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历史的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历史的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史国良的眼睛清彻、透亮、传神,犹如他画中那片神奇土地上圣湖里的湖水。史国良的人,也同样通透真实。

这一期是《收藏界》的百期特刊。一份杂志走到百期,很不容易,值得纪念,经典人物栏目自然重要,当然会有很多人选,但选定史国良是有原因的。好像有点是巧合,史国良姓史,历史的史,牵强地说可以见证历史,但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说细节吧。百期特刊几个月前就在酝酿之中,社长感慨着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讲了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当然是与史国良有关的。

高玉涛社长说几年前《收藏界》杂志初到北京,人生地不熟,一切都是从头开始,正值最困难时期,曾经和史国良有过宣传合作的意向。本来说好了连做12期,但史国良J临时改为了先做两期,并对社长说了一句如今看来很经典的话:“你的杂志要是办不下去怎么办”。这句话今天是当作玩笑来讲的,但当年对高玉涛社长触动很大。有压力才会有动力,高社长下决心不但要把杂志办好办下去,而且要做强做大。有了这种信心,才有了如今百期的《收藏界》 。

在一次《收藏界》杂志举办活动开始的间隙,记者跟史国良本人求证了此事。他很坦然说确有此话,并真实地说出了自己当时的想法和理由:是真的担心杂志办不下去,并无恶意,是心里怎么想嘴上就怎么说了。史国良说:“我是一个很简单很真实的人,不会掩饰自己。在北京乃至全国,杂志有很多,专业类的也不少,前前后后能上百种了吧。有的杂志顶多坚持一两年,也就算不错了,然后就消失了。《收藏界》当初出现时,已有很多同类普及刊物,又加上刚从外地进京,面临着很多考验。市场的竞争,杂志的生命力,发展的趋势,都会让人担心。高社长这个人很有能力,有本事,知道自己要做什么,与时俱进,坚持就是胜利。”

在史国良的担心中,《收藏界》走到了百期,在北京站稳了脚跟,有了强势的发展。

史国良性格善良单纯,天真可爱,坦诚率性,敢于说真话。他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在事业的巅峰选择了出家,皈依了佛门。因此画家说他是僧人,僧人说他是画家,人们大多称他为画僧。他的出家让很多人很惊讶,而史国良自己的解释:出家是一种境界,能让自己更加热爱生活,关注人生。画是事业,僧是精神世界。二者有时候也会产生矛盾,画家需要感情丰富,充满激情,僧却需要清心寡欲。是摆脱还是坚持,常会在脑海里斗争。史国良选择了坚持,因为在他的心里有一盏灯亮着。对于自己当初的出家,史国良承认有一些冲动,不理智,有点画家的浪漫,但也体现出史国良对佛教感情长期的积累。佛教的理解是牺牲一种自由来换取另一种自由,是一种境界。他生活的满足更多的体现在精神追求的满足,犹如蜡烛,有一种燃烧自己照亮他人的和幸福。

史国良是“”后中央美院第一届研究生班最年轻的学员。儿时的他很苦,做泥瓦匠的父亲用自己的血汗养活着史国良兄弟姐妹七个孩子。家里没有绘画的基因,史国良却从小痴迷绘画,他完全是靠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走上了绘画之路。他也赶上了好的时机,当年物质虽然缺乏,但精神却充实,而且大师们都在,给他的绘画之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史国良在技巧上下功夫,写实为基础,写意为主导,体现传统为主,造型为主,生活为主的创作思路和积极乐观向上的情绪。他画纯粹的生活,画人性美好的感受,画人和自然之间,人和人之间的和谐,他用写实主义风格,通过笔墨把人与自然及佛教融合在了一起。他的画作为他在国内外赢得了很多很高的荣誉。

对于外界对自己的争议,史国良淡淡一笑说:“我并不善于表达自己,有时候太真实会让人不喜欢,会得罪人。但做人不可能面面俱到,那样太累,太费神。我的精力都放在画画上了。画画需要去多想,勤思考。若有人说:‘这些画画得真棒,而且是个和尚画的’,这就足够了。”

