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议中国经济区域均衡发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议中国经济区域均衡发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分析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能性,提出要让中国经济区域均衡发展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均衡福利来调节中国的区域经济。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福利均衡

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状

大家都知道,过去三十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区域发展差距在迅速扩大。基尼系数上升清楚地说明了这一点。在对西方富裕的沿海地区和贫穷的内陆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东部沿海地区,和政策的政府特殊优惠的税收和土地出让金等方面,通过外部资金的使用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建立加工出口制造业大量。在东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直到2007,占国土面积的东部地区贡献了63%的中国11%左右的工业总产值。从经济总量的差距,东部地区占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从1996 年的51%增加到2007年的62%。而西部地区占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96年的24.5%下降到2007年的13.6%。区域差距扩大对中国的挑战。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利于中国经济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区域协调的直接威胁。要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一个动态的、快速发展的西部地区重要。更重要的是,中国的西部欠发达地区聚集了大量的少数民族,如新疆,和宁夏,长期贫困和落后的西部地区,无疑会加剧该地区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二、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趋势

目前,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区域发展不平衡。对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对地方经济的区域增长极的主导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与资本的有效配置,技术,人才和信息资源的效益,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区域差异会对经济发展产生负面影响。孤立的个体生长地区将消耗大量的社会资源,包括政策,土地,资本,技术和劳动力,发展空间转移到其他地区,产业结构导致的故障,城市功能的后果。

在中国长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一个巨大的差距在短期内不可能消失。任何希望经济危机可以有助于实现中国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是不现实的。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东部地区,人力资源和技术优势,西部地区是很难超越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许多地区和东部是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的经济结构的转变,从而提高区域竞争力和减少经济危机带来的影响。其前景不容小觑,仍然能够保持其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作用和取得的又一次飞跃。区域发展不平衡,将为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一个长期存在的。任何希望经济危机可以有助于实现中国地区间的协调发展是不现实的。

三、区域政策均衡发展可能性

许多国家通过区域政策的实施来解决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区域发展差距。中国也不例外。自1950以来,中国中央政府为了强调生产力布局的平衡和缩小地区差距,和国家安全的需要,通过“三线”的区域政策的建设实施,财政资源投资在一些落后地区,和一些轻工业企业的内迁的海岸。从“一五”到“三五”期间,内地建设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例从55.9%上升到70%。”四五”到“五五”期间,比例有所下降,但中国仍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0%。研究表明,两者的平衡政策使中国在空间区域产业活动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计划经济的政策虽然公平的时代,但中国的经济活动失去了效率。经济学家B.诺顿发现如果没有“区域政策的三线建设”,中国的工业产量将从10%上升到15%。

自1978以来,中国开始实行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通过对沿海经济特区和开放城市的建立等等,让接近国际市场的沿海地区和促进外国地理优势的吸收优先发展,然后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内地的辐射效应。因此获得更多的投资在沿海地区。非均衡区域发展政策,中国的经济活动,特别是沿海地区继续专注于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在地理集中的产业对提高中国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的生产率,促进沿海地区和整体经济增长。同时,中国地区间的差距也呈不断扩大的趋势,经济活动的空间布局呈现出典型的“中心(海岸)和外周(大陆)”模式。

2000后,中国政府提出了西部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中部地区崛起的发展政策,试图通过财政转移和区域平衡的基础设施投资意味着地区间经济发展的差距。这些政策的实施,是缩小地区差距?虽然近年来,劳动力成本和土地成本不断上升,但沿海地区仍有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中国制造业的发展重点。这表明,尽管区域平衡政策的实施,没有实质性的变化,经济活动的“核心边缘”状态的空间分布。

四、中国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策略

区域发展追求的不是区域经济平衡增长,但是平衡区域福利水平。具体来说,一方面,中国需要把重点放在鼓励经济活动的空间,特别是大城市的发展。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已经证实,大城市是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就业和接种技术创新、集聚经济负外部性内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充分发挥城市的集聚经济效益,最重要的问题是,在流动空间的资本和劳动的推广。一些研究发现,大多数中国城市规模不够大,并从农业部门向市劳动部门改变户籍制度的限制是主要原因。另一项研究发现,1980年代以来中国基础设施建设是不能有效地提高区域经济的增长,中国区域资本流动性较低的关系。另一方面,中国需要通过公共物品均衡提高区域集聚的空间分配的经济效率,特别是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增长的公共产品分配空间和要素流动。中西部的城市如西安,武汉,长沙,成都和哈尔滨具有良好的人才储备。数据显示,除了北京和上海的城市,是中国重点大学医院和相对集中的地区。如果城市的公共服务能力水平的提高,改善尤其是城市的住房和生活环境,将吸引更多的人特别是年轻的劳动力加入,从而加强了当地聚集经济。在这些地区,城市经济的发展,可以发挥中心城市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而且还可以缓解北京和上海和其他东部城市人口就业和维护社会公共服务的压力,最终达到整体福利水平。(作者单位: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舒沁沁.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再思考[J].新西部(下半月),2009,(11).

[2]杨金凤.关于加速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中国建设教育,2006,(05).

[2]李云.丽江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现状研究[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