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少年有其他的选择吗?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少年有其他的选择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相对于如火如荼的明星偶像报道,长期以来大众传媒在社会榜样的宣传报道上,缺乏重视和热情,也缺乏宣传技巧,使得偶尔出现在媒体上的榜样人物形象生硬刻板,往往只有抽象的精神内核而缺乏人格魅力和亲和力。对于新生代的青少年来说,马克思、鲁迅、居里夫人、爱因斯坦这些耳熟能详的名字尽管熟悉,但却似乎更是一个抽象的认知权威。实质上大众传媒对这些真正的“偶像”宣传做过哪些工作呢?笔者认为,对于这些精神“偶像”的报道不但数量较少,还存在如下问题:

一、重视他们的优秀品质而忽略了人格魅力,在人物宣传上概念化、模式化。一提起科学家就写如何刻苦攻关,生活俭朴;一提起劳模就是如何无私奉献,自我牺牲。仿佛这些优秀品质天生赋予在他们身上,而看不见对作为个体的人、独特生命历程的关注。是这些人物没有人格魅力吗?恐怕还是媒体的认识问题和宣传技巧不高、挖掘不深。在这方面,亦有成功的例子可以借鉴。如北京电视台《世纪之约・科学人生》栏目就是一个科学家访谈节目,定位是“让知识赋予人性和情感”,让那些对人类历史进程产生过重大影响的科学家,面对镜头讲述他们的人生故事。袁隆平、周光召、吴阶平、韦钰、胡启恒……,拉近普通人与科学家的距离,使观众感受到科学家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观众是这样评价此栏目的:这里的科学家明显能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带领我们走进人生的更高境地。他们实现了许多人没能实现的梦想,成为国家最有贡献的人。他们才应该成为中国最红的明星,我们应该成为这样的“追星族”。

二、往往集中报道只“热”一阵子。媒体经常会在某个阶段“宣传”某位模范人物,惯用的作法是先抛出一篇大通讯较为全面介绍某人某事,尔后是他周围的领导、同事、朋友、学生的采访,再后是人物所在省市、继而全国各地涌现出学习某某的高潮,学习他如何如何。集中“宣传”一过,他以后的工作开展得怎么样,有哪些新的进展或困难往往没有了下文。尽管科学研究工作不可能像娱乐圈一样“爆料”不断,科学家和其家人也大多不喜抛头露面,但媒体凭着“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职业精神,是否也关注一下这些真正为社会作贡献的“生产型”偶像呢?

三、时代感不强。那些早已做出过较大贡献的科学家人们可能有所了解,但在当今新兴的科学领域的领先人物他们是怎么探索的,他们的思想状态又是如何的?科学无国界,国外领先的科学家他们是如何科研、如何获得成功呢?年年评选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媒体又认真介绍过几个呢?一家媒体在报道国内一著名经济学家时,竟以猎奇的口吻说这位经济学家“到超市买食品专买快过期的”,这样的宣传报道很容易引起青少年的不解甚至误解。

传媒对提供共同的、可以分享的价值观有重要的责任。可是当下一些传媒在商业利润的刺激下,全然忘了自己的社会责任,似乎认为只要不出政治问题就万事大吉,肆意把受众当成商品出售给广告商。一方面明星们占据了青少年视听空间、娱乐空间、新闻信息空间,甚至低俗趣味通过刻意炒作污染了他们的视听,另一方面创造人类精神和物质财富的杰出人物在大众传媒中少见踪影或流于刻板,那么青少年还能崇拜谁?他们有其他的选择吗?

媒介批评:对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