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水力排砂采油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水力排砂采油技术在稠油开发中的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在王庄油田的开发中,油井出砂严重、套损一直是制约开发中期热采井提效的主要因素。由于稠油井经过多轮次吞吐后,位于储层边部的井因受地层细粉砂和粘土颗粒堵塞严重影响,防砂有效期短、周期产能递减大。同时,油层套管受热胀冷缩和地应力的挤压影响,也易造成套管不同程度的损坏。通过改变思路和工艺技术攻关,采用水力排采油治理热采出砂及油层段套损井,在王庄油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下步其它热采出砂及套损井的治理提供了有效手段。

[关键词]水力排砂采油;出砂井;套损井

中图分类号:TE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350-01

一、水力排砂采油机理

水力排砂采油是指在油井举升工艺上采用水力排砂泵,以喷射水动力混合液为驱动力的采油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把近井地带及地层出砂,用动力液携带出井筒,达到排砂采油的目的。水力排砂泵具有较强的排砂能力,在油井产出液含砂量小于10%的条件下能够正常生产;混合液可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不用采取辅助降粘措施;携砂采油可防止生产过程中砂埋油层。

二、水力排砂采油治理热采出砂井

位于储层边部的热采井经过多轮次吞吐后,因受地层细粉砂和粘土颗粒堵塞严重影响,防砂有效期短、周期产能递减大。而传统的治理方式以防砂为主,一般采用机械防砂、化学防砂和复合防砂,这三种防砂方式对于一些易出砂油藏往往均不适用。于是我们转变思路,采用水力排砂采油技g,由“防砂”转向“排砂”,把近井地带及地层砂排出井筒,实现效益化开发。目前,应用水力排砂采油治理热采出砂井在王庄油田郑41-斜2井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郑41-斜2井区现状

王庄油田郑41-斜2井区位于山东省利津县王庄乡王庄油田南部,构造上处于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西段,为凸起边缘地层超覆油藏。郑41-斜2井区油层为沙一段1组,含油面积2.2km2,地质储量100×104t,油藏埋深-1210~1250米,地层倾角1°-2°。主力含油层系为河流相沉积。岩性以浅灰色含砾、砾状砂岩及粉细砂为主。储层高孔、高渗,孔隙度20.9-42.9%,平均34.4%,渗透率610-3200×10-3m2,平均1780×10-3m2,其中主力小层物性较好,渗透率为1970×10-3m2,非主力小层物性较差,渗透率平均800×10-3m2。储层非均质性严重,渗透率变异系数0.6-2.3。层内物性夹层发育,多为油干间互层。综合来说,郑41-斜2井区沙一段油层受岩性与构造控制,油藏类型为常温、常压、中高渗透、薄层层状强水敏特稠油油藏。

郑41-斜2井区于2009年投入开发,一直采用一套层系283×200m的反九点井网蒸汽吞吐开发模式。该区块因储层出砂严重、防砂后近井地带容易堵塞等问题,造成开井数少,日产油能力低。

影响该块开发的主要问题是地层出砂严重,防砂有效期短,造成低效井和长停井多。经过对比两次防砂油井的生产情况,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出现了油井防砂后第一周期生产情况最好,周期产油最多,周期平均单井日油和油汽比最高,经济效益最好。二是油井每次防砂后,随着吞吐周期的增加生产效果越来越差,生产天数、周期产油、周期平均日产油能力和油汽比逐渐下降。由于油井出砂严重,直接制约了该井区的效益开发。

(二)造成郑41-斜2井区低效的主要原因

1、地层砂粒度细,且出砂量大。因此对防砂工艺要求高,防砂难度大,同时也很易造成粉细砂岩的聚集导致地层堵塞。

2、油层胶结疏松。由于油层埋藏浅,结构疏松,原油粘度高,携砂能力强,导致生产过程中细粉砂运移,并堆积镶嵌在防砂滤管上造成堵塞。

3、粘土含量高。由于该块粘土含量较高,并且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呈膜状或片状充填,遇水膨胀破坏后对储层孔渗的伤害最大。

