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激活体育梦想 激扬学生生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激活体育梦想 激扬学生生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个人档案】

何云,南京市江宁区实验小学体育教师,德育处副主任,南京市体育学科带头人。工作以来谦虚勤奋、吃苦耐劳、智慧从教,积极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体育工作,精心策划特色大课间、以体育为主题的大单元综合实践课程等。辅导的“阳光伙伴”团队在国家教育部和湖南卫视联合举办的“阳光伙伴励志活动”中获全国亚军,所带社团在省、市、区级比赛中均获佳绩,被评为2010年、2014年“江宁区先进教育工作者”“南京市体育工作优秀管理干部”“江宁区‘特带优’后备梯队人员”等。

从事体育教学工作后,我发现体育就像一座蕴藏丰富的矿山,细细探究,每一块石头都价值连城。体育是以人为主体的活动。爱因斯坦曾说过:“青年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一个专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谐的人,体育正是培养一个和谐的人所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小学阶段,我们培养的不是专业选手。体育不仅包括速度、力量和技能,还包括兴趣、规则和激情。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大多数普通的学生时,天赋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我们需要关注学生基本活动能力的培养,学生参与活动兴趣的激发以及学生正确的自我评价等。

老师,今天我们玩什么?

上课前,学生们总会蹦蹦跳跳地来到我面前问:“老师,今天我们玩什么?”他们的眼中满是期待,我心里暖暖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没有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这给了一线体育教师很大的选择空间,教什么和怎么教是体育教师永恒的课题。记得1998年第一次参加南京市赛课,我准备了一年级的韵律活动与舞蹈课:小碎步。我抓住动作特点,在“小”和“碎”上做文章,利用头饰引导学生模仿一系列物体的移动动作,如汽车跑、小鸟飞、小鱼游、雪花飘……同时,我还与学生们一起将模仿的物体贴在相应位置上,完成了一幅剪贴画。在贴剪贴画的过程中,我和学生一起讨论哪些物体的移动动作需要用小碎步去表现,轻盈的、没有脚的、不是一步步走路的……学生们的答案正是小碎步的动作要求。带着这样的体验去练习,学生们学得很积极,仿佛一条条小鱼、一只只小鸟、一朵朵雪花……通过学练,学生们不仅掌握了小碎步的动作方法,还知道了动作的表现意图并能合理运用。当时,韵律活动和舞蹈还是一个比较新的领域,因此,本节课获得了市教研员高鹏老师的赞赏,被评为南京市十佳体育课。专家的肯定让我信心百倍,借助艺术体操的底子,我开始了韵律活动与舞蹈的教法研究。

在新一次的市级展示活动中,我献上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三年级儿童马步。课中我引入了“跳舞毯”的概念,设计出“十”字地标,并在移动黑板上的“十”字上做对应的模拟示范。以往,舞步教学由于受到人数与场地的限制,教师的示范很难让每个学生都观察到,而在本节课中,我在双“十”字的帮助下,教与学清晰明确,学生学得很快,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其次我用红、黄、蓝三色彩带编成50厘米长的“彩鞭”,色彩绚丽、长短适中,准备活动时是绳,舞步练习时是束腰带,组合练习时是马鞭,游戏时是马尾,体现了器材使用的多样性。同时我在课中选择了《草原小骏马》《草原赞歌》《吉祥三宝》《江南stlye》等音乐,这些音乐契合主题,深入人心。学生们用同样的肢体动作展示了不同节奏的音乐,感受了草原的广阔与骑马的快乐。课后专家们对课的设计与完成度给予了高度评价,但有一位专家提出了异议:这不是体育课,这是舞蹈课!这句话让我雀跃的心一下子凉了下来。一堂有内容、有方法、有负荷、有亮点的课,为什么会被认为不是体育课?为此,我与市教研员陆伟老师进行了沟通,陆老师一针见血:我们在上韵舞课时,如果只是将完成规定动作作为终极目标,而没有运动技能的支撑,会很容易将体育课上成舞蹈课。是呀,音乐课也有律动环节,那么,体育与健康课中的韵律活动和音乐课中的律动活动有何区别?韵律舞蹈中的技能在哪里?

