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在“阅读王国”里绽放“思维之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在“阅读王国”里绽放“思维之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带有较强逻辑性和科学性的学科,同时,也是一门数学语言的学科。而对于数学阅读的理解、消化、吸收、运用,是能否取得高效数学教学课堂的前提和基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阅读思维方法的有效融入,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从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进行小学数学阅读思维方法的指导,激发阅读动机,从生活实际到数学阅读;营建阅读氛围,从边读边记到以读促写;促进阅读感悟,从借助直观到阅读思维;提升阅读技能,从课外资源到读练结合。

[关键词]阅读动机 阅读氛围 阅读感悟 阅读技能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到了小学数学学科要善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引导学生采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作为一门集科学性、应用性、逻辑性于一体的学科。很多时候,大多数人提及数学都认为仅仅是一门与计算有关的学科。其实数学也是一门人文学科,渗透着人文精神,它和语文等学科一样,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而要想真正理解、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学生必须有数学的阅读思维方法,用数学的阅读思维去理解严谨的数学语言,用数学的阅读思维去解剖数学符号、数学图形。所以说,数学阅读思维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也是能否取得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所在。以下是笔者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践,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论述:

一、激发阅读动机:从生活实际到数学阅读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都注重教与学的过程,多数时候,小学数学课堂还仅仅是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对于阅读,很多一线数学教师往往会予以忽视,认为阅读是文科的事,其实不然,数学更需要阅读,数学语言、数学概念、数学公式等都需要有一个阅读、理解、运用的过程。所以首先,教师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基于数学语言的生硬、晦涩,建议可以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转而到数学教学的阅读中来。

比如,在学习“统计”的相关知识点的时候,我引导学生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思考在平日的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统计”这个词,一般情况下,这个数学词汇会出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们纷纷思考提到,“人口普查的时候要进行统计男女比率。”“买房子的时候,要统计一下面积、单价、付款方式等。”……可以说,学生对于生活中所运用到的数学语言还是比较敏感的,在教学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们结合课本上的知识点,保持这样的数学思维: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在进行统计的时候,要注意思维的严密性,统计是一个需要结合实际材料来真实呈现事实数据的词语。比如,我们统计某个村的电话用户、我们统计班级的平均分,都要注意统计过程的真实性,数据可以胡编乱造吗?结果可以随意想象吗?从生活实际到课堂上的阅读,学生们若有所思。这样就通过生活里的现象,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动机。

二、营建阅读氛围:从边读边记到以读促疑

研究表明,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有助于学生在开放性的课堂中积极探索、自主学习,阅读氛围同样如此。教师应该为学生积极创设和谐的授课环境,让学生在阅读数学语言的过程中,有所思、有所想、甚至有所疑。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数学阅读的时候,要指导学生边读边记,通过对数学语言的突出、把握,进一步深入理解,并且鼓励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善于发问,提出疑问,这是思考探索的必经之路。

比如,在学习“圆锥和圆柱”这一节知识点的时候,我就引导学生先阅读一些关于圆柱的概念。学生看了课本:“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作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作圆柱的侧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作圆柱的高。”我提问:“大家观察一下,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圆柱体呢?”此时,有的学生说老师的粉笔就是个小小的圆柱体,还有学生提到房屋的柱子都是圆柱体。这时候我用多媒体呈现出了一些动态的以及生活中的图形,此时细心的同学就发现了圆柱的特点:圆柱的上下两个面是一样大小的圆形,圆柱有一个面是弯曲的,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所以针对“生活中房屋柱子都是圆柱体,这个说法对吗?”学生很快发现了漏洞,因为有的柱子上下两个面都是长方形或者是正方形。他们边读边记,又不时提出疑问并且自主解决问题,宽松愉悦的氛围下,课堂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三、促进阅读感悟:从借助直观到阅读思维

读,能生智;读,更能生悟。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数学阅读的同时,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善于感悟。这个过程中,自然需要教师的点睛之笔。教师可以借助直观、具体的图像、图形,来激活和培养学生的阅读思维。比如,教师可以将直观的、具体的图形、图像、数学符号等通过多媒体呈现出来,甚至可以通过幻灯片等形式将这些具体、直观的图形进行分解,这有利于学生形成严谨的数学语言,促进他们对数学学习的领悟。

在教学“认识三角形”这一小节知识点的时候,我就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作用,在学生们阅读了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以后,通过多媒体呈现了很多图形,并且鼓励学生同伴间相互交流各自找出三角形。从直观的多媒体呈现的图形中,学生们结合自己所学的概念有了颇多的感悟,并且能够独立完成从概念到直观,再从直观到理性分析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圆满完成,实则就是一种阅读思维的完成,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完成所感所思,对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有着积极的价值和意义。

四、强化阅读练习:从n外资源到读练结合

数学阅读思维的培养和形成,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积累,所谓聚沙成塔。强化阅读练习便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阅读思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外的资源延伸到课内来,通过将课外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帮助学生完成读练相结合的完整的过程。

在提到“可能性”这个知识点的时候,我布置了相关的课外作业:“请同学们,根据自己对事件可能性的理解,列举自己生活中所感受到的、所观察到的事件可能性的分析。”这时候很多学生对“事件的可能性”进行阅读和理解,既然是可能性,那就是可能发生的事件,这是一个概率,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结合生活中的例子,有的学生说:“下次班级考试的第一名会是谁?”“谁取得第一名的概率更大些?”同时,我也融入了“机会均等”的概念,告诉学生们:“第一名面前,你们的机会都是均等的,更努力的人当然可能性越大,不努力的同学可能性就越低,但是你们每个人都有取得第一名的可能性。”学生在品读我这句话的时候,不免有所启发,可能性是一种概率,我们要判断的不是可能性是否存在,而是应该努力去发生这种可能性,抑或是避免某种可能性。课外资源的整合、融入,读练结合的有序进行,让学生的数学阅读思维不断得到强化。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其实也渗透着人文精神,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成为一个“魔术师”,将零散的、生硬晦涩的知识点,引导学生采用阅读思维这一把万能的钥匙去开启,从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到数学阅读思维的绽放,这是一个求索、探索新知的过程,这是一个充满快乐、收获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