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践行”中走向“能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行”指“践行”或是“实践”。“行”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又是归宿。在数学教学中应始终贯穿“行”,为行而学、在行中学、学以致行、以行检学,使学生“行”在知识的产生过程,“行”在实践的应用过程。注重“行”的数学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关键词]践行;能行;为行而学;在行中学;学以致行;以行检学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11-0020-02
近几年,学校开展了“我们行”教育实验,此实验的核心思想是让学生在“践行”中走向“能行”。本文所讲的“行”是“践行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体系――以“行”为中心的学教模式。这一模式可以用四句话概括:一是“为行而学”;二是“以行促学”;三是“学以致行”;四是“以行评学”。它从四个方面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又延伸到课堂之外,从实践探索的“行”走向数学应用的“行”,最终走向学习数学“我能行”!
一、为行而学――确立更高的目标
为行而学,既是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又是数学教学的目标和归宿。数学目标有多个维度,因此我们提倡“知”“情”“行”协调发展,在“行”的驱动下,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情感素养。
[教学片段1]
师(让学生先欣赏校园图片):我们来欣赏几张校园图片(课件出示一张较小的图片),请同学们猜猜这是哪里?
生1:看不清,要放大才行!(放大图片后只能看到局部)
师:这张图能代表我们美丽的校园吗?怎么办?
生:不行。太大了,要缩小!( 课件还原图片)
师:刚才我们看到图片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师(小结):看来要得到一个标准的图片,有时需要放大,有时需要缩小。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学意义上的“图形的放大与缩小”。
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认识到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和生活有着密切联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行中学――搭建“行”的平台
美国的教育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告诉我,我会忘记;分析给我听,我可能记住;如果让我参与,我就会真正理解。”这就是在行中学的好处。
[教学片段2]
师:图形的放大到底有什么秘密呢?你们想不想研究?请拿出研究材料,四人为一组进行研究。
(学生小组活动:测量4张照片的长和宽,自主探索发现)
师:在测量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师:既然大家都认为④号图才是①号图的放大图,那么它们之间肯定还有特殊的关系。(出示①号与④号图)
师:观察这两幅图,你能找到哪些比?
……
这样教学,让学生先行后学,学生通过大胆猜想、动手验证、对比辨析,产生了学生探究的欲望。
在“我们行”的数学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动手、动脑的机会 ,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在思辨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三、学以致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学以致行,就是要培养学生利用数学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的意识。
学以致“行”中的“行”有两种,一是“准行”,二是“真行”。“准行”是指在创设的仿真性生活情境、问题情境中的“行”。“真行”是指在真实存在的实际问题的生活场景中的“行”,是“实战性的行”。
[教学片段3]
师:你们能试着当绘图师,画出一幅图的放大图或缩小图吗?只要行,就能行!
师(出示例2,指名学生读题):题目要求做几件事?你认为应该先做什么事?后做什么事?
(学生动手绘图。教师展示部分学生的作品,共同评议)
四、以行检学――实施评价新策略
“行不行,重看行!”数学学得好不好,不能只看学生会不会解一些题,而是要看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发展水平以及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等。因此,教师要打破原有的以一张试卷来检测学生数学水平的陈旧评价体系。
例如,在“图形的放大与缩小”课的最后阶段,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放大与缩小现象,并运用所学知识将简单组合图形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放大。这样的教学活动极富挑战性,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片段4]
1.探寻发现,走进生活。
师:图形的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你能举个例子吗?
(课件播放地图、投影仪、放大镜等)
师:正是放大与缩小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才使得我们的世界变得缤纷多彩。数学就是如此的神奇与美丽!
2.拓展应用,以行检学。
师:2015年7月31日,北京成功申办了2022年冬奥会,火炬成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这是火炬的简易图(如右图),你能在方格图中将它按2∶1的比放大吗?
生1:我是先找出关键线段,主要是横着的和竖着的,最后再连接得到斜线段。
生2:我是先按2∶1的比放大火炬把手,再补全其他部分。
师(展示一错误画法):如何判断他画得对不对?
……
@是“准行”。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带领学生走到操场,测量操场的长和宽,再画出按一定比例缩小的操场平面图,这是“真行”。这可也为后面比例尺的学习做好铺垫。
学生在“行”中解决实际问题,教师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技能形成情况,包括在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操作水平、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组织协调能力以及判断能力等,这样的评价更全面!
实践证明,注重“行”的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情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应以“行”作为数学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致力构建注重“行”的数学课堂,师生齐“行”,使数学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和富有个性,让我们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行”得更实,“行”得更远。
(责编 黄春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