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苏州市带城实验小学,江苏 苏州 215000)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必须为阅读课进行充分的准备,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给予科学的指导,在课堂上保证学生有足够的空间、时间展开对话、互动,让学生在充分的阅读中进行体验、交流,并指导学生以充实的课外阅读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对课堂教学作有效地延伸,从而不断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分析策略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不少教师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课堂教学改革的理解存在偏差以及疲于应付考试,使我们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面临一种尴尬的局面:既重要又难以把握,想上好却不知道该如何上,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畸形发展状态。

1.教师备课不充分。 “以读为本”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程的最基本的规范和要求,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要认真地备“读”。而事实上,大部分教师在备课时,往往忽视对文本的阅读,课文自己也没读上几遍,结果对文章的情感无法把握到位,甚至自己也没有深刻的感受与体会……

2.重热闹而轻体验。许多教师为了赶潮流,追求课堂的热闹气氛,却忽视了课堂的定位和定义。《语文课程标准》告诫我们:“学习的个性化强调学习个体的不可代替性。”“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体阅读。”这就说明,课堂教学应该给予学生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安静的状态下学习、理解、感悟。我们都知道,现在很多的小组合作和集体讨论,往往沦为优秀学生表演的机会,而一些想法不周全、成绩不突出的学生羞于表达出自己的观点,造成“会的始终会,不会的始终不会”的状况。同时,如果学生连文本都没有吃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思考就强求交流表演,非但不能促成学生对知识体系的建构,还会对培养他们独立自主学习能力造成伤害。

3.重考核轻素养。为了应试教育,许多教师死死盯着教科书上的几篇文章,孰不知,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拓展与延伸,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育和提高,是一项综合工程,只有把生活当成教材,将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的资源全部调动起来,才能够有所收获。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提升策略

(一)教师精心备“读”

1.备阅读的基本功。教师在备课中对文本进行深入的研读,可以提高教师的朗读以及指导学生朗读的能力,这样我们就能够及时发现课堂中孩子阅读存在问题,通过指导与范读帮助他们纠正。因此,教师备“读”的首要环节是教师自己要能对文章熟读成诵。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曾说过:“要想备好课、上好课,唯先于学生读书,先于学生感悟,先于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这样,如何引导学生感悟的法儿就会浮于脑中,在教学中就能驾轻就熟。”

2.备阅读教学的目标。课本中的文章问题各异,体裁也各不相同,因此,x的目标和要求也自然会不一样。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其实哪里应是激昂,何处该有委婉,都需要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去研究、揣摩、分析、体会。因此,在备课中,我们要根据教学目标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把读的要求明确,对读的层次进行精心设计,让学生通过初读把课文读懂,通过精读把课文读深,通过感情朗读把课文读美,最终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质量和水平。

3.备阅读教学的训练点。文章中那些点可以拿出来作为阅读教学中能够的关键点和朗读训练点,这是我们在备“读”必须找准的。一般来说,朗读训练点或是课文中的关键性语句,或是文中的重点段落。而阅读训练读的目标,有的是为了理解、品味,领悟情感;有的是为了启发创新,激活想象,体悟意境;还有的是为了让学生领会文章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由此,在备课时教师必须仔细揣摸,找出训练点,针对朗读训练点进行精心的设计与巧妙的安排,有效提升朗读指导的目的性、针对性,使得阅读教学与指导更加游刃有余,提高学生阅读训练的效果。

4.备阅读的指导方法。朗读是有技巧的,教师要将对朗读技巧的指导有意识地贯穿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从重点词汇入手,启发、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语句暗含的意思,慢慢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有所发现、有所探究。如果教师能够通过这样的过程,把朗读技巧、情感的体验、文本的理解、阅读的体悟、文本的意义等内容完美融合在学生的阅读中,对学生的阅读进行系统地规划和引导,就能使阅读教学既体现学生的朗读个性与情感,让学生学会朗读,又能让他们在朗读中加深理解、培养语感,为将来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二)让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生只有学会“潜心会文”,才能感受文本,理解文本,体验文本,质疑文本,并在此基础上迸发创造的热情与能力,生成全新的视界和情感体验。因此,在具体教育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有目的地给足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对话的空间、时间和情境。

其一,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中,慢慢领悟词句的含义,通过自己的理解再现文本的情境与世界,真切地体会作者的用意和思想感情,避免因理解偏差造成的“误读”。

其二,充分激活与调集学生与文章相关的各种知识与经验,促使他们产生积极而深刻的情感体验。如在教学《小松树和大松树》一课中“风伯伯摸着小松树的头说”中的“摸着”一词时,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实际经验,谈一谈生活中哪些人摸过自己的头,从而感受师长和亲友的关爱,使学生真切地体会长辈对晚辈的谆谆教诲。

其三,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经验对文本进行多元解读。处于不同生活状态、生存背景下的学生,当他们对同一文本进行深入阅读时,会依据他们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文本世界产生个性化的体验,最终对文本产生多元化的解读。在这样一个过程中,他们不仅能够重建文本的内涵,更能够重建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如笔者在教学《装满昆虫的口袋》一课时,在学生熟读最后一段时,问:“法布尔的衣袋做得鼓鼓的,里面装着些什么?”生答:“昆虫、贝壳、石子。”老师接着提问:“从课文中我们知道法布尔的衣袋确实是装满了昆虫,请大家再想一想,你觉得鼓鼓的衣袋还可能装着什么呢?能不能想得再深些?”话音一落,同学们的话匣子就打开了,答案真是精彩纷呈:法布尔的衣袋里还装着欢乐,装着进入科学殿堂的钥匙,装着永不放弃的科学精神……这些智慧的火花就是学生潜心会文的结果。

(三)积极拓展课外阅读

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是学生阅读能力训练与提升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笔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发现,即便是学生在课内阅读的效率很高,但如果没有课外阅读与之相配合,那么无论是他的阅读能力还是语文阅读素养都难以获得良好的效果和提升。

因此,我们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把在阅读课上所学习、运用的阅读方法应用到他们的课外阅读中,给他们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方式,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感受,在实践中领悟和体会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提升阅读效果。这种课内外相连接的学习过程,既能够让学生自主理解学习规律与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更能够不断提高和巩固学生课内、课外阅读的能力,实现学习的有效、无缝对接。

总之,只要教师能够课前重视备阅读,课上给学生足够思想驰骋的空间,课后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我们的阅读教学就会大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