新课标认为:“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它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由此可以看出,运动技能的界定已经摆脱了传统意义上的以竞技体育项目为目标的分项技术,而更为关注基础性和学生能力的培养。经过反复思考,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将有弹性地做出舞步动作作为教学目标,而完成这一目标的关键是舞步练习时前脚掌着地主动下压,脚踝发力。其实前脚掌着地,脚后跟稍稍抬起,是很多身体活动时采取的动作,它不仅可以让步伐变得有弹性,还可以使学生快速启动,敏捷地变换方向,更重要的是能保护踝膝关节,起到缓冲作用,因此,能熟练地用前脚掌着地发力是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本课在热身操的最后一节选用双脚蹦跳,上举甩鞭的动作,用“举高鞭子”这一要求引导学生做出前脚掌着地的蹦跳动作,并随即组织学生重点体验这一自然生成的动作,从而梳理提炼出合理的发力方式:有弹性=前脚掌着地+脚踝发力。在学习步伐时,用双替,前脚掌着地踩“十”字地标的方式进行,这样可让学生体验脚踝发力,模仿马蹄有弹性的舞步,在辅导时安排踩数字和抓马尾游戏,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快速移动时用前脚掌着地发力的方法。可以说,本节课的技能教学是贯穿始终的,每一个环节都承载着技能教学的任务,从初识、体验到学练、掌握直至最后的运用,教材的选用、教学环节的设计无不以技能教学为主线,同时兼顾其他的学习目标。

同样的“十”字,同样的马鞭,同样的音乐,同样的动作,因为指导思想与教学理念的不同,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两节课,修改过的课不仅让学生学会了动作,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发力方式和良好的运动习惯,这种技能的掌握对学生今后的体育锻炼是有积极意义的。

老师,今天我们怎么玩儿?

体育课上有很多规范:队列的规范、操作的规范、练习动作的规范、游戏的规范、运动项目的规范、竞赛的规范、考核的规范等等,规范在体育课上是效率和安全的保证。因此,刚刚走上讲台的我就洋洋洒洒地定了个“体育课堂十不准”。开始时,我的权威确实把学生唬住了,可时间一长,这种粗暴的、单方面的约定就如纸老虎般不堪一击,课堂内的骚动如水面的葫芦,按下这个,浮起那个,让我手忙脚乱。如何让学生认同约定并自觉执行?这可能还得从了解学生的需要入手。为此,我经常在课间、午间跟学生一起活动,甚至找来学校推荐给学生的课外读物阅读,以便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

2010年,江苏省第五届教学能手比赛在南京举行,我在参加培训会时接触到了美国的SPARK课程。这是一项与健康有关的综合性小学体育课程,即儿童的运动、游戏和体育活动课程(英文缩写为SPARK课程)。该课程对教师、对课堂教学的控制、设计与组织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它具有趣味性、ASAP(快速进入活动)、MVPA(运动强度达到中等以上)、控制(包括空间、规则、分组的控制)、社会、科学系统性等特点。它新颖的课堂呈现方式一下子吸引了我。认真学习之后,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和SPARK课程理念,我为一年级新生量身订做了一个单元的行为准备课。一年级新生的行为准备是指作为一个集体人,在集体活动中所应具备的规范行为与习惯意识。它包括纪律意识、时间观念、文明行为和正确举止。内容如下:

第一节课:说停就停。每人发放一个彩色纸盘,直径20厘米。将学生带到篮球场,跟学生约定,音乐响起,将纸盘当成方向盘,在场地内自由走动,音乐一停,立刻停止动作。并在活动中表扬停得最快的学生。

这是一个以个体为单位的分组,虽然没有生生间的交流与互动,但统一的音乐、统一的动作,可以让学生们感受到作为集体一员与大家同进同退的快乐。“说停就停”实际是“一切行动听指挥”的意思。

第二节课:安全距离。继续使用彩色纸盘。音乐响起,学生手持纸盘在场地内自由走动,音乐一停,立刻将纸盘放在地上,双脚踩在纸盘上。这时候,纸盘成了学生的“家”。将双臂侧平举,原地360度旋转,如出现相邻两人手臂互碰的现象,需要调整自己的“家”的位置,直至不相碰。在活动中表扬不扎堆的学生。

这虽是一个以个体为单位的分组,但与他人已有互动。这个互动不是将两人拉近,而是分开。这是由体育课的特点决定的。学生喜欢扎堆,喜欢往人多的地方挤,往往会出现不必要的身体接触,而导致伤害事故,培养安全距离意识可以规避这一危险。

