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品《雨别》,看《廊桥遗梦》的凄美爱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品《雨别》,看《廊桥遗梦》的凄美爱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电影《廊桥遗梦》,展现的是一位中年妇女刻骨铭心的婚外恋情。女主角弗郎西斯卡,是农夫理查德之妻。表面过着单调而平静的生活,内心却渴望着浪漫激情。她在丈夫外出的一个偶然时机遇到了男主角罗伯特•金凯,点燃了彼此心中的热情,谱写了一首感人至深的凄美恋曲。在舒婷的《雨别》中,正好将电影中最让人动情的两个场景活灵活现地用文字展现了出来。这两个场景关乎最后的别离,关乎真挚的爱情,关乎尊重、责任与放弃。

[关键词] 《廊桥遗梦》;《雨别》;爱情

雨 别

舒 婷

我真想摔开车门,向你奔去,

在你的宽肩上痛哭:

“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

我真想拉起你的手,

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

不畏缩也不回顾。

我真想聚集全部柔情,

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

使你终于醒悟。

我真想,真想……

我的痛苦变成忧伤,

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

我真想聚集全部柔情,以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让你终于醒悟。

我真想,真想……我的痛苦变成忧伤,想也想不够,说也说不出。

――特写罗伯特•金凯

影片中用两分钟的慢镜头表现了上述这句话,简言之就是重见――对视――离去。

下雨天,弗郎西斯卡买好晚餐钻进她丈夫的红色汽车里。镜头慢移,定格在她的斜对面,于是,一辆她熟悉的旧雪佛兰小卡车进入视线,一个高大的人影缓步朝这里走来,是罗伯特•金凯,她的心为之一怔。在因下雨而氤氲弥漫的天气里,罗伯特•金凯拖着沉重的步子站在了离她不远的地方,驻足在雨中,没有更靠近。两人就此上演了一幕“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的凄美场景。罗伯特凝望着她,演绎了一个“无法申诉的眼神”,力图让弗朗西斯卡“醒悟”。悲愁、苦闷和太多不舍的爱恋交织在一起,让他的脸庞在雨的打击下显得过分苍老,表情因痛苦和寒冷显得尤为机械。但两人相视而笑,以男的离去告终。

艾略特曾经说过,“用艺术形式表现情感的惟一方法是寻找一个‘客观对应物’,换句话说,是用一系列实物、场景、一连串事件来表现某种特定的情感,要做到最终形式,必然是感觉经验的外部事实一旦出现,便能立刻唤起那种情感。”如何体现在电影这个片段中呢?

第一,两主人公在雨中重逢、对视的刹那,已经唤起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这种情感,就是“意象”――在脑海里对如昙花一现却异常绚烂的恋情的再现。意象是我们意识中的回忆,即当原物不存在时,它能在我们的知觉中重新完整或部分地派生出原始印象。在如此短短的对视时间里,两人的内心情感足以从他们痛苦而无奈的表情中一览无余。另外,弗郎西斯卡给罗伯特的那个微笑中,折射的更多的是她深沉却刻意疏远的感情,而罗伯特,这个“为艺术而艺术”的摄影师,向来崇尚自由、豁达、辽阔、别样的美,选择了尊重她的选择,只能以一个苦涩的微笑回赠给她并结束这场注定不能相守的恋情,悲伤离开。影片以这样一个雨中对视唤起心中情感,最终相别深埋内心悲伤的场景恰到好处地展现了两主人公相恋程度之深、别离选择之痛。

第二,我们通常所说的形式美多指狭义的形式美,具体说是:构成事物外形的物质材料的自然属性(色、形、声)以及它们的组合规律(如整齐、比例、对称、均衡、反复、节奏、多样统一等)所呈现出来的审美特性。导演将因下雨而昏暗迷蒙的天气、淅淅沥沥的雨声、突然而下的雷声、被雨淋着的硬冷身体等要素非常妥帖地融合进一个场景中,表现了电影要传达的主题。例如当罗伯特悲伤转身时,一个不大不小的雷声劈下来,理查德钻进车子,弗郎西斯卡扭头泪落。这四个动作几乎同时进行,情与景恰到好处地呼应,似乎在说,那雷声劈碎了的,不是划破了的天空,而是那两颗脆弱的心。于是,在轻柔的钢琴乐曲中,在绵绵不绝的大雨中,影片完美展现了两人深爱而不能在一起的悲剧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凄美婉转、痛彻心扉的爱情美。

