觉得,可能都没变。因为,如果开花,无论什么花,都只能开在本土里吧。开在天上的,那叫浮云。

该如何理解我们的“新锐”呢?我们是在获奖后才想这个问题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许“2014中国年度新锐榜”颁奖典礼上,一位嘉宾说的下面这段话,是一个注脚:“这个榜恰恰不是用‘新’去诠释‘新’,而是用一种‘拙’,或者所谓的‘旧’去诠释‘新’,用‘坚持和持久’,而不是‘瞬息万变’去解释‘新’,也许在一个眼花缭乱的年代,沉得住气,反而是‘新锐’。”

用上述“新锐观”审视,就不难理解该榜单给《晶报》的颁奖词了:“十年前,它被《新周刊》称为‘深圳最适合阅读的报纸’,十年后,它的品质已然升级,成为最了解深圳的媒体。在‘纸媒已死’的悲观论调中,它是都市报最后的贵族;在‘深圳是文化荒漠’的歧视论调中,它是高举人文阅读的旗手;在满是‘异乡人’的南方,它又是所有异乡人的乡党,它爱出版,爱纸张,重建中国读书人的心灵故乡,做纸质阅读的守护人。”

下面,以具体实例,介绍一下《晶报》的办报理念和做法。

深耕本土,做更了解深圳的媒体

传媒江湖,风云急剧变幻。这种变,使曾经一度被称为新锐的都市报,越来越多地被唤作传统媒体;这种变,也让每一个都市报人,不得不时刻准备着拥抱变化的新世界。

面对新形势,2014年4月,《晶报》对版面进行了局部“刷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大了对深圳本地新闻的深耕,加大对读者生活的介入,新闻报道的服务性明显增强,力求与深圳一起生活、与读者一起生活、与政府一起监督、与客户一起维权。

这是《晶报》在办报理念上的一个战略改变。版面“刷新”后,《晶报》加大了对本土新闻的掘进力度。新构建的“深耕本地”板块,囊括了“阳光牌特供”、“闪读”、“入口即话”、“青春深圳”、“生活秀”、“晶产零零柒”、“发现深圳”、“科学生活会”等版面。所有的新闻报道都强调服务性,教育、医疗等各个读者生活离不开的民生领域,《晶报》通过设置专版,进行细致服务。

与此同时,《晶报》整合资源,在每周六推出“发现深圳”周刊,涵括“发现小伙伴”、“小馆子”、“老照片”、“新360行”等版面,以相对静态的脚步走到深圳的神经末梢,像个导游似的带领读者发现这座城市。在深圳伶仃岛,去发现可爱的猴群;在西涌天文台,去聆听星空的秘语;在深圳龙岗老街,去打探神秘的“怪楼”,也会去发现城市的下水道,以及不为人知的新物种。

没有最了解,只有更了解,目前《晶报》依然走在了解深圳的路上。

咬住时代的“新锐”问题不放松

新闻报道不能无病,而应直指时代的问题。这是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技术为我们带来便捷生活的同时,问题必然相伴而生。譬如,骚扰诈骗电话,这是个既“新锐”又“老大难”的问题。

抱着“与读者一起生活”的理念,2014年4月24日起,《晶报》以7个版的规模推出“曝歼骚扰诈骗电话”专题,利用互联网公司专业的数据,首日就用两个整版曝光了对深圳市民骚扰最多的1000个电话号码。《晶报》为此展开了持续不懈的努力,“曝歼骚扰诈骗电话”就这样成为深圳热门话题。

5月12日,在《晶报》组织下,反骚扰诈骗公益律师团成立。5月19日,全国50家主流媒体负责人汇聚北京成立了中国首个手机反骚扰反欺诈联盟。6月5日,反骚扰诈骗评论团成立。

7月16日,《晶报》总结“曝歼骚扰诈骗电话”专题中采访到的各种骗术,推出大型公益性《中国手机防诈骗手册》。此后,又多次推出防诈骗手册。

7月18日,《晶报》联合发起“曝歼骚扰诈骗电话高峰会”。8月7日,《晶报》记者赴新加坡取经,深入采集新加坡治理骚扰诈骗电话和保护个人信息的经验,为深圳个人信息保护立法提供参考。

在反骚扰诈骗电话这件事情上,《晶报》之所以在如此长的时间用如此多的版面资源,如此较劲,就是认定了这是时代的“新锐”问题,沉住气,咬定不放松,在这一报道上做出了效果。截至2014年底,与《晶报》“曝歼骚扰诈骗电话”报道相关的网页超过344万个,有效地推动了深圳打击信息诈骗和反信息骚扰专项行动,深圳2014年已逮捕信息诈骗嫌疑人2933名。

