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取新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发展学生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唤醒学生主体意识,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同时倡导质疑争辩,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学生在个性化阅读中获取独特感悟,从而塑造、展示、张扬个性。
关键词:唤醒自我;自主阅读;倡导质疑争辩;个性化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0-307-01
所谓个性化阅读,是指个性介入阅读活动所形成的个体阅读品质和方式。换言之,就是学生在准备阅读时,要以主人的心态面对文本,把阅读视为一次丈量作者心域的精神劳作,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智慧探秘,一次与文本之间的心灵对话。教师的职责只在于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自主开垦文本处女地的教学场,而不能越俎代庖,把阅读课变成教师自我的宣泄和表白。唯有如此,才能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
一、唤醒主体意识,塑造个性
唤醒自我即唤醒学生的阅读主体意识。传统阅读教学中,多数学生习惯于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没有意识到自己是阅读的主体,成了知识的囊袋。我以为,真正有效的阅读必须依靠阅读者全部的心智和情感意向活动,才能通过对书面符号的感知理解,把握其所反映的客观事物及其意义,塑造其阅读的个性。教师的职责就是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情绪化的“教学场”,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主动地读、专注地读、兴致勃勃地读,学生的自主性越强,积极性越高、个性就越能充分发挥出来。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的方法有多种:(1)让学生自主制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可“一刀切”地用集体自学目标取代学生个体的自学目标,要关注学生的差异性;(2)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给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在新课改后的课堂上,我们常能听到这样的课堂用语:“选择你喜欢的自然段来读一读,选择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这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有利于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这样学习也不再是教师的“要我学”,而是发自内心的“我要学”,学生由此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发展阅读个性,提高阅读水平。例如在学习《景阳冈》这篇课文时,我就是让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部分来学习,学生大部分选择的都是“武松打虎”这一部分,其实这也是文章的重点,细品“醉打大虫”之英武无畏后,突又峰回路转,抛出“写武松打虎的,为什么花这么多笔墨写武松的饮酒?”从而指导学生理解“武松勇敢打死老虎”和他“饮酒”是分不开的。这样就把长课文化为短课文来学了,学生不但没有感到吃力,反而学习起来很有成就感,并且打破了那种按部就班的旧的教学模式,学生也因为尊重了他们的意愿,更加乐意主动学习。(3)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当学生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法阅读时,每个孩子都觉得有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他们就会学得主动、自觉、轻松、愉快,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而不是被动的痛苦和无奈。例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学生可以美美地朗读,可以表演海底动物不同的姿态,可以画画、可以上网查找资料、可以批注、可以大胆讨论等,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学生就学得主动,读书效率也就高了。
二、鼓励自主阅读,展示个性
在个性化阅读教学中,阅读主体的“心理图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家鲁默哈特认为,图式是认知的建筑材料(或模块),是所有信息加工所依靠的基本要素,所有的已有知识在头脑中经过整理类化形成了一定的组织,这种组织就是图式。在阅读这个动态过程中,随着阅读内容的某一刺激,阅读主体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启动一个相应的阅读心理图式,以作为阅读主体的准备状态。正是因为每个人的“阅读心理图式”不同,因而他对作品的体验和解读也会有所不同,进而产生见仁见智的个性化见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教学《惊弓之鸟》一课,在学生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读后的感受,学生兴高采烈,各抒己见,大部分都表达了对更羸的敬佩之情。一位学生独辟蹊径,从那只受伤的惊弓之鸟身上吸取教训:我觉得我们应该从小就要培养自己经受挫折的能力,不能像这只雁一样,只因为被箭射伤过,后来一听到弓弦响就惊惶失措地坠落到地上。我们班上不是有的同学曾经因为某次考试不及格,受到家长的训斥,现在一听说考试就心慌吗?这位学生的发言赢得了全体师生的赞赏。对待学生的这种富有个性的多元理解,教师更要尊重并大加鼓励。
三、倡导质疑争辩,张扬个性
学生由于家庭背景、个人生活环境、知识层次、视野范围不同,所问问题也五花八门。即使是同一个问题,同一种现象,他们提问的角度,方式也不尽相同,个性色彩在这里展露无遗。我们应本着欣赏的原则,沉着应对,让学生享受到个性张扬的成功感觉。
教学《坐井观天》,在熟读课文,理解了青蛙和小鸟在为天的大小而争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提问,学生提出:“青蛙为什么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呢?”“小鸟怎么知道天是无边无际的呢?”“青蛙跳出井后,会看到什么,他要用什么办法才能跳出来呢?”;在讨论青蛙要怎样才能跳出井来时,有一个学生突然问道:“井水会满出来吗?可以利用水的浮力把青蛙托上来吗?”乍看之下,这个问题和这篇课文没有任何关系,可仔细思考一个,这也是学生在对课文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是学生完全融入到课文中,体验到青蛙必须跳出井口,才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后,才会有此一问。教师让学生带着这些探究性的问题去读课文,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解决疑难。学生凭着对课文的感悟,提出了富有个人见解的问题,这大大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
学习《落花生》,有的学生提出:现在是市场经济,要善于展示自己,推销自己,像花生那样默默无闻,恐怕连份合适的工作都找不到,所以在当今社会里,苹果、石榴也值得我们学习。教师课堂生成的资源,让正反双方以此辩题展开论辩。通过讨论,学生达成共识:我们应该做既有体面更对人们有用的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在吸取与扬弃中自觉变换了思维模式,拓展了思维空间,提高了阅读质量和审美情趣。
课堂上,学生大胆质疑,大胆争辨,思维不断扩展。我站在学生的角度,允许学生出错,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张扬个性。
参考文献:
[1] 《新语文课程标准》2013版
[2] 钱正权《把个性化阅读引向正确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