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职前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职前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不是一个新话题,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在庞大的就业大军面前,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要想提高就业能力只有加强高职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与企业进行无缝对接,才能提高其与本科院校的竞争力,这就需要高职高专院校加强职前培训。本文分析当前高职高专院校职前培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路径,希望文中所提出的建议能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职前培训环节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 高职高专;职前培训;就业指导;创业教育;对策

0 引言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终成果之一,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学生一般在校时间为三年,在这三年里如何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是就业的关键。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学生与普通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比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学习方法欠缺、学习主动性差、自控能力不足等问题,所以高职高专教育要想提高就业率较本科院校任重而道远。

目前的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在与本科院校毕业生相比竞争优势并不明显,导致竞争能力较弱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技术技能欠缺、专业知识缺乏、动手能力较差等问题。对于高职高专大学生而言如何在培养专业技能、综合知识的同时增强就业能力是他们在走出校门前必须重视的问题。高职高专院校都在毕业前这一环节开设了相关的培训课程,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就业指导课,但是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这些培训课程对于就业竞争显得杯水车薪。

职前培训是加强学生就业能力的重要一环,美国和日本也都将职前教育纳入了教育体系内部,我国大学教育和西方国家相比最大的差距在于职前阶段,这也直接导致了我们培养的人才和社会需求脱轨。高职高专教育是面向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职前培训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要让职前培训进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内部,要在加强学生软实力的同时,重视职业综合技能、动手能力等硬性指标,这也是提高高职高专就业率的关键所在。本人在高职院校任教十余年,经过与团队成员的调研、访谈和经验总结,对于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职前培训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如下分析。

1 高职高专院校职前培训存在主要问题分析

1.1 高职高专院校职前培训意识不足,流于形式

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这一发展方向使职业教育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高职高专院校的定位不同于本科院校,职业教育更应该强调其知识的实用性和技能型,应该本着“企业的需要,我们的目标”这一办学理念开展教学规划。职前培训是大学生进入企业适用于否的关键环节,职业培训应贯穿于学生在校三年全过程,在把握企业需求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和实践活动。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并没有把职前培训列入院校发展战略和长期人才培养的规划中去,认为职前培训需要成本投入,在成本投入上相当谨慎,殊不知只有把职前培训融入到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中去,才能真正解决高职高专的就业困局。

1.2 就业指导课程个性化指导不够、师资队伍有待加强、课程缺乏连续性

高职高专院校就业指导课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①个性化指导不够。就业指导课程在高校一般都是采取大班上课,几个不同专业合班授课,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以就业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就业信息、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就业心理辅导等内容为主,这种不结合专业特点集中授课模式,没有考虑学生的专业差异、个性差异、能力差异等方面情况,授课效果不佳。②师资队伍有待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师的配备严重不足,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并不是由专职教师来授课,而是由就业办工作人员、辅导员等兼职授课,且很多高校对就业指导课的任课教师缺乏专业培训,导致教师任课专业水平得不到保证,很多任课教师本身没有企业就业经验,毕业即从学校到学校,对于企业的用人要求缺少实际认知,上课盲目性较大。③课程缺乏连续性。一些院校对学生的就业指导仅仅在大三上学期或者大三下学期开展,且课时不多,即使有的院校在大二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但是每个学期的就业指导课程缺乏连续性,指导内容关联性较差,并没有针对核心职业技能进行专项培训。

1.3 创业教育欠缺

在2014年12月份,对南京金肯职业技术学院和钟山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一项有关就业的市场调研,主要针对大三各个专业学生,发放问卷400份,收回有效问卷358份。结果显示: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集中在人才市场就业、创业、家庭帮助下就业等几个方面。对调研数据分析后发现在未来发展方向的选择上,51%的学生选择人才市场就业,29%学生选择创业,15%选择家庭帮助下就业,选择专接本、考公务员、出国、其他的人数较少,总共占比为5%。这一调研结果显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在即将就业的学生中占比不容忽视。

创业是高校学生就业的另外一条出路。2014年12月10日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高校建立弹性学制,允许学生休学创业。创业对于高校的大学生而言是机会也同样面临风险,大学生缺乏社会经验和管理经验,承担风险能力也较弱,但是不能忽视学生的这一需求。在高校层面,很多高校在创业教育这一领域学科地位不独立,教学地位不明确,没有专业教师,教授内容也没有体系化,这影响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成功可能性。创业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生存教育,更是一种高层次的素质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高校要在创业教育这一领域要加大投入,增强师资力量,改变这一现状。

1.4 大学生对于职前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性较差

现阶段高职高专院校有很多大学生对于未来感觉茫然,很多人认为职前培训就是考几个证书,对于自己的就业缺乏规划,大学三年的学习过程完全是盲目跟随,就业处于一种无准备状态,这样的心理在求职过程中难免四处碰壁。

