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中国画的实用功能与教育功能透过花鸟画家陈元龙先生看当代中国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中国画以其悠久的历史及其传承性,备受古今中外人们喜爱。许多书画艺术教育者乃至书画爱好者都不断关注中国画的发展及其每个历史时期的业界领军人物。中国画有其民族性特点,也有其功能,由古至今人们往往将画画的过程视为抒发内心情结的一项活动,他的实用功能和教育功能一也直被人们所研究,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陈元龙从事了一辈子的国画教学,透过陈先生的画作及他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研究,我们来探讨一下当今社会中国画的实用功能与教育功能。
关键词:陈元龙;中国画;实用功能;教育功能
陈元龙,祖籍山东利津,天津师范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多年来游历祖国大江南北,久经磨砺,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取法高古,博大进取。擅长花鸟画,作品先后被纪念堂和周邓纪念馆收藏。近年来应邀在天津、深圳、广州、西安、郑州、长沙、新疆、南京、沈阳、山东等地举办画展。部分作品由友人收藏于泰国、日本、保加利亚、土耳其等国家。
陈元龙是我的老师,我在天津师范大学读大三这年,他才给我们上国画花鸟课,这次课程是我们本科学习阶段的最后一次花鸟画课,他也是唯一一个没有给我们上过花鸟画课的老师。还记得他给我们上课与其他老师不同,有他的研究生也一起来我们班。还记得他第一次给我们作范画,他作画技法娴熟,气韵笔端、笔笔畅通,尤其是凌霄花的枝蔓用笔急徐顿挫、曲行如弓、直行如尺,笔笔见力。你须得聚精会神,说不好一眨眼的功夫,有一些枝叶穿插的细节部分,你就没看到。在结课的那天,设备的老师也带录像机一起来到课堂上,录了一集光盘。陈老师说给我们留一些资料,这也是最后一次在课堂上见到陈老师。
陈元龙特别注重书画教育的传承,多次在笔会活动上听他提到这句话,这也使我对中国画的实用功能与教育功能有了较深的认识。
陈元龙作为天津师范大学的一名教师,但时刻不忘自己的老师,陈老师经常给我们提起他是天津美术学院第一届花鸟画班的毕业生,当代著名画家、教育家孙其峰是其老师,经常带他们到外地写生,还给我们提到他们在写生过程中发生过的种种小故事。孙先生现在也已九十多岁,我有幸见过孙先生一面。我尤其喜欢孙先生的画、佩服孙先生对画画的执着,我也买了很多孙先生的画集在学习。当代著名花鸟画家霍春阳是当时陈老师读美院时的班主任,现在也是全国赫赫有名的国画大家了。还有去年已故的夏明远先生都曾经教过陈老师,陈老师毕业后这么多年仍不忘师恩,经常去看望他们。同时他也教授我们一定要吃水不忘挖井人,国画最注重的就是传承。
陈元龙先生的国画作品是对每位先生的画法都进行了创造性融合了的,他认为国画在当代受经济、文化、科技的冲击,已经成为一种纯粹的艺术形式。国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功利性也依然存在,尤其像天津鼓楼、古文化街有许多店铺中摆放了很多国画爱好者绘制的作品,大多是临摹,很少有原创。这些人绘制这些国画作品并出售,唯一的功利思想大概是换取经济上的利益而已。而真正从事艺术教育及专门研究国画艺术教育的人也大有人在,并且他们受的教育也越来越专业化,大多都是从专业院校毕业的,他们认定自己一生要从事这个行业,要为自己所喜爱和追求的目标奋斗,他们视国画创作为艺术生命,更加追求国画创作的艺术性、表现性、创作性。我们应该留意到,现在的国画家、书法家越来越年轻化、专业化,很多人在刚过而立之年就在艺术造诣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陈老师也多次教导我们,在当今社会,这个激烈竞争、崇尚个性的时代,我们这些年轻的、刚刚从学校毕业走向艺术教学工作岗位的年轻人来说,必须及早为自己的绘画门类定位,或者先将某一种门类钻研透彻,由此及彼,题材涉及越来越广,越来越精。这是社会发展对我们提出的要求,是时代赋予我们新的考验,因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已经不能也没有时间如老一辈国画家那样等到暮年时再功成名就了。
虽然有许多家长从孩子幼儿园时就开始培养其画国画、练习写书法,但这也只是培养其兴趣爱好,而国画的年轻化却也是一种趋势。现在除美院之外的许多大学艺术类专业都开设国画课程,也更明显的促进了画家的年轻化。对于老年人来讲,学画却能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天津也有几所老年大学,每天有不乏上千名退休的叔叔阿姨们也拿起毛笔,学着修身养性。但我觉得学到什么并不是主要的,最主要的是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提升了艺术的品味。人们都说,画国画、写书法的人都长寿,并且得到了所有人的赞同。我认为这也是有科学道理的,静心作画能将烦恼的事情忘却脑后,心平气和,舒筋通血,久而久之,没有多余的疾病缠身,长寿是很有可能的了。天津著名的画家夏明远先生去年103岁仙去,生前身体一直很好,九十几岁的时候每天清晨都到海河岸边走路锻炼一个小时。画了一辈子画。锻炼身体是长寿的其中一个重要方面,但画画是养性的一个过程,不受外界干扰,眼手并用,思绪活跃,这是对老年人保持清醒的思维和灵活的身体一个重要的方面。画国画、写书法能够调节人的心性、净化人的心灵。当作品达到或超越预期的效果时,人的心情则十分愉悦,往往得到开怀般的兴奋感、难以言状的满足感。这种平和的心态和思想境界,有利于身心健康,陶冶情操,长寿秘籍即蕴藏于此。