我真想摔开车门,向你奔去,在你的宽肩上痛哭:“我忍不住,我真忍不住。”我真想拉起你的手,逃向初晴的天空和田野,不畏缩也不回顾。

――特写弗郎西斯卡

这个场景,笔者认为是这部电影最出彩的地方之一。

罗伯特的车开了,她丈夫的车也紧随其后。在一个十字路口,红灯亮了。在隔着他们的前车窗以及罗伯特的后车窗的透视距离中,雨还在一直下,两个雨刷不停地挥动,驱赶着水汽。她费力地看着,突然发现罗伯特把那条她送给他的项链悬挂在车子的后视镜上――暗示她,跟他走!这时,绿灯亮了,罗伯特的车却没有马上开动,因为他在等她。弗郎西斯卡的表情在这艰难的抉择中扭曲着。电影以一个细致的特写镜头展现了她想出去又怕出去的心理――她的手在车门把手上握了放;再握;终于开始扭转。然而正当她要出去时,丈夫不耐烦地摁了摁喇叭,催促前车快点启动。于是,前车尾灯这才闪烁着红光,姗姗向前,但弗郎西斯卡的视线一直跟着罗伯特的车,直到它最终消失不见。在那一刻,她终于知道了自己感知的错位,“在一个充满混沌不清的宇宙中,这样明确的爱只能出现一次,不论你活几生几世,以后永不会再现”,罗伯特的话瞬时闪过她脑海。于是,眼泪奔腾而下。

整个场景刻画得细致入微,让观者有切肤之痛。何以表现呢?

(一)用色彩体现美感

对于以眼睛和耳朵为主要审美器官的人来说,外部世界的三种自然属性――色彩、形体和声音,是具有审美意义的属性,即可传达和获得某种感情意味的属性。色彩具有表情性,这是它的审美特性的本质所在。它包括色彩的兴奋与沉静、暖与冷、前进与后退、活泼与忧郁、华丽与朴素等意味,这通常与色彩的联想和象征分不开。格列高里说:“颜色知觉对于我们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是视觉审美的核心,深刻地影响我们的情绪状态。”

的确,该场景中以红色和绿色为主色调,黑色、灰色作为背景色。我们知道,红色代表着热情、爱情、革命和愤怒,它是热烈、冲动、强有力的色彩,能使血液循环加快。绿色象征着生命力、安全、和平、理想和希望,它宽容大度,几乎能容纳所有颜色。而黑色放进该场景里理解,笔者认为女主人公的这件黑色外套更象征着她恢复现实生存状态后的心里感觉:如死一般寂静、沉重。另外,下雨天特有的阴霾呈现的灰色,为影片营造一种压抑、伤感的气氛。具体说来如下:

1.红灯亮起至转换绿灯前这段时间

三位主人公处于一个静止的场景中,而笔者认为其实理查德是置身他们之外的,罗伯特则在用她送他的项链再次(第一次是雨中对视)召唤她(他在随后的绿灯亮起时没有马上就开车也可以体现这一点)。影片通过特写镜头细致描述了弗郎西斯卡挣扎的心理过程,即她用手使劲而缓慢地扭动车门把手(上文已述),体现了她渴望离开却不能离开的痛苦心情。