第三节课:谨慎驾驶。音乐响起,学生手持纸盘在场地内慢跑,注意安全距离,若与他人相碰,双双到场地外的“4S店”修理。音乐声停,没修过的“车”增值一颗星。练习3―5次,表扬增值最多的“车”。

第1―3节课,都是以个体为单位的分组,没有固定的互动对象,要求也是逐步提高。从走到跑,从单纯的停的动作到兼顾停的位置,难度逐渐加大。一年级的学生大多以自我为中心,新生刚入学对同学不熟悉,这种融化在集体中的个体分组能有效消除学生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并逐渐在集体中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第四节课:手拉手的朋友。音乐响起,学生找到同桌,两人一组,手拉手相对站立,注意与他组之间的距离。音乐声再起,拉手做深蹲练习,直至音乐结束。期间可以互相交换生日,并记住对方的生日。

这是两人一组的小分组,也是使用率极高的分组。在分组过程中学生会有点紧张,因为怕找不到人愿意和他手拉手。所以第一次教师提出了要求:要找同桌。这是限制也是帮助,重点不是找谁手拉手,而是知道找朋友的过程要受音乐的控制,注意安全距离,以及找到后该怎么办。

第五节课:脚尖对脚尖的朋友。在手拉手朋友的操作基础上,教师提出再找一个不一样的朋友,找到后各出一只脚,脚尖对碰成弓步,叉腰。音乐响起,做弓步交换跳。期间可以互报姓名,并记住对方的姓名。

学生在了解了找朋友的过程后,开始选择找什么样的朋友,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一对找不到朋友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同桌。这时候,教师要表扬他们,因为他们听清楚了规则,并用语言激励相邻的学生帮助他们,即拆开一组重新分。对于乐于帮助他人的学生,更要表扬,培养互助精神。

第六节课:肘对肘的朋友。回忆手拉手的朋友和脚尖对脚尖的朋友,提出找第三个朋友,找到后伸出一只手臂,手肘对手肘,站立并交换姓名。音乐响起,两人商量分工,一个模仿苹果全蹲抱膝,一个模仿香蕉上举手臂直立,绕苹果跳一圈。然后交换。

这一次的分组难度加大了,因为每个学生都有两个人不能选,上次课分组很顺利的班级这次课也可能出现问题。教师的指导思想同上。有了上一次的体验,学生会主动帮助别人。前两次小分组,两人做的是相同的动作,互相可以模仿,这一次动作不一样了,有了配合,教师全程用语言提示与指挥。虽然只是一个蹲和立的动作,因为冠上了名字所以变得好玩起来,今天可以是香蕉苹果,明天也可以是萝卜白菜。

第七节课:背靠背的朋友。回忆手拉手、脚尖对脚尖、肘对肘的朋友,提出再找一个不一样的朋友。在教师的参与下找到朋友的背靠背站立。音乐响起,一个俯卧手脚支撑成“山洞”,另一个跪撑爬着“过山洞”,然后交换。

这次的两人分组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度很大,因为每个人都有三个人不能选,分组可能会多花一点时间。但是这种体验是必需的,学生们必须学会选择、判断及与他人互通有无。完成练习时会出现身体的接触,动作配合会变得更具体和直观,一个人动作完成的好坏会影响另一个人动作完成的好坏。这时候可能会出现争吵,会有学生因为他人的失误变得不开心,提醒他们看看玩得好的组,体会相互体谅才是“朋友”。

第八节课:自我编号。四人一组,脚尖对脚尖站。从1―4每人一个号,记住自己的号码。音乐声响,1、3号成“山洞”,2、4号“钻山洞”,钻完自己的,出去钻别人的,音乐声停,回来告诉自己的山洞,一共钻了几个,然后交换。

比起两人一组,四人一组的组合更难,经常会多一个或少一个,教师要及时调配。尤其是多出一个人的时候,让谁退出都不太合适,因此对于主动退出的学生一定要表扬并尽快安排好。

第九节课:合并编号。四人一组,脚尖对脚尖站,从1―4每人一个号,记住自己的号码。音乐声响,1号到红色标志桶处围个圈,2号到蓝色标志桶处围个圈,3号到绿色标志桶处围个圈,4号到黄色标志桶处围个圈。