4、高温高压蒸汽对地层出砂的影响。

5、二次运移。在注汽过程中地层砂的二次运移也增加了地层出砂的程度。

(三)水力排砂采油治理出砂井效果

针对郑41-斜2井区地层细粉砂运移堵塞严重特点,采用水力排砂采油技术将近井地带的粉细砂排出,增加近井地带的渗透率,提高效益。

该项措施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具有较强的排砂能力,在不进行机械防砂的油井产出液含砂量小于10%的条件下能够保障其正常生产。二是混合液可大幅度降低原油粘度,不用采取辅助降粘措施。三是携砂采油可防止生产过程中砂埋油层,生产周期内能实现携砂采油生产,并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益。

在郑41-斜2井区,已实施水力排砂泵采油治理出砂井8井次,目前已结束周期井共4口。对比治理前后效果,阶段增油4294吨,平均单井周期增油1074吨,使低效、无效井转化为高效井,提高了区块整体开发效益。

三、水力排砂采油治理套损井

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油井多采用射孔完井,其套管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油井能否正常生产。而油井套管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套管变形、腐蚀、破陋、错断等,我们统称为套损井。尤其是热采井,经过多轮次吞吐后,油层套管受热胀冷缩和地应力的挤压影响,更易造成套管不同程度的损坏。目前,统计王庄油田套损井共有63口,其中2015年新增套损井9口,单井影响周期日油7.6吨;2016年新增7口,单井影响周期日油4.3吨。套损井的不断增多,也是制约王庄油田开发提效的主要瓶颈。

以往,针对油层段套损严重、影响生产的井的治理措施主要是套补贴、下小套管或油井更新,投入费用较高。且套补贴或下小套管后的井,因治理段内径较小,无法进行机械防砂(化学防砂在王庄油田不适用),治理有效期短,效益差。

2016年,在王庄油田油层段套损井中采用水力排砂泵尝试恢复生产,以“排砂”代替“防砂”,有效节约了下小套或大修侧钻等常规措施的高成本投入,确保了油井的正常生产。

水力排砂采油治理套损井有两个优势,一是水力泵尺寸外径较小,能顺利下入到套损井的油层附近,二是水力排砂采油不需要防砂,解决了油井套损后不能正常防砂导致油井停产局面。

目前,实施水力排砂采油治理油层段套损井2井次(郑36-20-22和郑36-10-斜7),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郑36-20-22井为例,该井原生产层段为ES114-5,射开13.8米,共4个小层。共生产9周期,累产油2.44万吨,累产水2.45万吨。2015年转周打捞防砂管后发现套管严重弯曲,从40臂测井图可以看出在1207.5米处修套无进尺,出现严重套损,导致停产。2016年2月,因该井生产层顶部套管严重弯曲变形,实施ES114补孔措施,共射开4个小层6.5米,和原层段合采,采用水力排砂采油工艺。

该井于2016年3月22日治理后开井,生产第10周。通过治理前后同期生产数据对比可以看出:治理后日液、日油明显高于治理前,含水也出现大幅度下降,已实现周期净增油688吨,平均日增油量达4.7吨。50美元下,创造效益296万元,取得显著的治理效果。

四、结论与认识

1、采用水力排砂采油技术治理出砂井,转变了防砂治理思路,由“防砂”转向“排砂”。能把近井地带及地层砂排出井筒,可以使因出砂严重导致的低效、无效井升级为高效井,开发效益提升显著。

2、采用水力排砂采油技术治理油层段套损井,解决了套损井治理和防砂的两大难题,节省了成本和盘活了存量资产,是低成本开发技术应用的典型范例之一,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简介

吴超燕,中国石化销售有限公司福建石油分公司,采油工程师,工程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