2.当绿灯亮起时,罗伯特转方向前这段时间

弗郎西斯卡将要开门的一刹那,她丈夫摁响了喇叭,以催促前车快走。紧接着,红色的转向尾灯亮起在罗伯特绿色卡车的身后,隔着即使被大雨打湿了的模糊的玻璃窗,也能依旧夺目。只见红色的转向尾灯不停地闪烁着,急促的、短暂的,在红色车灯所显示的警示意味的同时,给人一种不可抗拒的急迫感。另外,由于“多样统一”是构成形式美的总体组合规律,包括了对比与调和两种类型。而互相对立、互相排斥的因素结合在一起形成和谐,比非对立因素统一更具有美的魅力。因此可见,红色的车灯、绿色的车身以及变换着的红绿灯形成了异常鲜明的补色对比,从而在对立倾向的综合中达到“整体形成的稳定性”。但,我们的女主人公最终没有下车。当镜头随弗郎西斯卡的视线拉近红色的尾灯,并看着车子启动,左转,直到消失在她的眼眸中时,其握着车门手把的手也倏然跌落,连同她的最后一丝希望一起埋葬。她的脸因被泪水浸湿,显得愈加憔悴,而外套的黑色更是以它代表的压抑、凄惨、悲愁,展现女主人公彼时的幽暗和悲切。

(二)用背景环境的渲染烘托气氛

1.音乐

音乐是以声音为媒介的艺术,它虽然有一定的模拟性能,但在本质上是表情性的。音乐是人心声的迸发,正如亚里士多德认为:音乐和人生不是偶然的相遇,音乐追求美与和谐。

这个场景中使用了贯穿整部电影的惟一一首轻音乐――Doe eye,DOE有中年妇女的意思,于是联系影片,我们不妨将它理解为“弗郎西斯卡凝望罗伯特的深情眼眸”。在这样的音乐中,主人公深切忧愁、迂回婉转的情感如泣如诉。它响起在他们相视的瞬间,响起在他们最终别离的瞬间。她的眼睛盯着他,她的视线跟着他,她的眼神为他而灵动,她的精神为他而燃烧,然而“望眼欲穿” 的心中,是实地距离不可缩短的沉重。所以看似轻忽的旋律,实则在这里起到了“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的效果。

2.大雨

可以说,雨的意象总给人一种忧愁连绵的感觉。如“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雨独自归”(李义山《春雨》),“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等诗句。影片中,大雨天气伴随整个场景,给观众悲凉的感觉,也让相关主人公内心更加哀怨。雨点打击车窗的声音,和背景音乐相互融合,因雨造成的模糊视线,增添了亦真亦幻的朦胧美,真是看得见而看不清,想看清却看不清!一切只能在记忆中重新勾画,却反而使彼此在对方心里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就这样,音乐、天气和雨声的完美结合,正契合了形式美的法则,使该片段在均衡、和谐、多样统一的画面展示中完整阐述了凄美的情感,几乎让每一名观者都为之动容。

三、结 语

真正的爱情如此美丽。形式美勾勒出的电影镜头,完美呈现了他们充满至美和深痛的相爱离别过程。俄国思想家赫尔岑的那句名言:应该有比爱更多的爱!因为唯有比爱更多的爱,如与道德、善良、理智、对家庭的责任、对爱人的尊重、彼此的理解、彼此的心心相惜等种种“爱”相依相偎,如此,他们的爱情才能这样矢志不渝、持久而醇美。通过对以上所剪切的电影片段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在强大的现实力量面前,弗郎西斯卡最终选择的是责任,放弃的是她一直向往的瑰丽爱情。“雨别”的结局一方面为他们的爱情增添了万分伤感,另一方面,却起到了提升他们爱情内涵的作用。鲁迅说过,“人必活着,爱才有所附丽。”而这里,却是因之罗伯特对弗郎西斯卡的尊重和后者对家庭的责任,才使爱有所附丽,不至于沦落到众人批判的悲惨境地(例如影片中因婚外恋被发现的另一女性)。婚外恋,这不被接纳的爱情,终究被扼杀在社会道德的约束中,留给观众以无限的思考。

[参考文献]

[1] 朱光潜.谈美[M].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 张应杭.人生美学[M].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

[3] [美]罗伯特•沃勒.廊桥遗梦[M].梅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4] 刘叔成,等.美学基本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4.

[5] [捷克]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M].许均,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2003.

[作者简介] 倪国英(1987― ),女,浙江嘉兴人,暨南大学文学院文艺学专业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创作理论与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