如此操作,学生很自然地就被分成了四组。今后如果需要分成五组,只需先5人一组编号,再分别归号就可以了。2组、3组、6组皆可,但最好不要超过6组,因为一个组人数越多,自由组合时的难度就越大,为了让学生们不慌乱,需要反复训练。

以上课程关注了新生的三个方面:

1.关注学习情绪。

刚入学的学生对于新环境害怕、担心是正常的,同时他们也好奇多问,对一切新事物都感到有兴趣,并且活泼好动,喜爱游戏。分组中开汽车、开飞机、修理站、香蕉绕苹果、钻山洞,这些简单的小游戏成为了一个个兴奋点,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跃跃欲试。评价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以期将学习情绪调整到正值。区别于横平竖直的传统队列,散点站位更能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当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们排成整齐的队列,对齐了站,甚至可以在地上标上标志,让学生们固定站位。这样的课堂看起来整齐、有序,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则犹如无形的牢笼,守纪律的学生被困在了标志上,离开位置的会被认为不听话,这对于活泼好动的学生来说是何等残忍。虽然纸盘放在地上是一个标志,但这个标志是学生自己找的,而不是教师规定的,并且这个位置的选择得到了教师的认可,还可以变化,这是件多么有意思的事。

2.关注学习伙伴。

朋友,是倾诉的对象;朋友,是进步的动力。人是最怕寂寞的动物,小孩子更加需要朋友。一年级学生喜欢交朋友,但很少能说出谁是自己的朋友,他们常常把“近邻”“谁帮了他”作为选择朋友的标准。谁给他好东西,谁就是他的好朋友。他们是根据谁跟自己亲近来交朋友的,我们教师要支持学生与学生间的交往,鼓励他们向同学学习,关心同学,与新朋友建立友谊,让学生在群体中健康成长。

因此在分组活动中,找不一样的朋友手拉手、肘对肘……无疑给了学生更多结识新朋友的机会,要求交换姓名、生日甚至早餐内容等,也是让他们有更深层次的了解,还可以避免他们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当学生大声说出自己朋友的名字时,他们是快乐的,这种快乐让他们愿意在一起做任何身体练习,哪怕很累,很难。

3.关注学生特点。

一年级学生知觉发展不够充分,往往会把方位搞错,因此刚开始的散点站位会有点乱。教师用一个篮球场的边线将学生们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并用侧平举转身360°不碰到别人作为标准拉开了个体间的距离,操作性很强,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不困难,评价也很直观,因此效果很明显。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思维也非常具体、形象,且一次不易记住很多东西。因此在分组强化训练时要充分考虑这一特点,九节课,从听信号启动、停止―保持间距―跑动中保持间距―两人一组―两人一组做同样的动作―两人一组做不同动作―两人一组配合练习―四人一组―四人一组合并组成大组,每节课解决一个问题,要求单一而具体。前一节课的练习内容是下一节课的基础,每个学生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做到什么程度,操作性大大增强。

4.关注习惯养成。

遵守时间的习惯。用音乐和哨声控制动作的开始和结束,强调集体的一致性,让学生养成抓紧时间的习惯,并在适合的时间做适合的事。

与人合作的习惯。现在无论我们干什么工作,都离不开与人合作。学习也是一样,从小培养与人合作的习惯非常重要。分组中不断变换合作对象和合作方式,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有利于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

学会倾听的习惯。教师提出要求,立即执行并评价反馈,这种过程性评价会造成适度紧张,学生会集中思想,主动专心听讲,从而提高纪律意识。

文明的习惯。两人一组、四人一组时,会有规定动作确定分组,如肘对肘、背靠背等,一方面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还可以避免学生搂抱在一起拉拉扯扯,培养学生的举止文明。分组过程中出现无法组团的同学能热情帮助,自己找不到伙伴时不害怕,先想办法解决,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寻求教师和家长、朋友的帮助。这些自信的、有爱心的、守规则的好习惯,都需要我们通过课堂组织去培养。

分组只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不是我们体育课的最终目标,这种游戏化的分组过程会发生各种矛盾,这是学生认知与教师要求间的矛盾,是一种正能量与负能量的对抗。解决矛盾的同时,就是学生们进步的开始。

蒙台梭利曾经把纪律分成内部和外部两种,一种是来自外部的纪律,一种是来自内部的纪律。这一个单元的9节课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内部纪律而且关注了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特点和习惯养成。学生在第四节课开始就把提问变成了“老师,今天我们怎么玩?”这实际上是对前几次课约定的认同,规则与执行规则已慢慢在学生的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老师,我们还想这么玩!

