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古今玉器价值漫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古今玉器价值漫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玉器的雏形伴随着新石器时期的降临而诞生,即随着磨制石器的出现,原始的玉器产生了。玉器从初创到成熟虽然经历了三四千年的漫长历程,但由于当时的采玉和运输能力均很原始低下,玉料多为就近取材,品种较少,地域性较强。从目前的考古资料来看,在仰韶文化中期以前,和田玉在中原地区极少出现。由于使用的琢玉工具原始拙笨,制作缓慢,除局部地区出现过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精细繁密纹饰外,大部分玉器的琢工及纹饰都比较简约质朴,但负载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厚,具有极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对此时期玉器的玉质价值和工艺价值,一般不作过高的要求,否则就会认为它的价值很低,与实际大相径庭。

夏代至两晋之前的玉器没有民用品,均是帝王按照当时的礼法制度和生活需求安排玉工琢制的,只求质量,不计工本,时代和地域特征十分明显。殷商时期,和田玉在中原地区才有了较多地出现,白玉到西汉时才受到重视。商周以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和田玉最符合国人的审美情趣,到东汉时“玉”被许慎总结为“玉,石之美,有五德者”的判断玉的标准,逐渐确立了和田玉的正统玉地位。评价玉质优劣的标准也从“首德(玉质)次符(颜色)”逐渐发展为“德符并重”。这一时段的玉器,经过较长时间的自然变化和新石器时期的玉器一样,许多都产生了沁色和氧化层,遮盖了原玉质之美,但外观更加绚丽多彩,变化神奇,平添许多天人合一的自然韵味,不仅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极高,工艺和艺术价值也十分突出,尤其春秋战国和汉代玉器,成为后代仿效的楷模。就是在和田玉相当珍贵的现今,其玉质的价值量仍然超不过它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两晋时期道教盛行,士大夫阶层深信“食金者金寿,食玉者玉寿”的道教观念,因此这一时期的人不爱琢玉爱吃玉,大量的传世玉器被研成粉末吃掉,使两晋成为玉器发展史上的空白期。玉器的器型和纹饰与其实际功用息息相关。两晋以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及社会风尚大为改变,玉器的器型和纹饰由两晋之前以神秘抽象为主转变成以写实为主,使两晋时期成为一条古代玉器风格转变的分界线。因此古代玉器分期的二分法,应将两晋之前的玉器称为高古玉,之后至清末的玉器称为古玉,三分法则再将夏代之前的玉器称为远古玉。

从隋唐开始,玉器除了皇家限制的一些器型和纹饰外,社会富裕阶层的平民开始享用玉器了。但王室和民间琢玉的水平一般悬殊较大。由于“君子比德于玉”的观念自汉代开始逐渐淡化,对于玉质的评价也由“德符并重”逐渐转向“符重于德”。所以唐宋之器色如羊脂,光泽莹润,到宋元时期玉器留皮色才开始盛行起来。元明之际柔而易攻的青田、寿山彩石,因受到文人的喜爱而被推崇,其中的寿山田黄石因被誉为“石帝”而使玉称臣;明末翡翠进入中原地区,由于色彩丰富艳丽,很快就流行起来,并获得“玉石之王”的美誉。这一时段的玉器,纹饰和造型题材丰富而写实,更贴近当时人的信仰、追求和欣赏习惯,玉器的历史价值逐渐降低。元明以后,玉质、工艺和艺术的价值地位逐渐超过历史价值,但具有的价值量还是和现代玉器有区别的。如对著名的“乾隆工”的工艺价值评价,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工艺技巧上,更不能用现在的工艺水平来和它相比,因为它还具有代表那个历史时期琢玉工艺里程碑的价值,是不可再生的标本,无论在制作的艰难程度上,还是耗费工时的价值上,都比具有同样工艺水平的现代玉器高得多。

琢玉工具历代都在不断地改进,但一直进步不大。直到1958年以后,才较多地出现了电动磨玉机,开始解放了磨玉者的双脚;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又出现了钻石粉工具,加之磨玉机的转速每分钟可达二万转,极大地提高了工效;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又较多地更换捋机,把以前仅可移动玉活件变成了活件和琢玉工具都可以随意移动,操作起来更加得心应手,为琢制出精美复杂的纹饰提供了技术保障。模压机的出现,既提高了商品类玉器的制作效率,又降低了制作成本,但工艺价值大为下降。现代化的采玉和运输能力,有世界各地的玉材供应市场,品种和数量相对较多,给制作丰富多彩的玉器提供了物质保障,但也使现代一般商品类玉器的稀少性降低。玉质、工艺、艺术和个体大小成为现代玉器价值的主要评价因素,其中又以玉质和艺术最为重要,二者兼备者自然价值最高,可惜十分罕见,只要有其一就有收藏价值了。