史国良当过军人,做过教师,曾有过多重身份。但如今出家的他,一切都成了身外物。画僧是以笔墨形式做着佛事,佛教对史国良来说充满着魅力。史国良说:“绘画就是我的生命,严格意义上讲也是一种宗教。我常常痴迷于其中,忘我陶醉,以身相许,以命相搏,前辈的禅意是清凉的,我的禅意是温暖的。”史国良全身心地投入,用自己的画作,表现着“真善美”的精神世界,

《十全十美》是在总第八期杂志出刊后去拜访史国良先生时,先生现场创作:清秀的农家女孩,身边忠诚又机警的小狗,八只健康可爱的小猪崽和谐统一于纸上。女孩子脸上露出幸福的笑容,在她这个年龄,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同去的本刊专家委员会主任吴梓林端详良久,一拍大腿:“这幅画不妨取名《十全十美》!”先生很是高兴,当场将画送与收藏界杂志,借这个吉祥的名字,寓意美满。

其实幸福很简单。一颗纯洁的心,一位好朋友,一份稳定的事业,足矣!

诠释着温暖的禅意,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史国良画,的神奇吸引着所有对自然向往的人们,也吸引着史国良。在雪域高原,最纯粹的蓝天,最干净的白云,神奇的土地太阳离得如此之近,史国良感到了自在,没有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是史国良创作的源泉,在他的作品里,佛教徒每一个人的脸上都挂着心满意足的微笑,赋予了人性内心温暖的感受和精神的解脱。他们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几千里地磕头到拉萨一路艰辛,可他们不觉得苦,很愉快很幸福,因为他们心中充满了阳光和希望。

其实宗教是心灵对世界最原始最朴素的认知产物,藏传佛教就是对自然的崇拜。在,相对严酷的自然生存环境,人们总是不自觉地匍匐于自然的脚下,震慑于自然的种种神奇,人们通过一种信仰将幸福寄托于来世,仿佛一剂致幻的良药,会在无形中减轻今世的痛苦,诱惑着人们释放身心所有的勇气和信心。而这一切在史国良身上得到更深刻的体现,选择取舍的过程也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史国良的道白:

你问我肉好吃吗?好吃。想吃吗?想吃,而且想吃大肉丸子,一口吞下去,但不能吃!

你问我想喝酒吗?想喝,出家前我有半斤的酒量,但不能喝。僧也是人,是人就有人性,痛苦过,痛哭过,但坚持下来了。

我没有什么财产,最大的财产是我自己。我把自己已经捐给了佛教,绘画就是我的舍利子,留下绘画舍利,是艺术的最高境界。

我喜欢自己是个出家人,荣华富贵,名利地位都拥有过,然而现在的样子,平平淡淡,自由自在,一身轻松。

“循”“顿”入佛门,不是逃避,而是明白,入佛门不是看破红尘。还俗其实比出家还难,已经够俗,还俗就为庸俗。

人可以用另外一种方式活着,很简单,很本色,相信自己的信仰,尊重自己的本色。对于幸福感,史国良说自己很满足:选择一种职业作为事业,活的时候有一点成绩,得到社会的认可。史国良如今的生活就是念佛、画画,画画、念佛,不需要理由,也不需要目的,二者成了一种最自然的事情,一切变得从容、淡定。对于史国良的艺术成就,社会的评论已经太多太多,我们不必再凑热闹,只是透过他所走的艺术之路,人生之路,信仰之路,能对我们的生活有所启迪,有所借鉴。

做一件事,不一定都有结果,却还要做。有如人生,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朝着目标和方向不懈努力。人活着需要一种信仰,一种追求,一种精神的力量。尽管这过程充满艰辛、坎坷,但却充满了未知的神奇和向往。

史国良极富爱心,热衷公益事业,热爱生活,关注人生。他呼吁有社会责任和社会良知的艺术家们对社会公益事业要无条件地积极参加。

史国良希望每个人心里都充满阳光,充满希望,生活幸福,在历史的涅中,重活一个生命,重过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