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积累作文素材的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安徽省明光中学,安徽 滁州 239400)

摘 要: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但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有畏难情绪。语文教师要想使语文教学有所突破,作文这座大山是绕不过的。而要想征服作文这座大山,首先要从积累写作素材入手。本文将从四个方面浅谈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以消除学生写作文的畏难情绪,进而使学生写出新颖别致、匠心独运的佳作。

关键词:作文;素材积累;活动激趣;教材

在作文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碰到学生惧怕写作文的情况,有的望题生畏,感到无物可写;有的东拼西凑,甚至抄袭、应付;有的用语枯燥,内容陈旧。究其原因,是学生“无米下锅”,缺乏写作的题材,尤其缺乏捕捉素材、积累素材的能力和方法。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应该给学生搭桥引渡,使其掌握搜寻材料的途径。具体做法是:活动激趣,立足教材,体察生活,坚持写周记。

一、活动激趣

陶行知主张:“我们要解放孩子的空间,让他们去接触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日月、星辰,以及大社会中之士、农、工、商,三教九流,自由地对宇宙发问,与万物为友,并且向中外古今三百六十行W习。”虽然说“艺术高于生活”,但艺术仍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有紧张而妙趣横生的学习素材,在家庭里有丰富的情感生活体验,在社会上有充满着时代特色的鲜活材料。学生要丰富写作材料,必须用自己的眼睛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和物,听取生活中的种种声响,用心感受生活脉搏,不断充实、丰富知识,陶冶情操。

二、立足教材

教材是巨大的矿藏,学生要立足教材,学以致用。运用教材内容写作有三种方法:直接性运用、模仿性运用、创造性运用。

1.直接性运用

教师要牢记课文中的经典言论,在写作时运用于文章之中,增加文章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说服力。直接性运用不仅降低了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难度,对于牢记课文内容也起到不容忽视的辅助作用。

2.模仿性运用

这种方法用于阅读教材原文内容范围内学习写作。主要形式有摘录、写题要、重新组合。例如,笔者在教授《祝福》这篇课文时,指导学生把倒叙改写为顺叙。学生在仿写中真正懂得了原文采用倒叙更符合生活真实,并能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生动性。

3.创造性运用

这种方法由阅读而引起学生的思考,进而使学生把思考的结果通过作文表达出来。主要形式有续写、扩写、读后感、文章评论等。

三、体察生活

1.抓住特征观察

抓住特征观察,就是抓住事物特有的地方观察。若能通过对比观察去发现事物的差异,效果会更好。如学生侯婧以《在文明礼貌月中》为题,表现新的思想风貌。通过以前外婆关心舅母,舅母不尊重外婆,后写舅母思想转变,孝敬外婆的事例,不仅写出了舅母从不尊重到孝敬的思想变化,而且也传神地再现了舅母的言行及心理活动。

2.按一定顺序观察

按一定顺序观察就是按照不同的观察对象采取不同的观察顺序。观察时只有做到有序,才能使观察细致入微。一是由动点到定点的观察。二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烦。先观察单个的事物,再观察复杂的事物。三是按照空间方位、先后次序、动和静或事物类别进行观察。例如,学生宋雨写《割麦》一文,按照由静到动、从大到小,依次写麦田、收割机、开收割机的叔叔、叔叔的衣着。文章写得富有生活情趣。

3.围绕中心,点面结合

观察时既要根据中心的需要做重点观察,也要进行全面观察。例如,学生孟凡飞以《我的弟弟》为题,中心是写“我的弟弟”的稚气、好学、懂事。小作者不但重点观察了弟弟奶声奶气学外语,上班、学吃饭以及不要别人玩具的言行、神态,而且也观察了爸爸妈妈的言行举止。这样,弟弟的性格特点就有了基础,使这篇文章中心的表达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全面观察,要求观察事物的全过程,观察事物构成的各个部分,了解事物的全面。重点观察,就是注意观察事物发展的某个阶段的特点,观察事物某个部分的特点,掌握事物的细节。

4.观察后要进行分析研究,把观察结果写下来

当然,受种种条件所限,学生的观察会有单调、间断的现象,但只要方法得当,学生就会有所得益。

四、坚持写周记

写周记可以把观察所得、读文章所感如实地记录下来。它是学生作文的材料库,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写周记。周记可以分为两种:一是摘录,一是记写。摘录可摘名言、警句、典故、数据、科学知识,也可摘录伟人伟事或凡人小事等。记写可写人记事,也可描景状物。教师要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地写周记。如此下去,学生定能自觉采撷,不断积累。

总之,活动激趣、立足教材、观察生活、坚持写周记是作文材料来源的四条重要途径,四者相辅相成,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唐巨南.笔尖上的灵感[M].北京: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2]叶圣陶.文章例话[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6.

[3]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