古今艺术品的价值,首先与其艺术性及总体流通量有关,其次与其所用材料的品种、资源的贫富、材质的等级以及制作工艺技巧的难易程度和成本高低有关。玉材坚硬,琢磨缓慢,一件工艺复杂的精品大器,有的须经年累月才能完成。大师级玉雕精英人物较书画等艺术领域少得更多,因而产生的艺术精品玉器总量也更加稀少。玉器既能观赏、佩带和把玩,又经久不变易保存。由于具有如此众多的收藏优势,所以在同时期的各种工艺美术品中,精品玉器的价格总是较高的。如现代的精品玉器,价格在几十万元以上的并不罕见,而在其他的工艺美术品中却非常少见。明清时一件古玉可换三件官窑瓷器,是因为当时的官窑瓷器虽然精美和珍贵,但皇宫可根据需求增加烧造量,而古玉是不可再生的。一般认为同等级别的玉器,古玉是现代玉器价格的十倍,甚至前后代之间也会相差十倍。由于翡翠出现得较晚,所以人们对其玉质看得比其年代重,明清时的翡翠玉器仅是现代的1.5倍左右。

古玉的市场价值基础,除了其历史和艺术价值外,是其市场流通量和以后的变化可能性。市场的成交价,则与人们对它的价值认知程度、社会购买力等市场因素有关。现在已经出土和传世的古玉,除大部分已被国内外的博物馆收藏而不会再流入市场外,剩余部分基本都在个人收藏者手里,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出手转让。自三国时大兴盗掘古墓之风,时至今日古墓已成“十墓九空”,加之国家已对古墓加大了保护和发掘的力度,使得能再进入市场的古玉极为匮乏。再从近几年海外返流回来的古玩看,真品的瓷器多而玉器少,说明国内的瓷器价高而玉器价低,以及国际市场上的中国瓷器存世量大于玉器。近几年的拍卖市场上,元代之前的玉器,出现的并不比相近时期的瓷器多,其价格本应高于一般瓷器和近、现代玉器,却反而较低。造成这种价值倒挂的原因:一是人们对古玉的价值认识不足,盲目追风,看势不看质,把古玉当作一般的近、现代玉器,忽略了其最珍贵的历史价值和不可再生性。出于对古墓的保护原因,对古玉器的评价也存在着人为的打压现象,进一步造成许多人对古代玉器的价值认识不足。二是因为古玉市场流通量很小,人为地炒作不值得,不像流通量较大的品种,炒作起来以后可以获得高利,有的因没有真实的价值支撑,炒作过后价格就一落千丈。目前市场上有个怪现象,就是老玉器卖不过新玉器,新玉器卖不过玉石原料。从理论 上讲,同样品级的玉石原料制作成玉器以后,其原料的价值量应该是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增加了工艺艺术的价值,古代玉器还有历史等珍贵的价值。出现这种怪现象的原因,除了人们对价值和需求是交易价格的基础不太明了以外,不能不说里面也有一定的人为炒作因素存在。三是市场上经常出现伪古玉,使得人们“谈古色变”,不敢轻易涉足古玉,这和市场缺失准确、公正的古玉鉴定中介机构有关。

好东西一出来价格就较高,而且会越来越高;大众化的东西当时价格也大众化,时间久了价格仍不会上升很高。现代玉雕大师的作品,其升值的速度也十分惊人。如仵应汶大师的小水晶释迦牟尼佛法相和观音法相挂件,六年前市场上卖几十元一件时,人们因认为是水晶材质而嫌贵,在2006年初制作出少林寺赠送普京总统的水晶“混元三教九流图赞”后,名声大噪,价格由年初的几百元一件骤然上涨到三千元以上;同年底,他又享受到国务院的技术津贴,作品也更加供不应求,至2008年初一件已售到近两万元人民币,而且预约等候拿到作品的时间也更长了。

近二十年来的采玉,用的是竭泽而渔的方法,使得一些名贵玉种已经或接近枯竭。高档玉料和玉质精品玉器,涨价的周期越来越短、幅度越来越大,向具有较强经济实力的收藏者手里集中。对于玉器而言,玉质仅是玉器价值的一部分;对于艺术精品玉器而言,其价值主要是由艺术创意和造型神韵决定的,玉材仅是表现艺术的载体,并没有材质优劣之分,只有使用得当与否之别。刘晓强用红色玉髓设计制作的关羽头像能说不生动感人吗?独山玉中的黑白玉料,过去很少有人用它表现主题题材,多用来作为陪衬主体的底座类使用,现在却有人用它创作出不凡的艺术作品。即便是高档玉材,如果对其表现的题材没有帮助,也不会产生出艺术价值较高的作品来,工艺较好时才能达到玉质精品玉器。如何使用好每一块玉料,找准它最适合琢制的题材,使题材造型与玉质相得益彰、浑然天成,产生出气韵生动的艺术效果来,这正是玉雕大师们一生呕心沥血、孜孜追求的目标。在高档玉材越来越稀少和昂贵的时候,提高中低档玉材的制作艺术水平,是玉雕行业今后发展的方向。对广大的玉器爱好者来说,在古玉难求之时,收藏既无断代风险,又有无限量增值性的现代艺术精品玉器,显然是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