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小学生性格培养中的误区王怀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小学生性格培养中的误区王怀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一个人的性格是顺应不同的心理发展取向而逐渐形成的。小学阶段学生性格发展的过程中需要家长和教师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引导他们能形成坚强的意志品德。本文从小学生性格培养的误区出发,阐述了小学生性格培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 小学生 性格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22-0115-02

一个人的个性培养与“德、智、体、美、劳”等互相渗透。就小学生而言,由于成长环境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性格和独特的个人“心理”。因此,在新的课改条件下,我们要让学生融入社会,就需要探究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性格问题。

一、小学生性格培养的误区

1.体罚

数千年来“棍棒底下出孝子”的陈旧观念影响着老师们,老师在培养、教育小学生得不到成效时,往往会采取粗暴的体罚方式去损伤孩子们的人格,也会使他们的身心受到极大的伤害。

2.溺爱

家庭是学生性格形成的第一条件,家庭的氛围、教养方式、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一生。现在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可谓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由于他们缺乏小伙伴和互相爱护与合作的意识,为此惟我独尊。家长如果过分的迁就纵使他们形成自私、任性、懒惰等多种不良的性格。

3.约束

在学校,小学生受着过多教条的约束,总是接受一些老师说的“不许怎样”的信息。小学生对周围环境产生信任感,在教学中过分地压抑他们活动,容易使他们产生怀疑心理和不稳定感。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性格的有效策略

1.科学的引导

由于性格受到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小学阶段是良好性格的可塑性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必须要坚持正面引导原则,家长和老师应多强化积极因素,对于一些不良的性格多提出正确的要求,以指导其态度和行为。个性培养的目的是要让儿童个性得到自由、充分的发展,必须为他们个性发展提供机遇,搭建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课外活动,以此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从而最大限度的满足他们自我发展的空间及好胜的欲望。在一个班级体,几十个学生中性格肯定各异。老师千万别扼杀孩子的天性,培养的理念就是把眼光应看的更长远些,平等尊重儿童的主体地位。教师热爱学生是培养学生性格的一种教育手段和教育力量。一个经常遭到教师的冷漠、批评、训斥的学生就会产生自卑感,甚至自暴自弃,形成自卑、孤僻等不良性格。在每学期的开学第一周,利用班会时间组织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班级情况制定小组机制,让每个学生尽好自己的责任,在班上及时进行小结。遵循持之以恒的科学育人过程,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定势,进而培养其良好的性格。

2.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

搭建个性平台是发掘小学生潜能和特长的最有效方式。一个人的个性没有创新和发展,就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性格的形成受教育环境的影响,在家庭教育中要有意识地控制环境与教育因素,有目的塑造孩子的良好性格,尽力为孩子营造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一是让学生经受挫折教育,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他们学习道路上也同样遇到这样那样的挫折。如果一丁点儿挫折就会退缩不前,畏首畏尾,就成了“温室花朵”;二是家长要帮助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前进的目标,有了奋斗目标就会承受挫折;三是要创设一些磨难的环境,如组织爬山探险等活动。同时家长不能一味溺爱,依顺孩子,要给予适当批评,使孩子能坦然面对社会中的挫折。第四要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首先是父母双方和睦,多带孩子外出游玩。此外,家长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动脑解决自己的问题。其次是采用配合法,从社会需求来看,老师要与家长互相沟通,建立起共同的教育目标,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给予培养和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

3.合理的约束

(1)发挥榜样的作用

由于小学生认识水平低,在性格教育中,教师能用自己良好的性格去影响学生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往往把教师当作是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就必须以高尚的品行约束学生。

(2)引导小学生控制自己的情感

当在生活中碰到不顺心的事,引导学生学会从正面表达自己的情感。平时要注意运用激励的语言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每个家长应用客观的评价,激励孩子向适当的目标发展。

(3)注重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性千差万别,这些行为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此,学生的个性培养要加强针对性,积极鼓励,为学生创造自主,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学生个性的发展要因人而宜。要使学生善于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教师应利用各种有利的因素为个性偏差较大的学生创造有利的机会,让他们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逐步达到自我约束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章志光.心理教育心理学[M].北京:科学教育出版社,2006.

[2]王耘,林崇德等.小学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