通过活动树立品牌形象

除了报道,《晶报》还积极策划活动,来树立品牌形象。

城市因阅读而受人尊重。在“深圳是文化荒漠”的非客观论调中,《晶报》高举人文阅读的大旗,积极参与举办深圳读书月“深圳读书论坛”以及“年度十大好书评选”,给一座城市“高贵的坚持”加油打气。

目前,“年度十大好书”评选已经举办了九届,早已是业内风向标,是读者选书购书的重要指标。据了解,出版社会特意为这些书再印腰封,打上“年度十大好书”的耀眼广告,并再次加印。而不少企业,甚至会精美包装“年度十大好书”作为每年的年终礼品送给客户。

结合深圳“移民城市”的特点,《晶报》2014年还推出“回故乡――沿着深圳观念的足迹”大型策划报道活动,立足脚下的城市,辐射全国。“回故乡”系列报道通过选取有代表性、有特色的人物,记者全程陪同采访,展现故乡的变迁,缅怀过去的人、事,通过温暖、感人、正能量的报道,串起深圳与全国各地的情感故事,揭示深圳对全国的影响。

与以往“文字+图片”的平面报道方式不同,《晶报》“回故乡”报道,全程都有摄像记者跟拍。这是《晶报》采访的一次积极尝试。

同时,作为以“阳光媒体 非常新闻”为办报宗旨的媒体,《晶报》一直积极寻找阳光的、美好的、高尚的心态和面貌,寻找有理想、有情怀、有担当的人。《晶报》“寻找阳光达人”活动,每周推出数位个性鲜明、生动有趣的“阳光达人”,力争让每个普通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2012年6月底,《晶报》承办的2012“阳光达人”颁奖典礼怒放鹏城,14名洋溢着“阳光、辛勤、感恩”精神的“阳光达人”从众多候选者中脱颖而出。随后《晶报》又持续报道了一大批“阳光达人”,他们的故事折射出这个城市的多彩与多元。

《晶报》的2015年,是在给社会颁发若干奖项中开启的。2015年1月10日,2014阳光奖在深圳湾体育中心海之门举行。“阳光奖”创始于2011年,由《晶报》发起并联合其他网媒主办,旨在打破目前国内奖项固有的疆界,突出公众立场与阳光价值,倡议责任与使命的担当,表彰年度“阳光明星”,带动更多的力量推动社会建设。

《晶报》“阳光奖”已举办三期,通过评选,将激励更多的阳光故事,也树立了自己“阳光媒体”的品牌形象。

系列栏目,增强读者黏性

近年来,面对信息碎片化的新形势,《晶报》注重打造系列栏目,增强对读者的黏性,从培养专栏,到结集出书,再到举办展览,进行多次开发。

从2012年5月起,《晶报》“独唱团・南寻深圳”专栏以“发现深圳最生动的美丽”为主题,首创深圳本土的自然生态全景记录,获得了读者的好评。2014年11月,深圳读书月期间,《晶报》将该专栏结集成书,诞生了《南寻深圳――南兆旭自然读本百期合集》。其实,这不是该专栏第一次结集成书,2013年12月,一本被称为“首本系统记录深圳自然生态的书籍”――《深圳自然笔记》问市,该书广受追捧,上架不久就排在了亚马逊自然地理类图书第一位。

结合该专栏图文并茂的特点,《晶报》举办了深圳本土自然生态记录大型展览――“一起读深圳――晶报独唱团 南寻深圳100期纪念展”,不仅推介了《晶报》的品牌,也宣传了深圳城市形象,受到各界好评。

近年来,《晶报》加大了报纸品牌名栏目建设的工作,目前已建成的品牌栏目有《编委茶座》、《晶报独唱团》、《晶报五楼东》、《晶报重案组》等,均受到了读者的喜爱和好评。

培养名编、名记和名评论员,也是报纸栏目品牌建设的核心内容。《晶报独唱团》系列,就是专门为采编人员打造的品牌专栏。

《晶报》鼓励在名栏目建设的过程中,优先推出内部有想法、有见识的记者、编辑、评论员的栏目,这样能增加他们的名气。名编名记们有了影响力,名栏目的建设自然也就会水涨船高,可谓相得益彰。

(作者为《晶报》新闻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