学生都爱玩,可各自喜好却不尽相同,经常有学生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上篮球课?”“老师,我想这么玩行不行?”兴趣是参与的原动力,让学生从被动锻炼发展为主动锻炼的过程,就是教育的过程,这需要我们每位体育教师为之努力。

一直觉得,体育教师上好体育课就行了。直到2006年开始组队参加连续7年的“阳光伙伴”励志活动,当我一次次跟在肩并肩、脚连脚的学生身后跑完全程,当我一次次在终点为扑在垫子上的学生解下绑腿,当我为学生的坚持而感动、为学生的伤痛而落泪时,我感觉到了体育精神的存在。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它的多样性与选择性弥补了体育课的不足,各美其美的教育才是真教育。

校园吉尼斯墙是我校学生特别关注的景点之一,上面有体育、艺术等各方面的学校最高纪录,它是一个目标,是学生的梦想。有一天,一个女孩指着其中的一个栏目骄傲地说:“马上我就能打破这个纪录了。”我一看:二年级钢琴五级。乐器是有考级的,书法、绘画等很多项目都有考级,这种评定让学生有了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同时也是最有效的评价,但是体育项目能够参加考级测试的很少,能不能在校内也进行体育项目的考级呢?我试着从跳绳开始。

跳绳有很高的锻炼价值,可也有它的弊端,没有对抗性、重复性的动作、易引起审美疲劳。我参照国家体质健康标准和近三年学校跳绳比赛的成绩,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三个跳绳动作:单跳、双摇、交叉臂摇绳跳,分别制定了六个年级的一星标准、二星标准、三星标准。学生申请并在规定时间到考级教师处进行测试,达到标准即可获得激励卡,并配合全校的奖励机制。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从了解考级方案,制订考级计划,到利用课间、午间、大课间等一切可能的时间练习,对照考级标准练到成绩稳定了、有把握了,再到考级教师处考级,他们乐此不疲,这是一个持续刺激的过程。校园各处跳绳上下翻飞,学生们结伴练习,互相模仿。学生的进步是惊人的:学期结束时,根据回收的考级申请表统计,有2148名学生通过了单项考级,并获得多张奖励卡。

跳绳考级的成功让我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此项活动中,先将考级项目扩大到冬季三项,时间也从1个月延长到4个月。现在,结合学校社团项目、冬季三项锻炼项目、软式垒球项目、国家体质测评项目、我校传统项目和学生的特长项目,我们制订了江宁实小体育“1+1”技能考级标准,分为必测项目、选测项目和个性项目,评定标准分三个水平段,每个水平段三个星级标准。为真正做到低门槛、层级多、有促进、助成长,同时也为让学生有更多的体育梦想,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梦想,标准中不仅有绝对的成绩,还有运动参与度、团队合作能力、体育竞争力等评价,将体育技能考级活动常态化,以指导学生校内校外的体育活动。

体育课的目标是为了第41分钟的体育锻炼,学校体育最终是为了成就校外的终身体育精神。考级活动的开展,让学生们有了自己的体育梦想。体育课、大课间、社团活动,体育主题大单元活动让学生的体育梦有了实现的可能。将发展体育技能、开展体育竞赛、弘扬体育文化、健全体育意识、养成体育习惯糅合在一起,营造出了充满正能量的校园氛围。

永远忘不了,运动会会徽票选时,那一张张被郑重其事勾画的选票,那时候我是喜悦的;忘不了运动会上那些精彩的展演,那时候我是幸福的。当体育教师们带着学生进行社团活动,操场上所有的人都被金色的阳光笼罩,宛若一颗颗发光的明珠时,我是感动的。当我看到学生们在一次次活动中收获、快乐、进步时,我觉得我很满足。

他们在阳光下奔跑,快乐地挥洒汗水,麦色的肌肤在阳光的亲吻下畅快呼吸,明亮的双眸在汗水的洗礼下晶莹剔透!他们张扬、自信、宽容、努力!他们拥有全世界最宝贵的财富――健康!这就是我最大的梦想!■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