1.5 校企合作较少,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培训基地不足

根据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针和举措,也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但是校企合作对于高校而言并非易事,在校企合作方面存在国家政策指导不够和法律法规的缺失的问题,再加上职业技术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实力不同,企业合作的意愿不高,合作的深度也有差异,大多数高职院校是主动向企业伸出橄榄枝,即使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很多企业也并不愿意接收学生到企业实习,也有一些企业愿意接受学生实习,比如一些快递公司、流水线企业等,学生去的意愿又较低。在高职高专的一些院系能为学生提供的实习基地较少,实习机会靠学生挖掘,这样也导致了很多学生几个月的实习完全靠造假,起不到职前培训的目的,学生缺乏实践锻炼机会,就业中也缺乏优势。

2 高职高专院校职前培训的相关建议

2.1 高职高专院校要改变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企业和大学生之间的重要桥梁

高职高专院校要把职前培训纳入到人才培养的战略中去,专业的设置要符合市场需求,教学计划要满足企业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教学资源配置和教学实施管理控制环节要更加注重实践和技能型的要求,只有把职业化要求纳入到教学中去,才能让教学服务就业,高校才能起到企业和大学生之间的桥梁的作用。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高职高专院校首先要树立品牌意识,只有市场认可的高校才能谈竞争力,也才能在高职高专院校生源的争夺中取得独特的竞争优势;其次高职高专院校的高层管理者要有改变旧模式开创新模式的勇气,真正适应市场需求来培养人才不是仅仅多开设几门课程的问题,更加需要有承担变革风险的勇气。

2.2 就业指导课程要更注重实用性、连续性

就业指导课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解决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在学生进入企业之前扫清学生就业路上的障碍。

高职高专要真正让就业指导课达到指导就业的目的就要从以下几点抓起:第一,成立就业指导教研室。教研室教师的选聘一定要结合各个院系的专业情况,只有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高,才能让教师关注专业就业情况,有针对性的指导各专业就业;第二,高职高专院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教师的培训,让从业教师真正了解人才市场状况、对企业的用人需求有深度认知;第三,就业指导要从大一定位,大二选择与实施,大三实践的模式连续性开展。就业指导要从学生一入校选择了专业开始,结合企业对人才要求开展实用性的指导,大三时能够让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把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第四,建立就业指导反馈系统。效果评估是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一环,要结合学生、高职高专院校、用人企业多方进行综合评价,在实践中对就业指导方案进行不断修正。

2.3 创业教育要成为职前培训的一部分,要突出其个性化

创业教育是高职高专职前培训的重要一部分,高校要明确其教学地位,设置专职教师,在教学上更要突出其个性化。要针对学生开展创业教育的专门课程,并纳入学分管理,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的填鸭式教学,增强案例教学、引导式教学、翻转教学方法的运用,增强教学效果;在学习中培养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并提高创新理念转化为生产力的综合能力;在高校定期组织创业模拟竞赛,组织学生以团队参赛,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高校聘请一些成功企业家、专家学者来校进行讲座,增强学生对创业的了解。

2.4 大学生要树立“职业”理念,增强职前培训意识

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对自己的专业有一个较清晰的认知,能在大学期间树立对未来的规划,这即需要学生的自主意识也需要高校的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增强对职前培训的认知,高校也要结合专业特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加强实践经验,树立良好的职场心态,大学生三年学习期间除了能够使自己专业知识得到加强外,还要培养演讲口才、人际关系、时间管理、压力管理、商务礼仪、创业知识等方面的知识,这些都需要大学生要有职前培训意识,树立“职业”理念。大学生在大学三年中增强自身综合就业能力,才是求职成功的关键。

2.5 通过校企合作形成特色人才培养模式

现阶段校企合作已经成为学生职前岗位培训的一种新模式。校企合作是实现工学结合的桥梁,深度校企合作不仅可以给学生提供实习就业的机会,更可以让学生在校期间学到与企业需求相对接的知识。深度的校企合作不仅仅是签订合同、学生实习这样简单,要能够实现资源共享、企业参与教育教学、共建实验室、订单式培养等方面,不然仅仅流于形式,是不能达到培养适销对路人才的目的。高职高专院校要能够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企业先赢、双方共赢”的理念开发合作企业,以点带面,实现全方位合作,全心全意为企业提供优秀员工,才能实现与企业的共成长。

参考文献:

[1]陆沁雨,张强,唐韵,吕征欢,袁舟律,罗杰.大学生职前培训的研究与探索[J].劳动保障世界(理论版),2012,11:61-65.

[2]林涛.高校大学生职前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2,11:138-139.

[3]贾婷婷.高校大学生职前培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3:6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