国画的学习对年轻人与老年人虽有着不同的实用功能,但就国画的艺术造诣深度来说,应该是一种多年积累沉淀的体现。同时陈元龙认为,现在国画的功利性虽比较突出,但其教育功能却是万万不可视而不见的。
陈元龙自小就生活在书香门第之家,其父亲陈梅庵是津南区有名的书画教育家,从事教育五十载,桃李满天下。陈梅庵先生自19岁起利用自家宅院创办陈氏私立学校,教书育人,对贫困农家子女实行减免学杂费的政策,利用自己的书画作品参加义卖所得,奖励并资助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对于有些因家境困顿不愿上学的孩子,他亲自登门开导规劝家长鼓励孩子欣然就读,让读书上进成为家乡风尚。他坚持以诚信待人,以助人为乐,他喜欢植树养花,自觉呵护生灵,见到顽童捕鸟捉龟,他总要说服劝止,使飞鸟入林,乌龟放生。他曾从一位屠夫那里救出一头已经怀上牛犊的老黄牛。陈老先生也精通中医中药,经常免费为亲友治疗病痛,为家乡父老乡亲治愈过不少疑难杂症。陈老先生在教书育人、学术研究、诗文书画诸方面皆有建树,其崇德尚艺、笃学力行的言行举止,都教给了子孙后代。陈元龙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不断成长。
首先,国画教育体现在人格塑造上。我国书画艺术讲求“字若其人”,画亦如此,人品与书品、画品相互体现,心正之人,字也能体现出正气之感。清代朱和羹说:“学书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做一艺术家,只不过是比别人多了一项技能而已,然而先学会堂堂正正做人是最主要的。品德高尚正直的人,一笔一画都能体现出其清高、刚毅、儒雅、正气的品格。
陈元龙认为,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世间万物,在国画领域中就是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当今社会展览众多,水平参差不齐,风格各异,不能说这家好、那家差,要辩证思想的去看待作品,因为人们的欣赏眼光不同。
其次,国画教育能够促进人们的创新意识,这是国画教育功能的重要体现。纵观国画发展情况及每个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无不较好的传承了前人的艺术精髓。就拿先前提到的孙其峰曾是霍春阳的老师,霍春阳在继承孙先生的画法之上又进行了新的探索,将小写意的精髓吸收,转化为自己独特风格的大写意画法,自成一派,得到了社会上人们的认可。陈元龙也继承了两位老师的画法,但在自己的作品创作中又赋予其新的气象,他擅画松鼠,孙先生的作品中时常也有松鼠的身影,但陈老师将其松鼠进行了画法的创新,成为自己的风格。陈老师还擅长画松树,松树代表生命力的顽强和不怕严寒的高贵品格。“万岁枯藤”是书法用笔的极高境界,是一种难以用语言修饰的意蕴。在国画作品中,这种书法用笔内含劲健,不仅将物象那种古拙、苍茫、粗糙的表象刻画的一览无余,而且有一种不加修饰的率真的美感。陈老师喜欢画藤,尤其是枯藤,是因为藤中包含了柔韧的筋力,同时打上了时间锤炼的烙印。“万岁枯藤”是表示时间的长和永恒,陈老师的画中往往借物象松树来反衬生命的短暂和脆弱,来冲淡时间给人带来的匆忙之感,“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折射出人们对时间流逝的惋惜和对生命永恒感的追求。在陈老师的画中,“古”中常常含有“秀”气,整幅作品苍古之中含有一抹秀色。一颗古树,枯枝虬结,古藤缠绕,古木参天,然而在此苍古之中有一片新叶或一株微花,于是衰朽和新生顽强的结合在一起,古意盎然,显现出顽强的生命力。若是细细品味陈老师的画,往往有:“一枝一叶含古意,一石一苔见永恒”的含义。所以我们学画作画必须学习古人,“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要有继承又要有创新,才能在画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在国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自由发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作欲望,并调情移性,渐入佳境,产生一些奇想妙思,迸发出灵感火花,直至把内心的创作意识表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崔树强,笔走龙蛇――书法文化二十讲[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7.
[2]崔树强,中国书法中的“金石气”[J].艺术百家,2009.6.
[3]杨彬,浅说书法中的“拙”与“巧”[J].青少年书法,2014.4.
[4]邹尚辉,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国画教学思考[J].美术教育研究,2014.19.
(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津沽学院,天津 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