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业机械的维护教学创新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业机械的维护教学创新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陕西省农业机械使用与维修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分析

农机专业技术人才少,农机手集约化经营理念差。归根结底,是由于缺乏受过系统专业教育的技能型人才,不能充分发挥现代化农业装备的作用。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建设现代农业,迫切需要以农业机械为载体引领农业生产方式变革,创新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提高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水平。为此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连续几年在全省农机工作计划中提出坚持农民在发展农业机械化中的主体地位,紧紧围绕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依靠职业院校和县级农机校,“分层次、分阶段、多渠道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在全省继续组织开展农机化教育培训大行动,全年培训13万人次以上”,特别是要加强对每年新增的数万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现代农业装备的使用和经营水平。

农机专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一)抓住机遇、认真调研,创新培养目标党和国家多次出台加快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文件和政策,从2007年秋开始对中职学生给予助学金补助,每个学生每年补助生活费1500元,2009年秋季学期开始,国家又实行中职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政策。2010年陕西省财政厅等4部门联合印发了《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免学费工作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和措施都为农机专业职业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一方面,党和政府鼓励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多次出台加快和加强农村职业教育的文件和政策,另一方面,大量的农机教育教学资源闲置,农机专业即使免费也招不来学生。针对这些现象,我们在陕西省农机局协助下对农机从业人员状况进行了大量深入调研,结果显示:16-20岁的中学毕业生没有意愿回到农村从事农机和农业工作;从事农机(业)生产工作的大多数是30-50岁的农民;绝大多数从业人员没有系统接受过农机专业学习,不到一半的人通过“阳光工程”等短训项目培训,仅仅掌握农机具的基本操作技能,没有经营意识。通过调查分析,我们一致认为农机专业职业教育不能把培养对象仅仅局限在培养农村新生劳动力上,更要注重培养百万既有的农机产业大军。所以,把农机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具有初中毕业及以上或同等学力,年龄在35岁以下,已经或准备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的职业农民、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能胜任本地农业机械化生产、经营、服务、维修等工作,在农村生产第一线留得住、用得上并能发挥骨干、带动作用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二)加强行业合作、送教下乡、农学结合,创新办学模式围绕培养目标,以农机手为主体,以服务为宗旨的原则,学校和陕西省农业机械管理局合作成立陕西省现代农业工程教育中心,组织专业教师和省市县三级农机局干部、乡镇和村委会干部、农机手多次进行交流,探讨采取何种办学模式才能使学员解决好学习与生产、生活间的矛盾,有效投入到学习农机技术中来。在各级农机部门支持和协调下,形成了以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教学资源为办学主体,以县级农机技术培训学校为办学依托,在乡镇、村设立教学点,以享受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农机手为主要培养对象,实行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的办学模式,并结合农时和当地农业发展项目设立灵活机动的培养方案,学习组织采用农忙时生产实践、农闲时集中学习,把学校和教室搬到田地头、果树下、大棚中,力争做到教育的形式方便农民。(三)服务区域农业发展,创新教学内容围绕陕西省农机化的发展,在组织专家和教师对本省农业机械化生产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对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在课程设置上既考虑学员作业技能的掌握,又考虑到学员的人文素质提高,还注意拓展他们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根据学员所从事的行业、产业,分成粮食生产机械化、果业生产机械化、蔬菜生产机械化三个方向,同时兼顾教学内容要结合拖拉机驾驶员、收割机驾驶员、机防手、农机化经纪人等劳动技能鉴定需求。目前我们正在组织教师和相关专家编写适合农民学员的教材,力争做到教育的内容贴近农民。(四)加强基础能力建设,创新教学手段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之一,也是职业教育的客观需要。为切实做好农机职业教育,学校多渠道积极筹措资金,争取陕西省民生工程项目资金150万元,购置了大中型拖拉机、自走式联合收割机、各类动力机械、植保机械,建成了3个理实一体化教室,购置了移动教学车辆和设备,极大改善了教学硬件设施。充分考虑学员掌握知识的特点,在拖拉机、收割机操作与维护课程教学中采用现场理实一体化教学手段,提高学员的操作技能;在农机经营项目课程中采用案例参观讲解教学,利于学员理解经营理念掌握经营技巧;在设备维修课程中采用场景教学,提高学员分析判断能力。充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指导和检查学员的生产实践学习,力争做到培养的手段适合农民。(五)注重技能看实效,创新学习评价模式传统的书面考核或者凭记录学员的上课表现来评价学员的学习效果对职业教育而言过于片面。党和国家对现代新型农民的要求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那么直接的体现就应该是看学员通过学习后,生产的产品质量和产量是否提高、农机作业质量是否满足农艺要求、生产经营的规模是否扩大、收益是否增加、生活的环境是否改善等。因此,在设计学员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时充分考虑到学员是否掌握了一技之长,不同生产环境中学员对不同技能掌握和利用的实际效果,对取得职业资格证、获得各项政府奖励、为农村社区管理做出贡献者、在伦理道德方面有模范带头作用的考虑予以学分奖励,让评价模式真正能激发学员的学习自觉性和创造性,力争做到培养的结果富裕农民。

农机专业创新教育取得的效果

通过以上探索实践,学校在陕西省农机局和各级组织的广泛宣传和大力支持下,2010年组织学员1200名,2011年组织学员1000名,在全省各地设立了7个教学点50个教学班,使农机专业规模达到建校以来最大,教学活力明显增强。2010年学校参加首届全国农业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农机维修项目比赛,获得二等奖(全国第5名)1个,2011年又获得三等奖2个,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大多数有农机具的学员参加了各类农机合作社,积极参加跨区作业,有些学员从事农机维修,走上了创业之路。在设点办班的村镇,村风村貌发生明显改善,农民业余生活丰富多彩了,赌博、偷盗、游手好闲等不良风气减少了,教育效果初见成果。五、思考和建议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城镇化不仅过度挤占农村自然资源,也严重影响到农村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显示,我国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城市化水平超过50%,全国农业从业人员中50岁以上的占32.5%,农业劳动力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所占比重高达95%。农业人口老龄化、农业生产副业化、农村社会空心化对农业发展来说,都可能是致命的问题,这更需要职业教育为“三农”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12年3月17日至18日,国务院总理在考察河南省农村时指出:不少青壮年农民进城务工了,分散的土地必然要有人进行规模经营,农业机械化是必然趋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三化同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们农业职业教育战线应该抓住机遇、不等不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把专业建设与农业产业发展相衔接、专业课程与农业生产岗位相衔接、教学内容和生产技能相衔接,积极投身新型农民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新贡献。

作者:张珠让 单位:陕西省机电工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