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明代的玉炉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明代的玉炉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器中的玉炉顶造型纹样多种,多为镂空雕刻,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平。文献史料中有记载,它是玉器中的一个门类。过去对它的认识还有差异,现研究有一定的意义。西安博物院藏有明代炉顶,现举2件介绍如下:

玉镂雕人物纹炉顶(图1),高3.5厘米,青白玉。呈圆镘头形镂雕,上雕刻山石、松树、灵芝,其间有一老人,戴幞头帽,着交领宽袖长袍,腰系带,长髯垂胸,作行进状,旁站立一鹤,长颈回首,寓意长寿吉祥意,座底凸起,两边有孔,用于固定在炉盖面上。

玉镂雕龙纹炉顶(图2),高3.5厘米,白玉。龙四足站立于方底座上,昂首前视,睁目粗眉,宽鼻、大嘴,张口露牙,双长角后抿,嘴上两长须分扬两侧,颔下有一宝珠,长体盘绕,尾从后腿下卷曲穿过,背有脊,体上刻菱形鳞纹,其为巨龙戏珠,吉祥意,底面上有一椭圆孔,用于固定在炉盖面上。西安市郊征集。

玉炉顶即炉盖上的钮,起工艺装饰作用,供人们观赏,同时有启关盖的提手作用。当时有不同的认识,认为有的炉顶原是帽顶。例如明・沈德符著《万历野獍编》卷二十六记:“近又珍玉帽顶,其大有至三寸,高有四寸者,价比三十年前加十倍,以其可作鼎彝w上嵌饰钮也。问之,皆曰此来制。又有云宋人尚未,辨此,必唐物也,竟不晓此乃故元时物。元时除朝会后,王公贵人俱戴大帽,视其顶之花样为等威,常见有九龙而一龙正面者,则元主所自御也。当时俱西域国手所作,至贵者值数千金。本朝还我华装,此物斥不用,无奈为估客所昂,一时竟珍之,且不知典故,故云宋物,其耳食者从而知之。”其内容指原有玉帽顶。后改做鼎彝盏上钮饰,对其制作年代不知晓,可能是唐代?是宋代?有的认为是元代贵族的帽顶,其纹样有等级之分,为西域人所雕刻。在明代改变服制而不用,改为炉顶。

其实帽顶是帽上的装饰,与炉顶是两回事。元代的帽上是有装饰的,所谓帽顶与它不同,近数十年前曾有学者对其进行了辨识论证。并,认为玉雕镂空炉顶是原帽顶装饰件提出新的见解,这种见解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在《元史・舆服志》《元典章》中均有记载。一般均称之为“顶珠”。也就是说帽顶上的装饰上是圆珠,这在史料与当时壁画、绘画上可见到。甘肃漳县元代汪世显家庭墓葬中出土的凉帽顶上就有圆珠形顶珠。特别是学者王正书先生在《炉顶・帽顶辨识》一文中进行了论证,并说:“我们认为明代被用作炉顶提手的玉雕,与元代帽顶无关,炉顶与帽顶一是器具,一是帽饰,从来就是两类不同韵器物,不可混为一谈。”并用大量文献、实物进行了论证。

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燕闲清赏笺3》中记载:“自唐宋以下,所制不一,如笛,管、凤钗、乳络,龟、鱼、帐坠、哇哇、树石、炉顶、帽顶……”这里将炉顶与帽顶分为两个品种,说明在明代帽顶。炉顶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玉炉顶的产生为何时,以前所述不同,但是目前考古出土者最早为元代,如元代玉雕莲鹭炉顶(图3),南京炸药厂出土;元代龙穿牡丹纹玉炉顶(图4),北京故宫博物院藏,还有明代白玉镂空鸳鸯戏莲钮。江西南城县明益宣王墓出土;明代青玉云鹭纹炉顶(图5),上海市松江区西林塔出土,以上五件有明确时代,其内容荷莲、鹭丝与龙穿牡丹。正如玉器鉴定专家杨伯达先生所述“元代任氏墓群出土的元代白玉镂空炉顶,其为椭圆矮柱状,拱顶,多层镂空,做工粗犷似元代物。”(见杨柏达《宋元明清玉器鉴定四题的探讨》一文),而明代炉顶镂空层次少,互相叠压也少,雕刻也较工整。

从中国玉器雕刻艺术发展看,宋代玉器已转为世俗化、商品化,除了表示身份等级外,还成为富裕阶层和文人雅士享用之物,用做装饰品、赏玩品,或有实用用途韵玉饰件和实用品,总之装饰件很多,纹饰内容丰富多彩,特别是游牧民族所流行的“春水”和“秋山”纹,即海东青捕天鹅、山林熊鹿等,均带有吉祥意,明代继承前朝演变发展,呈现一个新局面。具体说纹样向富丽繁密发展,南宋更趋精巧秀雅,以后金元受其影响,带有地方民族特色,有力豪放,生活气息较浓。雕刻技法大大发展,深层浮雕与立体镂雕,与以前单层雕刻不同,出现纹样互相叠压,交搭与深“打凹”。例如宋代白玉螭龙穿花图佩(图6),使用高浮雕、镂雕外,还用互相叠压手法与螭龙在花叶中穿跃,首、曲体、腿部分被花叶遮盖,花叶“打凹”,翻折明显,阴刻纹饰细密,整个花叶与螭龙显得丰满、柔和,自内向外斜出,交错檐映,花瓣、叶心都深雕凹人翻转交搭,叶脉深刻,前后掩映,出入穿插,剔透又不是简单的分层镂雕或透雕,是其宋代创新雕法。

金元时期。仍保留这种技法,北京市丰台区王佐金鸟古伦墓出土金青玉荷叶龟游佩(图7)。陕西省户县元代贺氏墓出土白玉松鹿透空牌(图8)。双鹿与松树仍分层次,有立体感,但叠压层次少了。到了明代叠压大大减少,南京市张家澶村明汪兴祖墓出土明代鑫镶玉云龙纹铊尾(图9)。特别是明代嘉靖。万历时期及以后变化更大。西安市博物院藏明代玉龙纹带(图10)分为两层,看不到叠压关系,打“凹”技法使用也少了,立体感减弱。

前面介绍的玉刻镂空人物炉顶,在松树间有一位老人与立鹤。雕刻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其风格特征明显,镂雕层次少,叠压也少,应属明代中期或稍早。玉镂雕龙纹炉顶,属于镁雕立体件,技法特征也明显,另外从龙的造型看,圆目、分叉双角、体上斜直线劾划成的方格鳞纹、尾巴端分叉成卷云纹上长毛等特征应属明代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